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05 22:59:44| 人氣7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指揮家夢寐以求的奇蹟─柏林愛樂(自己翻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源起

1882年春天,當比爾塞管弦樂團經營人比爾塞(Benjamin Bilse),帶領著團員赴華沙旅行演出時,只願意付給團員微薄的報酬後,54位決定脫離比爾塞管弦樂團獨立組成樂團,但此時還不是以「柏林愛樂」名,直到1887年聘請沃爾夫(Hermann Wolff)擔任經紀人,他將樂團更名為「柏林愛樂管絃樂團」,並為他們找尋最好的指揮。


偉大的樂團教育者

畢羅(Hans von Bülow,1887-1893)是柏林愛樂的第一任專任指揮,他接下柏林愛樂職務後,在短短的五年內讓柏林愛樂為日後的名聲打下基礎。
在畢羅之後,亞瑟‧尼基許(Arthur Nikisch,1895-1922)於1895年就任,之後的27年對於柏林愛樂有極大的影響,他的特色是忠實原譜、動作精密嚴格,以他感情豐沛的音樂賦予柏林愛樂靈魂。這一個時期的柏林愛樂,也正在為日後成為世界第一的管弦樂團作準備。
1922年,尼基許逝後,年輕的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1922-1954)接掌柏林愛樂,他和柏林愛樂演出的貝多芬、布拉姆斯和布魯克納被稱為傳奇的演奏,有人說過:沒聽過福特萬格勒的貝多芬與布拉姆斯不算真正聽過布拉姆斯與貝多芬!同時,他也擴展了節目的當代曲目,包括荀白克(Arnold Schönberg,1874-1951)、興德米特(Paul Hindemith,1895-1963)、浦羅柯菲夫(Sergej Prokofjew,1891-1953)和史特拉溫斯基(Igor Strawinsky,1882-1971),而國外的巡迴演出奠定了世界頂級樂團的美名。


戰爭時的柏林愛樂

納粹的專政和世界大戰造成德國文化難以抹滅的遺憾,而柏林愛樂也是其中之一的受害者,當權者的種族政策讓柏林愛樂失去頂尖的音樂家,以及被隔絕在國際間獨奏者和指揮的交流。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柏林愛樂隨即於1945年5月恢復演出的活動,但福特萬格勒因被懷疑與納粹有關而被停職,樂團的指揮大權,由鮑查德(Leo Borchard,1899-1945)臨時執掌,直到3個月後,他悲劇性地結束一生前,指揮家與樂團共合作了22場音樂會。
之後由年輕的羅馬尼亞指揮家傑利畢達克(Sergiu Celibidache,1912-1996)接任,直到1952年柏林愛樂才又回到福特萬格勒的懷抱。


指揮帝王─卡拉揚的時代

1954年11月,福特萬格勒過世。隔年四月柏林愛樂選擇人稱指揮界的帝王─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成為下一任的音樂總監,直到他1989年逝世為止。
福特萬格勒時柏林愛樂開始接觸錄音工業,但真正帶領柏林愛樂往錄音工業大步邁進的是卡拉揚,許多經典的錄音都在此時錄製。
1963年時,柏林愛樂音樂廳(Berliner Philharmonie)落成,1956年建築師夏隆於競圖中脫穎而出,音樂廳有2,440個觀眾席,其獨特的外觀及絕佳的音響效果至今都為人所讚賞。除了蓋音樂廳外,卡拉揚還成立了柏林愛樂樂團學院(Die Orchester-Akademie der Berliner Philharmoniker),開設課程讓有才華的未來音樂家來學習,甚至提供他們進入柏林愛樂的機會。
1967年時卡拉揚創辦了薩爾茲堡復活節音樂節(Osterfestspiele Salzburg),每年復活節前後在莫札特也是卡拉揚的出生地─薩爾茲堡舉行。
卡拉揚對於柏林愛樂的貢獻,除了將柏林愛樂帶領成世界一流樂團外,這段時間的柏林愛樂還有另一個名字─卡拉揚管弦樂團。他專制的手段,也讓他獲得了「暴君」的稱號,他在晚期與團員產生摩擦,以致與樂團關係漸行漸遠,直到他過世。


新聲音─阿巴多

在卡拉揚長達35年領導下,獲得柏林愛樂團員們青睞的是來自義大利的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 ),阿巴多第一次與柏林愛樂合作是在1966年,那時候團員們就對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阿巴多精準洗鍊的特質以及熱情洋溢的義大利風格,總攬世界各時代的音樂經歷與指揮實力,無論音色的細膩度、細節之處理與技巧的洗鍊,又再次帶領柏林登上音樂藝術的另一座峰頂。
他在接掌柏林愛樂後,跳脫卡拉揚時代的德奧主軸,開拓更寬廣的演奏錄音曲目,並以特定主題如希臘悲劇、莎翁作品等作為演出中心,並將現代音樂納入樂團曲目,為柏林的音樂注入更強的活力。
可惜的是他在1998年決定不再跟柏林愛樂續約,後來檢查出他罹患胃癌,於是2002年卸下了13年的柏林愛樂音樂總監職務。


柏林愛樂的未來─拉圖

在阿巴多決定不續任柏林愛樂音樂總監的職務後,柏林愛樂就開始找尋下一任的音樂總監,最後的結果讓大家跌破眼鏡,由英國籍的指揮家拉圖(Sir Simon Rattle,1955- )出線。
而拉圖也讓柏林愛樂有了新的改變,除了開發現代曲目外,拉圖在與柏林愛樂簽約前還以讓柏林愛樂轉型成為基金會為條件,所以之後柏林愛樂脫離了柏林市政府的管轄,轉型成為基金會,而也擴大尋找贊助商,來穩定柏林愛樂的財務。
除了讓柏林愛樂成立基金會外,拉圖還致力於開發新的觀眾群,他藉由教育目的籌劃的「柏林愛樂未來計畫」(Zukunft@BPhil)來吸引年輕的觀眾,他認為音樂不是奢華的藝術,而是基本的需求,音樂在人們生活中應該是一個有活力、基本的要素。
拉圖正以他獨特的方式帶領著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柏林愛樂走向新的未來,亞洲巡迴演出向來只到日本的柏林愛樂,也在拉圖的領導之下決定到亞洲其他的城市做演出,今年的11月17、18日柏林愛樂將在台北的國家音樂廳當台演出,演出的曲目涵蓋了各個時期的作品,而不侷限於古典曲目。


參考資料:http://www.berliner-philharmoniker.de/de/geschichte/

台長: liebemusik
人氣(7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台灣古典音樂網
全新專業古典音樂網站開張~台灣古典音樂網
www.t-classical.com正式開站
介紹台灣古典音樂家線上音樂會及線上採訪,詳細的資訊資料發文專區,免費音樂試聽,免費拍賣交易平台,好店、好書、好CD介紹及豐富好用的個人使用功能,另有音樂會贈票活動等全新體驗, 歡迎音樂家與音樂團體與我們連絡,台灣古典音樂網歡迎您!
2009-03-04 16:21:5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