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7 00:52:42| 人氣55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竹南中港---歡迎光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現今的竹南鎮,顧名思義以〝位居新竹以南〞稱之。竹南以前稱作三角店,其為中港經田寮(開墾根據地)赴頭份地方必經之地,乃有人在路旁設置店舖,因其屋呈三角形,故以三角店稱呼之;或是:今竹南街區東北緣往昔為三條道路交叉點,各邊各有一店舖,故命名為三角店,意為在三角地點的店;另有一說謂開墾之初,閩、客先民合夥在此開店,河洛話〝合夥〞音近〝三角〞,故稱三角店。民國九年因其位置在新竹的南方而改稱竹南。然以開發史而言,竹南地區開發時間甚早,當時乃以〝中港〞為主;最早的文獻記載於明朝永曆六年(西元1652),明太僕卿沈光文所著「台灣輿圖考」中稱為〝中港仔〞.....
竹南中港地區最早原住民為道卡斯平埔族;而據曹永和先生所著「台灣早期歷史研究」,約在明嘉靖年間至萬曆初年(1522~1573),已有商船及漁船與之交易,而漢人似在烏魚汛等漁獵期,住於沿海地區,漁獵期結束後回鄉。
漢人的大量移入,約是明末清初時期;或是隨軍(鄭成功及後來的清兵),或是在內地不得志,轉向海外孤島賭機會的漢族男性,他們漂洋過海來到台灣,與本地的原住民女子通婚,在此落地生根,繁衍子孫,因此有句俗諺謂:台灣人〝有唐山公無唐山嬤〞。
竹、苗地區雖稱客家縣,但竹南屬沿海鄉鎮,所以居民以閩南(河洛)人為主。
中港地區舊時曾建一土城牆,謂之〝中港城〞,用以禦匪衛民。後因大地震而毀,今徒留片段遺跡供後人思古懷舊。
由於開發早,且便於海運貿易,中港老街曾經繁華一時,人文經貿鼎盛,時至今日,仍然留下部分舊日風華;而民國五、六零年代,中國大陸實施文化大革命,嚴禁祭拜鬼神,金銀紙的製造重心隨之移到台灣。樸實勤奮的中港人此時扛下了生產重任,幾乎家家戶戶,不分男女老幼,一齊投入生產,使得中港成為全世界生產金銀紙的重鎮,金銀紙的藝術也因此獨步全球!且因為金黃色紙屑滿街飛舞,盛況空前,故有〝金色中港〞之名!
竹南(中港)是個好地方,交通發達(為鐵路山海線南下起點),中二高在此也有兩處交流道,竹南平原風景秀麗,民風和善親切,歡迎您的到訪,體驗老鎮(城)之美!

台長: Charlie Yang
人氣(55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林小姐
您好:想要10/9到中港走走(上午),請問您有認識當地解說導覽的老師嗎?費用如何?麻煩您介紹,謝謝~
2011-09-27 00:07:1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