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09 02:17:25| 人氣2,286| 回應0 | 上一篇

NSO歌劇《畫魂》(2010/7/8)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0/7/8 到國家戲劇院欣賞葉詠詩指揮NSO與台北愛樂合唱團演出錢南章歌劇「畫魂」. 其實從曲目來看倒是沒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 不過製作單位卻是很盛重的安排連續演出四場, 儼然就像是什麼了不起的重要的超級大作發表一般, 主要還是因為在台灣演出歌劇的機會比較少, 加上這部作品又是很少見的中文歌劇, 像小毅這樣的歌劇達人自然是該去見識見識, 更何況一部作品的首演的首篇樂評通常也極具紀念價值與代表性, 以台灣愛樂人的水平大概除了小毅以外也沒幾個有能力寫得出來.

 

台灣的愛樂人一般除了對歌劇這塊領域比較陌生外, 最嚴重的情況是往往有一些偏差錯誤的觀念, 即使是古典音樂在台灣已發展多年, 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欣賞歌劇還只是在聽聽歌曲, 聽聽音樂, 比較演出者唱的好不好而已, 這種人的評論或意見自然是沒有什麼參考價值. 真正懂歌劇的人, 必須是一個懂戲劇的人, 而非只是會聽音樂而已, 任何人只要稍加訓練聽完一部完整的歌劇不是難事. 可是要真正參透其中內含, 以戲劇為主音樂為輔的正確觀點進行評論, 則需要相當專業艱深的技巧和知識才行, 簡單講, 欣賞歌劇若只是聽聽其中歌曲與音樂, 比較本版問題, 比較誰唱的好與不好的問題, 而不去了解劇本, 缺乏整體藝術觀點的, 就在那邊大放厥詞, 說自己多懂歌劇, 聽過多少歌劇, 收藏多少歌劇等等…. 看在內行人眼中, 簡直是笑死人.

 

或許是之前主辦單位有做一些宣傳之類的, 或是因為是首演又是首場之故, 感覺觀眾還蠻多的, 不過想也知道都是看熱鬧的份子居多, 因為嚴格講起來, 在台灣真正要被稱的上「懂歌劇」的還真的不多, 小毅當然是其中之一. 在小毅看來, 錢南章算是「當代樂派」, 而當代樂派的音樂風格通常分為兩類, 一種叫「不知所云」, 另一種叫「大雜燴」. 先生的作品看似屬於後者, 這也是小毅厲害的地方, 簡簡單單三言兩語就把重點給帶出來, 不拖泥帶水, 也不浪費時間, 講一些可有可無的簡介. 你要真的懂古典音樂, 懂歌劇, 懂戲劇, 要分析評論這種作品根本是easy easy的事, 只有不懂的傻瓜才會煞有其事的仔細閱讀那些導聆手冊, 或聚精會神的在那邊聽人做簡介. 比較起來看小毅的樂評有效率多了.

 

上半場先是演出第一及第二幕, 因為小毅在欣賞之前是沒有拿劇情簡介的, 所以等於是在完全不知要演什麼的情況下就入場了, 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在演一個民國初年女畫家潘玉良的故事, 小毅一開始看這標題還以為是要演什麼妖魔鬼怪的神話劇情之類的, 沒想到原來是一部「寫實歌劇」. 至於為什麼劇作家要選這個題材, 有是怎麼找上作曲家共同合作的, 恐怕必須要買主辦單位發行出版的專門介紹書才會知道, 當然按照戲劇藝術創作原理來看, 一部歌劇的完成一定是先有劇本的, 所以劇作家如果希望自己的作品被重視被大量發行出版, 通常都會找知名度較高的作曲家, 就好比方文山+周杰倫的關係, 但也有些時候是作曲家可能覺得某個劇本不錯而去找上劇作家的, 總而言之, 劇本一定是歌劇的主體, 因為沒有劇本的主體架構, 音樂的部份是沒有辦法開展的, 這是相當重要且基本的觀念, 愛樂人如果沒有這種基本觀念, 認憑自己如何吹噓, 如何霸道, 都無法改變自己是外行的事實, 這點很重要.

 

整個上半場就是在演潘玉良的過去以及因為畫風前衛, 觀念新穎, 終於釀出人命, 導致她在藝術學院遭受打壓排擠的經過. 舞台部份的設計相當簡潔有力, 只憑幾塊大平板和背景投射來製造空間立體的效果, 算是相當聰明的設計, 看起來應該是請厲害的人來製作沒錯. 而且小毅這次是坐三樓, 發現其實戲劇院的舞台還算蠻大的. 音樂的部份作的不是很好, 主要的問題在於音樂本身跟劇本配合的不夠密切, 且跟情境也不能很相容, 雖然有些旋律聽起來還不錯, 但也不過是電影配樂的水平, 劇情發展很突兀, 在西洋風格音樂裡插入中國傳統戲曲也是不倫不類, 尤其是妓院那段, 從這裡也看的出來, 或許是劇作家與作曲家在完成過程中可能有些倉促之故.

 

下半場演出第三及第四幕. 第三幕是演潘玉良在法國的遭遇, 大意是說潘玉良終於在國外獲得一些成就之類的, 這一幕要注意的是有運用威爾第「茶花女」中飲酒歌的主題, 雖然算是有趣的安排, 不過從作曲者對中國傳統戲曲中崑曲及西洋古典歌劇主題的運用, 證明了小毅一開始說的當代樂派中的「大雜燴」風格. 第四幕就是描寫潘玉良回到國內仍無法被學院給接受, 決定再返回法國, 然後莫名奇妙的說什麼我的家庭的話就結束了, 雖然結尾音樂設計的還不錯, 劇本卻是有點草率.

 

接下來對這部作品做總結, 全台灣大概也只有小毅有這種本事. 這部作品的問題首先是在劇本部份, 從頭到尾讓人搞不懂它到底是要表達喜劇還是悲劇, 整體架構在這方面是不明確的, 在古往今來的戲劇藝術裡的歌劇作品中, 幾乎沒有可能發生這種情況, 因為在歌劇裡, 劇本與音樂本身是互相配合的, 沒有悲劇劇本用喜劇音樂, 或喜劇音樂用悲劇劇本的道理, 也許劇作者是希望能夠融入一些現代色彩, 跳脫以往的框架, 但從結果來看似乎並不成功. 其次是劇作者沒有善用中文押韻的特色, 且中文歌詞要配上西洋音樂旋律, 它的格式就必須很講究, 作者在這方面看起來並沒有花太多時間琢磨. 在音樂的部份很明顯的錢南章是以「歌曲」來串聯戲劇, 重點是歌與歌之間沒有宣敘調或對白, 因為單獨要用歌曲來表達戲劇是很困難的, 所以早期歌劇會用上宣敘調或對白, 直到後來戲劇天才華格納的出現, 發明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來取代宣敘調或對白, 那就是讓整部歌劇從頭到尾變成宣敘調, 因為整部劇本身就是宣敘調, 自然而然就有歌曲與宣敘調的分別. 可是我們看錢南章的作法卻不是如此, 他僅僅是讓歌曲與歌曲之間做強迫性的連結, 所導致的後果就是讓劇情發展變得突兀, 但這也未必是最大的問題, 畢竟劇本內的文字也可以延續劇情, 重點還是在音樂部份乏善可陳, 總成言之一聽就知道不是厲害的人.

 

不過話雖如此, 小毅也沒說這作品很糟, 畢竟它還算是音樂戲劇作品, 聽完後倒也沒什麼厭惡的感覺, 對劇作家及作曲者也不帶有什麼偏見. 在製作的部分看的出來相當用心, 專業水平也相當足夠, 未來還有三場演出, 有閒錢可以考慮聽聽看, 至於那些「xxx唱的多好, ooo唱的不好」的低階評論就交給外行人去處理好了.

 

其實小毅在看完「畫魂」之後, 才赫然發現一個事實, 原來除了美術界有潘玉良外, 樂評界也有一個潘玉良, 這個人就是小毅, 小毅就是古典音樂評論界的潘玉良. 打從第一篇樂評發表以來, 被人一路唱衰至今, 而且小毅觀察過很長一段時間, 那些批評小毅的, 打壓小毅的人, 多半都是無恥卑賤, 心胸狹窄之徒, 相反的, 願意給予小毅支持與鼓勵的, 都是一些善良正直, 光明磊落之人, 因為小毅代表的就是「愛樂人的良知」, 小毅從不後悔, 小毅從未放棄, 小毅求仁得仁. 千萬不要輕忽小毅的力量與決心.

台長: 古典小將毅
人氣(2,2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