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18 21:35:42| 人氣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夏天的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987年,電影資料館還叫電影圖書館的時代,我在新聲戲院舉行的金馬影展,第一次看到侯麥的電影。那時候我還在念高中,下了課趕去看,電影雖才開演,但一千多人的戲院已經坐滿,我不想浪費時間去找位子而漏看任何畫面,索性站著看完【綠光】。當電影演到最後,夕陽西沈、一抹綠光真的從海平面射出時,全場忍不住發出讚嘆,大力鼓掌,甚至有人站起來叫好。那是影展的黃金年代,視聽娛樂沒今天多,院線能看的東西也少,每年一度的國際影展總能讓熱血影迷、文藝青年像今天索取F4簽名的fans一樣,排成長長的隊伍,就為了買電影票。早熟帶給我的好處之一,是我總能跟到這些黃金時代的尾巴,比同齡的人多了一點已經喚不回的經驗。
不曉得是不是當時戲院裡的觀眾反應「誤導」了片商,在那個還欠「東風」的時代,有人大膽引進了【綠光】,結果上映後票房悽慘,門可羅雀。侯麥本來就不是容易欣賞的,倒不是他的作品莫測高深,內容形式過於前衛,事實剛好相反,侯麥幾乎是用吃飯、度假和聊天,就能完成一部電影,但就像當年楊德昌導演寫的:「侯麥是目前世界上最知道如何拍電影的人!」認為電影只有一種樣子的觀眾,自然會以為侯麥偷懶、無聊、甚至不知所云;但只要你放下成見,細細地觀賞他笑看人間男女嗔痴戀愛的模樣,到頭來自然會發現這個老先生真厲害,不僅讓所有戀愛中人在他眼前無所遁形,那種只用生活瑣事就能精準地直指道德複雜性的功力,確實放諸影壇,沒幾個人能像他如此舉重若輕。
也許是當年【綠光】的經驗,讓片商從此裹足不前;儘管侯麥的電影仍然在所有影展一票難求,但就是沒看到他的作品再上院線。十五年的時間夠長了,終於有人「鼓起勇氣」買下侯麥近十年最重要的「四季」系列。
從一九六0年代起,侯麥即以一連串「系列」電影享譽影壇。「六個道德故事」、「喜劇與諺語」是他自六0到八0年代的創作主力,一部比一部評價還高。「四季故事」則是他九0年代的代表作品,在台灣率先上映的【夏天的故事】其實是第三部完成的,亦即這四部電影無論分開來看或打亂秩序,對觀影樂趣幾乎毫無影響。
【夏天的故事】想當然爾有豔陽、沙灘、穿比基尼的女孩、還有一個性激素衝動但個性卻優柔寡斷的男孩。這個男孩早有夢寐以求的追求對象,但是當他一個人在度假海灘「落單」時,又不免被令人怦然心動的美女所吸引,她看似垂首可得,他也樂得暫時拜倒在她的比基尼下。問題是如果他約了二號美女出遊、眼看就要到手,而原本不能來卻又突然出現的一號美女也來赴約,他既沒宋七力的分身法術,該怎麼辦呢?
然而讓人燥熱的還不止於此,一個知道一切來龍去脈的三號女孩,表面上和男孩敞開胸懷談天說地,為他分析情況,也忍不住對他作道德指控,卻又令人懷疑她會不會是「鷸蚌相爭」旁觀得利的「漁翁」?或者她和男孩之間的「純友誼」,也只是兩人試探彼此道德界線的遊戲規則罷了!
結果男孩像在慾望與愛情的殿堂裡,不斷膜拜的獵愛信徒,到頭來卻發現自己搞不清楚到底信的是什麼教義。
別看侯麥七老八十了,他對年輕人的蠢蠢欲動,以及欲蓋彌彰的可愛可笑,可是觀察入微的,但他從不氣急敗壞。侯麥身兼作家與導演、對文學及電影皆擅的專長,讓他一方面對敘事美學與對白寫作,有超乎大多數導演的成熟高見;另方面他承繼法國新浪潮精神領袖巴贊的「現實本體論」,透過電影攝影的客觀潛力,在看似真實簡單的外觀下,開拓暗示、曖昧、複雜等電影特質。
有趣的是,他電影裡的角色總在不停地說話或辯解,但攝影機卻帶著諷刺的意味,保持距離,靜靜地揭示敘事者的漏洞。拍攝與述說,視覺與聽覺,兩相辯證成他獨樹一格的喜劇。而侯麥隱藏技巧的高段手法,則是讓觀眾以為這一切都只是水到渠成的巧合。正如【夏天的故事】乍看之下,不過是一場青春夏日記事,每個畫面都像毫不經意隨便摭拾的自然成果,但侯麥不露痕跡卻處處高招的厲害,不但足以令喜歡批評男人的女性愛情專家們嘖嘖稱奇,恐怕更讓我們這些自認無辜的男人們無所遁形。
值得高興的是這部【夏天的故事】,只不過是台灣觀眾重新接觸侯麥的「序幕」而已。之後還有【冬天】、【春天】、【秋天】等著排隊上映。台灣的觀眾懂得侯麥的好處了嗎?希望答案是確定的。我可不希望最好看的【秋天】和【冬天】遙遙無期。老實說,台灣多久演一次侯麥電影,對他老人家根本沒啥影響,他在影史的地位早已確立了;但如果我們的電影世界裡少了侯麥,那將是難以想像的損失。
去認識一下侯麥吧!

台長: 小宗宗
人氣(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