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8-17 12:01:56| 人氣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張維嘉:笑話將會延續到秋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貼文章

張維嘉:笑話將會延續到秋天
(作者為歐洲聯盟協會顧問、前新潮流辦公室總幹事)

八月十四日御用化媒體「中國時報」以言論版的頭條方式,刊載顧爾德先生的
文章:「不要讓笑話延續到秋天」。

顧先生是「715聲明」的發起人之一,他在文章中「講」了兩則笑話:

(一)「親綠」膏藥是被貼上的。顧先生並沒有先問自己為什麼「藍綠統獨各方」會往他們的頭上貼「藥膏」。御用化媒體如果不是因為他們是「親綠學者」肯定不會那班的「熱烈響應」,而綠軍卻是因為他們身上的「藥膏」,才客客氣氣地忍下來。只有像筆者這樣的人會跳出來跟他們理論一番。

總之,如果沒有「藥膏」可以確定那則「聲明」的新聞不會超過兩天,也不會
刊在報紙的頭版上,當然御用化的電視也不會一再地反覆播報,所以,「聲明者」應該感謝「各方」猛貼「膏藥」的作用。

(二)顧先生認為「聲明者」被當作「稻草人般地痛打一頓」也不要「見獵心喜地以為又發現另一個稻草人(施明德主席)」。

誰把他們和施主席當作「稻草人」?依我們看,是他們自己主動地站到稻草人
的位置,而他們也確定知道那個「農夫」正是操弄他們的反動復辟勢力。

當「聲明者」及施前主席,架起「道德」的弓箭時,「稻草人」難免會被當成
箭靶。

事實上,人民並不把顧先生及他的同志們當成稻草人,而是把他們視為反動復
辟勢力政治鬥爭的馬前卒。「聲明者」認為他們「更關注長遠民主建構與公民社會的發展」,我們恐怕要率直地說,你們落空了。如果你們不以道德訴求總統下台的話,你們的期望可能會受到關注。

現在容筆者來數落幾則「笑話」:

(一) 同樣以「道德訴求」為出師之名,施主席認為「聲明者」是「虛」,他們則是「實」。意思是說學者是「秀才」,因此造反不成。他則是「實」,以行動來証明他們之間的區別。

具有濃厚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施主席,當然不會自壞名頭,隨他們這些後輩起舞。他自認為打天下的人物,絕對不會「追隨」任何人。

而顧先生卻認為施主席的行動是延續他們的「道德訴求」以為沒有「聲明者」就沒有施主席,難怪顧先生會認為施主席就是另一個「稻草人」。大有同病相憐之慨。

可見「虛虛實實」之間也有爭鋒相忌的現象。

(二) 本來要效法「法國大革命」的施主席,現在似乎不「革命」了,他發起「201」運動(一百萬人連署+每人捐一百圓+以一個月為期)。這和把陳總統視為路易十六而要發動「體制外革命」,相去何其遠。吹牛不犯法,我們也無從指責,感慨的是只有兩天就改變他的「大戰略」。這就是「誠信」的施主席嗎?這是有「魄力」的施主席嗎?看來,只要敢吹牛,就可以當「英雄」了。邱毅先生靠吹牛起家,不是被捧為「英雄」嗎?現在只要勇於反扁倒扁就有可能成為英雄。這就是「台式民主」?

(三) 向來被視為「道德最亮標杆」(或許他自己也如是認為)的施主席,明知以個人名義,公開募款是違法的,而仍不改正。這樣的「道德家」有什麼立場,要陳總統以道德之由下台?筆者曾認為施主席是孔丘儒家思想的受害者,果不其然。中國的道德家都是以道德來衡量別人,而不是用來節制自己的,施主席也如是,違法比「不道德」更不道德,其理至明。更何況施主席,以違法的立場要趙建銘醫師「認罪」好似代表全台灣的人民執行法院的任務一樣。這稱得上「台灣的曼德拉」?國際知名的「人權鬥士」嗎?自己違法,而又指責別人「不認罪」,孔丘先生地下有知,真要感嘆自己「復活」了。


(四) 顧先生說:陳水扁目前已缺乏推動轉型正義的正當性,所以,「七一五」聲明提出這個議題,就是要以「轉型正義」工程的主導權由民間取得,不能流於政治菁英動員群眾的口號。

發表「聲明」就取得「主導權」?好似聲請專利一樣?
1917年列寧革命,1949年毛澤東取得政權,1959年卡斯楚推翻巴蒂斯塔政權,1975年南北越統一,都曾以嚴厲的手段執行「轉型正義」。這是以武力推翻舊政權的例子。沒有人申請國際「專利」或爭奪「主導權」。

至於和平轉移政權,而成為民主國家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975年的西班牙以及數年前的南非共和國,他們都是由政府成立委員會,特赦舊時代的自首者。由以上例子可見「轉型正義」都是由權力機關執行的。民間如何主導?我們肯定議題的主導,但並沒有什麼「工程」主導權的問題。

為什麼陳總統沒有推動轉型正義的正當性?是因為陳總統「不道德」嗎?任何受害者都有要求轉型正義的權利,而執行者絕對是政府機構及司法單位,只要陳總統在位,他就有正當性及合法性實行轉型正義。只有他有赦免自首者的權力!即令反動復辟勢力取得政權,能期待他們「轉型正義」嗎?

轉型正義的目標在於「和解」沒錯。但是「專制體制」時代大的、小的是是非非的清理工作,只能由新政權來做。反動復辟勢力是不可能自理門戶,而自行「轉型正義」。

(五) 民主與國家認同
顧先生認為:民主當然不是「台灣認同者」的專利,又說:不同個人或群體都可以去努力用民主豐富他們的認同。

以目前的台灣而言,顧先生的第一句並沒有錯,第二句話,恐怕很有商討的空間。

國家認同的問題,自有「國家」存在時,即已存在。

「專制」時代,以武力和時間流逝暫時解決國家認同的問題。比較永久性的解決,除民主之外,無其他方法。

最近數百年來,英國由君主立憲開始(1727年)解決了與蘇格蘭的對立,十八到十九世紀則有美國與瑞士的例子。其他如德國、義大利、比利時,都曾有過國家認同的問題,也都是以民主的方式,成為現代國家。

1776年美國獨立之後,德裔、義大利裔、蘇格蘭裔以及愛爾蘭裔、法裔皆有各自認同不同的國家情事發生,目前台灣的「中國人」也處於同樣的境地。但是美利堅合眾國誕生之後,仰仗一部以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的民主憲法,成功地解決國家認同的問題。

瑞士也是一樣,十九世紀初期,拿破崙征服歐洲,瑞士卻以邦聯的民主憲法,解決了法裔、德裔、義大利裔,羅馬人的後代之間的國家認同問題。

台灣的問題較為嚴重及複雜,主要的原因在於北京專制政權的威脅,延緩了解決認同的時間。換句話說那是大中國沙文主義繼續燃燒的結果。同時,也種下反動復辟勢力可能推翻民主體制的因子。如果「不同個人或群體以民主豐富他們的認同」可以成立,那麼台灣的國家認同問題,只有三種可能的結果:第一、中國實行民主政治或放棄武力攻台;第二、中國併吞台灣;第三、現在認同中國、認同民主,在台灣「中國人」,只「以民主豐富中國」──反對中國的專制政權,而不是國、共「和解」。

可見,民主不可能豐富「各自」的認同,民主「豐富」的結果,必然是「台灣認同」。

綜合以上的「笑話」,只要反扁倒扁繼續存在,而「聲明者」與施主席同一類型的聲浪一波又一波,肯定「笑話」一定會延續到秋天,甚至下一個秋天,因為這正是反動復辟勢力所努力的方向,各方「英雄」配合演出而已。

只有把焦點放在政治安定、經濟發展以及深化民主的道路上,才有可能建構「聲明者」所呼籲的:
「讓我們把眼光與心思放在整個台灣的政治與社會更健全、壯大的工作上」。

而當他們還是認為:「從715到施明德,都只是邁向這條路的第一步」,將會是既可笑、又可悲,多麼阿Q與荒謬!也難怪各式各樣的「稻草人」「英雄」一再出現。

台長: 向台聞
人氣(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