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10 21:35:08| 人氣6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捷克愛樂管弦樂團/2007萬海慈善音樂饗宴 (2007/12/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7/12/2到國家音樂廰欣賞馬卡爾指揮捷克愛樂管弦樂團, 演出史麥塔納「我的祖國」全曲. 史麥塔納是捷克音樂史上傑出音樂家之一, 他的交響詩「我的祖國」算得上是交響詩史上的上乘之作, 別以為他外表看起來畏畏縮縮的, 好像只是一個鄉下來的土包子, 其實史麥塔納不乏佳作, 只是在捷克以外的地區可能就沒有那麼普遍的被理解了, 即使是在古典音樂發展比台灣還要進步的國家, 多數人還是對此曲一知半解, 沒有什麼深度的研究, 甚至不少初級樂迷還常搞不清狀況, 一直誤解以為, 熟悉的「莫爾道河」就是「我的祖國」, 很多人到現在都還以為「我的祖國」只有一首曲子就是「莫爾道河」, 這對史麥塔納而言可是一大誤解. 因為「莫爾道河」的旋律動聽好記, 一般人都比較喜歡聆聽此曲, 導致其它五曲就很少看到評論介紹.

適逢 財團法人萬海航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主辦的這場捷克愛樂管弦樂團演出, 讓台灣愛樂人士有機會一窺全貌,畢竟全世界那麼多樂團, 真的那麼熱衷在演出史麥塔納「我的祖國」的並不多, 換做是其他國外樂團來台也不太可能演出此曲, 要指望國內樂團那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說還是只有捷克的樂團來台才有機會聽到, 在此也必須敬佩 財團法人萬海航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的用心, 因為民國94年的時候捷愛才來台演出過「我的祖國」的前三首, 按理說是不太可能會演出全曲, 況且台灣地區的愛樂人對於所謂的捷克音樂並不是非常熱衷, 這一點從網路上的討論如ptt的古典音樂板之類的就看得出來, 即使是對於像「我的祖國」這樣已經算是捷克音樂, 國民樂派的代表作, 討論內容仍是乏善可陳, 即使是國人比較擅長的版本比較, 評論觀點也都相當膚淺模糊, 到目前為止, 全台灣要找真正懂「我的祖國」的, 恐怕網路上就只有看賴偉峰或孫仲頤的介紹: http://tw.myblog.yahoo.com/jw!QTfqN4uRFA40g5SNYrob/article?mid=20&prev=-1&next=19

所以在此也不得不對 財團法人萬海航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的負責主導曲目安排的人員的獨到見解及專業熱忱感到欽佩, 史麥塔納的「我的祖國」可說是音樂史上少見的傑出作品, 更是同類型曲目的標竿, 不論是就音樂性, 藝術性或戲劇性而言, 迄今無人超越其成就. 也只有內行的人才知道這點, 不懂的人還是只會在那邊哼唱「莫爾道河」的旋律而以, 恰巧「我的祖國」剛好是小毅的強勢曲目之一, 完全不用看譜讀譜, 不用懂譜記譜, 只憑腦袋裡的記憶, 就可以輕輕鬆鬆的將全曲RUN過一遍, 所謂「心裡有譜」正是如此. 也因為這場音樂會是小毅的年度重點音樂會, 曲目又是小毅所專精的作品, 所以小毅對完成這篇樂評亦極有自信, 即使本年度前面幾篇評論寫糟了, 這一篇篇無論如何也一定要把它寫好.

這場音樂會比平常早到了一些, 進大廳後上樓梯就發展怎麼這場音樂會, 多了一些穿紅色背心看起來像義工的服務人員, 後來才想應該是 財團法人萬海航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派來的, 至於為什麼一場音樂會會臨時需要加派那麼多人手不得而知, 一般說來國家音樂廳現有的工作人員數要應付即使滿場的觀眾仍是綽綽有餘, 畢竟只是一些簡單的引導工作, 連接待或咨詢都談不上, 只不過看到有人在看還是會假裝忙碌一下. 有可能這場音樂會本來就是企業專屬音樂會, 早在開始賣票的時候, 二樓中央的座位都已被財團包下, 一般人想坐可能還買不到, 所以可想而知那些義工是來額外服務那些企業贊助入場的對象, 因為這些對象本來就是一些很少進國家音樂廳的人, 所以可能主辦單位才會特別安排人力支援, 畢竟可能其中某些企業裡的重要人物是怠慢不起的.

上半場演出「我的祖國」前三曲.
第一曲 / 城堡(Vysehrad)
Vysehrad內容是回顧過去捷克的一段歷史, 這首曲子最傑出的地方就是在於「命運動機」的運用, 這個強烈的執卓的動機巧妙的穿插其間, 一般人欣賞此曲通常都會忽略掉這個動機, 倒是賴偉峰有注意到, 或許有些人會以為小毅是在看了賴偉峰的介紹才知道這首曲子有使用「命運動機」的, 其實不是, 小毅早注意到此曲運用到「命運動機」, 之後看到賴偉峰的文章才發覺與他的認知不謀而合, 其實「命運動機」的運用是一個欣賞時須要留意的重點, 只是大部份的人都把焦點放在第二首「莫爾道河」, 自然不會去注意到這些. 按照孫仲頤的解析, Vysehrad分成5段: 第一段是「遊唱詩人的豎琴歌頌」. 樂曲開頭的撥奏的就是Vysehrad主題. 其實一到場就聽到豎琴演奏者已經在台上撥奏暖身, 顯然是為了稍後的演出, 這可能是一種習慣, 因為小毅記的兩年前的演出也是如此, 因為這兩位豎琴手應該也算是資深團員, 整個彈奏是沒什麼問題的. 第二段「過去輝煌光榮的歷史」, 所謂的「命運動機」就是從這段開始出現, 不過聽現場音樂會和唱片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聽現場演出「命運動機」是聽不太清楚的, 本來在詮釋上這一段應該要能表現出一種莊重威嚴的感覺, 但馬卡爾似乎沒有這麼做, 可能有時也要看指揮著重在哪裡. 第三段「戰爭比武的場面」, 聽了沒留下什麼印象, 不過從這幾個主題間的關係也可以發覺到, 整部交響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樂句不斷被重覆, 以Vysehrad為例, 幾乎是每個樂句都被重覆, 且一連重覆好幾次. 本來欣賞的重點應該在第二及第三段, 只是捷愛的演出實在相當整齊, 聽不出有什麼問題. 第四段「對王朝沒落的感懷」和第五段「遊唱詩人的豎琴歌頌再度出現」, 也是沒什麼印象.

第二曲 / 莫爾道河(Die Moldau)
Moldau算是名曲之一, 常被獨立演出, 這首曲子成功的地方就是在於作曲家成功的描繪河流的風景, 欣賞的時候應該是要去留意樂曲的流動, 就會感受到好似河水的流動一般, 呈現一段一段不同的風貌. Moldau被分成5段:「莫爾道河之河面風光含森林狩獵之景的樂段」.「熱鬧繽紛的婚禮」.「月光下的精靈之舞」.「波濤洶湧的激流之景」.「平坦流向布拉格」. 小毅比較注意的是第二段波卡舞曲馬卡爾的詮釋, 發覺跟兩年前的演出沒有太大差異, 可見得是一種習慣. 至於其他幾個段落就沒什麼特別的印象, 反正懂這一首的, 熟悉這一首的人很多, 可以留給其他人去寫. 其實欣賞這種現場音樂會要聽過一遍, 就能留下印象並紀錄下來真的是有困難的

第三曲 / 薩爾卡(Sarka)
Sarka是描述捷克過去的傳奇故事, 和第一曲Vysehrad是相對的, 雖然說這些傳奇故事內容多半誇大不實, 荒謬絕頂, 不過對那個時代的作曲家劇作家而言確是常見的題材, 並不是說那個時候的人比較好騙, 喜好這類題材作品, 畢竟那個時代資訊科技都沒那麼發達, 休閒娛樂的種類本來就很有限. 全曲應該是分成5段就好:「充滿報復之心的薩爾卡」.「史提拉特軍隊主題」.「薩爾卡與史提拉特的對話愛情主題」.「軍隊歡宴情景」.「最後的戰鬥」. 比較須要注意的應該是第二段, 實際聆聽演出才發現銅管部份的聲音反而很清楚, 第三段應該是馬卡爾比較著重的段落.

接著就是中場休息, 照理講演出「我的祖國」是沒有中場休息, 可能還是主辦單位考量到在場聽眾的程度可能一時無法負荷, 所以才做此安排, 小毅也只好藉著這個空檔上一下廁所, 到了一樓廁所才赫然發現, 怎麼整間廁所都是老頭子, 雖然說參與那麼多場音樂會很清楚本來會聽古典音樂的年輕人就不多, 但還是第一次同時看到那麼多老頭子的, 可見得這次的企業贊助卷是真的不少, 其實在台灣真正專門欣賞古典音樂的年輕人不僅不多, 老年人愛聽古典音樂也未必很多, 所以認為古典音樂是老人在聽的音樂的邏輯是錯誤的.

下半場演出「我的祖國」後三曲
第四曲 / 波希米亞的森林與草原(Z Ceskych luhu a hajuv)
Z Ceskych luhu a hajuv波希米亞的森林與草原和第二曲相對的是寫景, 不過在欣賞難度上比較高, 孫仲頤把此曲分成4段: 「象徵大片遼闊的草原與森林以及村姑歌唱的樂段」.「山谷的回音,風聲、樹聲、溪水聲此起彼落交陳而出」.「廣闊的森林」.「民間節慶舞曲」. 其實這樣的分段有一些問題需要日後再研究, 因為Z Ceskych luhu a hajuv主要包含了三個相互對應的主題, 小毅認為這分別是代表草原, 森林和民間節慶舞曲, 這首曲子畢竟不能像Moldau那樣有脈絡可循, 能夠簡單欣賞.

第五曲 / 塔波爾(Tabor)
Tabor一樣是在描述捷克歷史, 其實如果對這些捷克歷史沒有什麼深入研究, 只是聽別人大概講一講, 是不太可能理解其中緣由, 以為就是單純的打打殺殺而已, 但在音樂裡就不是那麼簡單能描述, 孫仲頤並沒有將此曲分段敘述, 可能是他認為就只有一段而已, 其實「我的祖國」的第五及第六首大部份的人都不熟, 小毅是整場音樂會從頭到尾都聚精會神的在聽, 可是其他人如果沒有中場休息的話, 可能很多人大概聽到這裡就開始要恍惚了.

第六曲 / 布拉尼克山(Blanik)
Blanik是接續前一首Tabor演出的, 孫仲頤將此曲分成4段: 「戰士們向布拉尼克山推進」「布拉尼克山平靜的情景」「戰亂再起」「勝利的進行曲」, 不過這樣分段好像還不夠細, 其實Blanik主題應該是出現在第四段「勝利的進行曲」當中, 這一段也是全曲最好的一段, 是相當感人的段落, 其中還包括Tabor主題和Vysehrad主題, 捷愛和馬卡爾的演出到最後仍然非常有精神, 氣勢非凡.

或許有些人以為史麥塔納「我的祖國」充滿他對祖國波希米亞的愛, 其實可能未必, 小毅一直懷疑, 「我的祖國」可能為晚年的史麥塔納為了挽回逐漸在捷克音樂界逐漸失勢的地位, 所做的孤注一擲, 最後一擊, 很顯然在當時沒有穫得成功, 導致之後瘋狂並死於梅毒, 從音樂內容來看, 「我的祖國」怎麼聽都不像是一首溫馨的歌頌祖國的歌曲, 其中所描繪的歷史也多半跟仇恨有關, 而史麥塔納到底算不算是一位愛國的音樂家, 小毅認為不是, 只是史麥塔納身處在當時的捷克音樂環境就是強調本土派, 國民樂派, 所以不得不如此而已.

整場演出相當成功, 捷愛不愧是「我的祖國」的最佳詮釋者, 起初還以為這些捷克人會欺負台灣人不懂史麥塔納, 不懂「我的祖國」, 八成會隨隨便便就應付過去, 不過事實並非如此, 可見得所謂的「專業」就是表現在這個地方, 這點很值得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團員學習, 雖然說對在場那些老先生而言, 只是應付完一場應酬, 但小毅很清楚欣賞到的是一場難得一見的優秀演出, 因為別人可能不懂史麥塔納, 不懂「我的祖國」, 但小毅懂,, 雖然小毅很清楚, 這場音樂會全台灣大概只有小毅這篇評論, 但這以足夠, 小毅不太認為有人敢對這場音樂會再做評論, 尤其是在看過小毅這篇之後.

演出結束雖然掌聲熱烈, 但沒安排安可曲, 且從掌聲之間也鑑識不出聽者的程度,演出完安排人員上台獻花, 看到一位修女帶著兩個小朋友, 其中還有一位坐著輪椅, 獻花給馬卡爾, 馬卡爾還把那小孩抱起來, 雖然看不懂這麼做有何意義, 大概就是想證明有在做善事而已, 其實慈善事業是賺錢的事業, 因為以慈善為名不僅可以要他人不計酬勞的做牛做馬, 還可以反過來跟別人要錢, 還真的是相當聰明的經營手法. 走出音樂廳門口時, 財團法人萬海航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派來的義工還對小毅說了聲:「謝謝!」, 其實要向小毅道謝的人可多了, 小毅這麼多年來做古典音樂義工, 犧牲奉獻, 任勞任怨, 無悔無怨,
「你們還能夠要求小毅做些什麼呢?」

台長: 古典小將毅
人氣(6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