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15 16:31:09| 人氣1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天邊一朵雲--影像評論作業系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天邊一朵雲--韻味十足

我想從劇中歌舞的部份來評論這部電影。引用前文所得資料:「天片用了5首老歌,「半個月亮」、「奇妙的約會」(洪鐘)、「靜心等」(張露)加上「愛的開始」(姚莉)、「同情心」(葛蘭),每首歌都有一場獨立的歌舞場面搭配,基本上彼此都有解嚴的性隱喻做微妙的聯繫。」
交大場的天劇座談會時,蔡明亮提到,有一名市北師美術系教授向他表示,為了片中李康生扮起魚妖,在水塔中唱著「半個月亮」的場景,特別買了第二次票進電影院觀看。

就電影也算為一門藝術來說,「美感」終究是藝術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蔡明亮在天邊一朵雲中做到了。雖有影評提出,片中在蔣公銅像前的那場歌舞過於俗艷、清水休息站廁所中拍攝的歌舞畫面(歌曲靜心等)道具粗糙。就美感的觀點,我並不認同。並不是所有整齊清潔、完美無瑕的東西,才稱得上是美的,就像攝影師相片中,民俗技藝師佈滿皺紋的手、發展於美國低層階級的街舞等。不完美的背景為藝術添加了野性、悲劇的美學。

我認為蔡明亮原本就有意,讓劇中女演員扮得像電子花車女郎般,在銅像前以誇張的肢體及臉部表情,大唱輕快曲調的「愛的開始」。這是一種從市井生活中取得的、自然帶點野味的美感(相對於故宮裡穿著旗袍的陳湘琪,那身旗袍反而顯得做作不合身。)

「靜心等」的廁所也非隨意取景。當我初看那場歌舞戲時,有一種六七零年代的感傷隱然浮現,(雖然我們是七年級生,但記憶力好一點的,畢竟還是接觸過七零年代開頭的「流行」。)出了電影院我還直嚷著好復古好復古。我一直認為那個年代的氣味,是帶點戲謔卻哀愁的,蔡明亮恰恰好抓到這樣的感覺用在天片中。(戲謔卻哀愁:那是一個屬於戒嚴前的年代,就年輕人來說,雖然玩心正濃,但家庭中的傳統標準、學校裡的教官制度、及整個政治帶來的社會風氣,導致一種禁錮的窒息哀傷。)後來在座談會上,我才知道原來導演是看遍了許多地方,才發現清水休息站的廁所還保留古樸的建築味道。(蔣公銅像與春秋閣也是同理。)

比較少人專門只從片中歌舞的角度探討天片,雖然說蔡明亮以往的電影也使用過歌舞手法,但此片屬於大量使用,歌舞的排列完整也具有劇情推衍,我認為這是一個了解天片的重要方向,何況,在座談會中蔡明亮播放的預告片,幾乎全部都選擇歌舞片段,可見導演本人對於片中歌舞畫面呈現氛圍的重視。

我認為也是因為前述時代背景的關係,老歌的韻味十足,在電影的黑色幽默基調之中,如此韻味有達到預期效果—觸動人心悲傷的美學成份。


台長: 貓鬼鬼
人氣(1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