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1-08 16:36:03| 人氣3,6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玉海拾譯】司馬遼太郎〈為何我要寫歷史小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中人像為日本當代最重要的小說家司馬遼太郎(1923-1996)。在日本戰後的作家中,司馬遼太郎所留下的作品數量,迄今為止仍居領先的地位。其中,又以歷史小說佔絕大部分。司馬氏歷史小說的時代背景,多數是日本近代的形成期,即幕末至明治前期的激動時代。經由筆下此一時期歷史圖像的展開,他將自己對於「日本是怎樣的一個國家」和「日本人是什麼樣的人」等問題的思考傳達給讀者,為今日的日本提供尋訪近代源頭的線索)



【譯前說明】

作者雖以歷史小說家馳名當世,但對他而言,為何要寫歷史小說,其實並沒有什麼偉大的原因存在。不過是作者喜歡俯視人的一生過往,而在這樣的情念驅使下,才長期伏案、執筆不輟。

【作者簡介】

司馬遼太郎(1923-1996),昭和和平成時期的小說家。大阪府人。本名福田定一。大阪外國語學校蒙古語系畢業。曾被徵召至中國東北作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產經新聞的記者,從事記者工作達十五年。昭和三十五年(1960),以《梟之城》獲直木賞。隔年辭去記者工作專心創作,之後開始發表一連串令人耳目一新的歷史小說。昭和四十一年(1966),以長篇歷史小說《龍馬來了》和《竊國物語》獲菊池寬獎。主要以戰國、幕末、明治三時期為舞台,創作出眾多歷史小說。其對於歷史獨特且清晰的看法,被人稱為「司馬史觀」,獲得讀者極大信賴。並以歷史小說為基礎,在此之上完成大量「街道漫步」系列的紀行、隨筆作品。平成三年(1991)獲頒文化功勞者,平成五年(1993)獲頒文化勳章。著有《司馬遼太郎全集》共六十八卷。


〈歷史小說之書寫:為何我要寫歷史小說〉

這是很困難的問題。這問題如果直截了當地回答,就會錯失最重要的本質。但若以似是而非的說法來回答,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夠莊重吧!

「你為什麼喜歡竹筍呢?」

「因為能嚐到季節感。因為纖維有助於胃腸消化。因為其清淡。」

上面的回答,雖然都很坦白,卻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而「因為喜歡竹筍」這樣簡單的回答,是不能滿足發問者的。總覺得非得說出點道理來才行。總之,我就是被人問到像標題這樣的問題。對於這個平常未曾思考歷史小說與自身關係的課題,我左思右尋,試著找出其根源所在。

某人物的一生,在其生命終結後,隨著時間流逝,對我來說就是很好的材料。時間沒有經過,就不能俯瞰了。俯瞰,即是由上往下看。而這角度,很適合我這樣的作家。譬如,從大樓的頂樓上往下看人群,漸漸才能看到人群裡某個人物的行動、命運、心理和表情。用這個俯瞰法(也就是寫歷史小說的角度)來看某人,作者才能瞭解某人之上其命運與環境,以及一生的最後階段,還有某人的存在和行動帶給往後的影響。舉例來說,在寫織田信長(1534-1582)(註一)的時候,不論是多麼粗心的作者,就算不知道信長本人,也會知道關於信長的一件事。那就是信長在本能寺被自己部將所殺的命運。

歷史小說就是立於這樣的觀點之上。喜歡以這觀點來看待事物,或是擅長運用這觀點的人,才會寫歷史小說吧!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一方面,喜歡閱讀小說的我,一直對閱讀現代小說感到無窮的魅力。「文學終究是作者與現實之間浴血搏鬥的行徑」,像這類的想法很多。在此意義上,身為一位喜好小說的讀者的我,算是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1891-1980)(註二)的熱情讀者。而且,還是大江健三郎(1935-)(註三)氏的讀者,至於偶爾也是倉橋由美子(1935-)(註四)氏的忠實讀者。

但是,在很多時候,現代小說是個和風俗之世間關係薄弱(然而有時讓人錯覺到和世間有非常濃厚的關係)的惡魔,而且似乎讓世間的問題都成了充滿魔力的魔鬼。

從另一方面來說,風俗在支持小說裡的重大要素「可看性」之上,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對此沒有多大興趣的作者,就像我,去寫現代小說,最後只落得失敗的餘地。

對人來說,其一生就是作品。我就在這個立場上寫著小說。反過來看,對於和我同時代的人們(包括我自己),我卻沒有想寫的興趣。其理由正如最初所言,人的一生在「現代」並沒有結束(如我在開頭所說的話。在這篇稿子裡,並沒有說得很完整)。

還沒有說完,我卻突然想到一點,那就是變動期是有必要的。至少對我而言,很適合以變動期為舞台,在此之上一邊思考、一邊觀察人們。自然而然,我就這麼寫起了歷史小說。

雖然處理相同的歷史時代,但要以元祿時期(註五)和文化文政時代(註六)的太平氛圍為背景來描寫,對我來說是很難辦到的。理由不在於變動期,而是此稿中提到我不長於處理風俗之故。

其實根本不需要多好的理由。到最後,「因為喜歡竹筍」,像這類平凡的回答,在此時機上似乎也說得過去。

(原載於昭和四十年(1965)五月三十一日的《讀賣新聞》上)


註一:(譯注)織田信長(1534-1582),戰國時代的武將。織田信秀(1510-1551)的三男。正親町天皇永祿三年(1560),信長破今川義元(1519-1560)於桶狹間而威勢大振,之後接連平服各地大名。正親町天皇天正元年(1573)趕走幕府將軍足利義昭(1537-1597),室町幕府因之滅亡。天正七年(1579)興築安土城,親自統一了全國。信長一方面破壞各地寺院、神社等所謂中世的權威象徵;另一方面,他斷然實行獎勵貿易和設置「楽市」、「楽座」(「楽市」、「楽座」為都市與商業政策,主要内容有設立享有特權的「座」、禁止獨占販賣、免除課稅等。「楽市」和「楽座」的設置,承認了中世以降領國内市場所享有的各種權利,以圖城下町的繁榮)等各種革新事業。然而,卻在其雄圖大展之際,於本能寺遭到部將明智光秀(1528-1582)的突襲,自盡身亡。
註二:(譯注)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1891-1980),美國二十世紀的小說家。因其對人類存在的深刻洞察以及擅長大膽式的性描寫,而在文壇享有高名,同時也備受爭議。代表作有《北回歸線》、《黑色的春天》、《南回歸線》等。
註三:(譯注)大江健三郎(1935-),昭和和平成時期的小說家。愛媛縣人。東京大學法文系畢業。就讀東京大學時,開始寫作小說,以學生作家的身份嶄露頭角,昭和三十三年(1958)發表的《飼育》獲第39屆芥川獎,而被視為文學新世代的象徵和代表。隔年,自東大畢業,接連發表了長篇小說《我們的時代》和隨筆《我們的性的世界》等作品,試圖表現都市青年封閉的內心世界,獲得了戰後世代的認同。昭和三十八年(1963),智能障礙長子的出生和訪問廣島原爆地事件,改變了他的文學與人生。透過這兩個體驗,他以「賦與人類勇氣的文學」為目標,將個人之「死」(智能障礙兒大江光的死之威脅)與人類之「死」(全人類面臨核爆的死之威脅)聯結起來,發表了《個人的體驗》和《核時代的森林隱遁者》等一系列以殘障人士和核問題為主要題材的作品,具有濃厚的人道主義傾向。此一時期的重要作品還有《日常生活的冒險》、《洪水淹沒我的靈魂》等長篇小說。他深受西方現代文學的影響,並從日本文學的傳統中汲取養分,將現實和虛構巧妙結合。平成四年(1992),成為川端康成(1899-1972)之後第二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此外,在隨筆和文學評論領域也很活躍,著有《廣島日記》、《作為同時代的人》和《小說方法》等作品。
註四:(譯注)倉橋由美子(1935-),昭和和平成時期的小說家。高知縣人。就讀明治大學法文系時,以小說《黨派》入選該校昭和三十五年(1960)的校長賞,而受到文藝評論家平野謙(1907-1978)的激賞,在《文藝時評》上加以推薦,該部小說還獲隔年的女流文學者賞。之後展開創作活動,昭和三十八年(1963)獲田村俊子賞。文風詭譎多變,充滿奇幻、神秘、嘲諷的無限張力。另著有《聖少女》、《斯密亞奇斯Q的冒險》、《亞瑪諾國往還記》、《給成人的殘酷童話》等作品。
註五:(譯注)元祿時期,指江戶中期德川五代將軍綱吉(1646-1709,執政期間1680-1709)治下的元祿年間(1688-1704)。此時正當幕藩體制鞏固、農業生產和商品流通均發達的時期。由於都市發展和商人勢力的抬頭,新的都市文化開始興起;而且,伴隨生產力的發達,民眾生活獲得了改善,社會也漸趨安定。
註六:(譯注)文化文政時代,指江戶後期德川十一代將軍家齊(1773-1841,執政期間1787-1837)治下的文化、文政年間(1804-1830)。此時雖是幕藩體制的動搖時期,但表面上一直維持平穩的狀態。由於幕政綱紀的鬆弛,社會上瀰漫著以江戶為中心的太平、享樂的氣氛,而町人文化也繁榮起來,產生許多優秀的作家和畫家。又稱「化政期」。

譯自:司馬遼太郎,〈歴史小説を書くこと──なぜ私は歴史小説を書くか〉,收入氏著,《歴史と小説》(東京:河出書房新社,1969),頁298-300。

圖片來源:http://www.bunshun.co.jp/shiba/album00.htm

※請安裝櫻花輸入法或是微軟IME等任何日文顯示軟體,以利閱讀。

台長: 寂寞道人殊一
人氣(3,68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