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02 01:16:01| 人氣6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 (2005/3/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5/3/1到國家音樂廳欣賞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演出, 曲目是孟德爾頌的「第四號交響曲」和布魯克納的「第七號交響曲」. 其實原本看到這樣的曲目是有點不想聽的, 但是考慮到二月的淡季沒有節目, 悶了一個月之後, 是應該安排欣賞幾場音樂會讓自己舒解一下的, 於是就買了, 雖然說小毅家裡不能算是很有錢, 但是好像也從來不覺缺過什麼, 至少音樂會的錢從來沒少過.

出發的時候本來沒下雨的, 但是快到場的時候才下雨, 於是就只好淋雨進國家音樂廳了. 沒想到睽違國家音樂廳一個月多, 竟然是淋著雨進場的, 心情多少有受到一點影響, 或許可以考慮帶一把傘, 可是又覺得有點礙手礙腳, 況且國家音樂廳座位很小, 帶一把傘沒地方放也是很不方便, 雖然可以用摺疊式的傘, 但手裡拿著傘聽音樂總是感覺怪怪的, 或許我真的該擁有一部車才是, 如果有車的話, 直接開車到國家音樂廳的地下停車場, 然後再坐電梯上去, 這樣至少顯得比較從容自在. 要不然至少國家音樂廳是不是應該要提供寄物櫃檯, 方便讓到場的觀眾寄放物品, 不然要那麼大的場地, 請那麼多人來幹嘛. 後來進到音樂廳內時, 發現這場音樂會沒有爆滿, 大概只有七八成. 可能跟曲目比較不受注意有關, 如果是演出貝多芬的作品可能人會多一點.

上半場演出的是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 一開始的時候就覺得速度有點快, 或許是因為團員們對這首交響曲已經很熟練的緣故, 又經常演出, 所以顯得有點不耐煩, 想要趕快結束的樣子. 指揮跟樂團似乎也有這樣的共識存在, 畢竟這個樂團已經很老了, 團員中平均年紀至少四十歲以上, 其中還不乏滿頭白髮的老年人, 這無疑代表著古典音樂的衰敗與凋零, 從這樣歷史悠久的樂團就可以看得出來. 「愛樂人永遠不死, 他們只是凋謝」. 沒有人殺了古典音樂, 也沒有人救得了古典音樂. 只是因為時代的巨輪在不停的運轉推動著, 它的力量既巨大又無情, 而身處在當中的我們, 也只能夠聽任它的操控與擺佈, 沒有權力去決定或選擇.「醒醒吧! 孩子, 這就是人生.」 果然沒錯, 開始沒多久, 樂團裡銅管部份就有人搶拍了, 以一個職業級的又歷史悠久的樂團而言, 這是非常嚴重的一個錯誤, 可見古典音樂沉淪到這種地步, 連這樣一個知名的古老樂團也無法倖免啊.

整體演出算是很普通, 有點像是在混, 聽不出有什麼過人之處. 據了解孟德爾頌本人就曾經接掌過這個樂團, 小毅在想, 如果是孟德爾頌本人聽到這樣的演出可能會吐血. 其實孟德爾頌這個人聽說人品不錯, 待人接物謙恭和善, 心地善良樂於助人, 正直, 樂觀, 健康, 開朗, 合群, 友善, 積極, 向上. 而且天性聰明, 才華洋溢, 家財萬貫, 運氣又好. 可以說幾乎人世間能夠有的好事都讓孟德爾頌給碰到了. 可千萬別為他的英年早逝而感到悲哀啊, 人生其實不需要活太長, 四十歲算是很剛好, 更何況他又已經享受了那麼多因為活著所帶給他的喜悅與榮耀. 人生如此, 夫復何求? 他死掉以後, 全世界最開心的人莫過於舒曼了, 舒曼一向忌妒孟德爾頌, 視他為最大競爭對手, 但雖然心裡這樣想, 虛偽的他仍然厚顏的接受慷慨的幫助. 小毅並不是批評舒曼的人品不佳, 論藝術上的才華與成就他們兩個其實不相上下, 而是小毅認為, 孟德爾頌雖然具備很多成功人士該有的特質, 但那畢竟只是事業上的success, 不是音樂上的success. 作為音樂家, 孟德爾頌太保護自己了, 他知道天才是會被忌妒的, 所以儘可能的去掩飾, 深怕光芒太露, 給自己帶來不幸, 於是開始推銷一個已經作古的天才--巴哈的作品, 好藉此來轉移一些焦點及注意力. 因為他是一個天真的人, 活在自己的幸福世界裡, 不希望遭到破壞. 所以他的音樂缺乏強烈的情感, 沒有太多個人的風格. 而舒曼以他的生活條件其實更適合成為藝術家, 可是因為性格因素, 他無法成為像貝多芬或是華格納那樣的人物, 不管他後來發瘋的事, 因為發瘋前他的作品就不是很出色了.

下半場演出布魯克納的「第七號交響曲」, 其實是很無聊的作品, 雖然之前事先預習過, 但實際聆聽才發現此曲比預期的要長好多, 尤其是第二樂章, 枯燥的慢板彷彿永不結束一般. 感覺聽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就好像看一個傻子, 綁著繩子繞著一棵樹在轉, 拼命轉啊轉的, 轉到最後就用頭去撞那棵樹, 然後頭破血流. 聽說這個人嗜酒如命, 而且一定要喝醉才能創作, 可想而知, 在這種精神不集中的狀態下寫作能有什麼好作品. 而且有幾部交響曲還不只一個版本, 有原典版, 或是第一版第二版等等..., 可是就是沒有刪減版, 要不然這麼長的音樂要人家怎麼聽, 布魯克納的時代因為沒有留聲機, 否則這種音樂他自己聽了也會受不了. 後來第二樂章節束後, 馬上有團員因為身體不適而下場了, 還好隨即就有候補人員補上. 雖然古典音樂的歷史發展到了末期, 高齡化是沒有辦法避免的現象, 但是現在是還有這些賣命的老頭子在守住這最後一塊淨土, 再過幾十年, 恐怕連候補的人都沒有.

演出結束後, 獻花的很少, 只有一束而已, 可能是音樂廳的鮮花缺貨吧. 或者是之前都是送假的, 主辦單位事先準被好的那種. 出了音樂廳發現在下雨, 然後又淋一次雨. 後來才知道, 原來小閔的店就在國家音樂廳的一樓, 早知道就早點出發然後去他那邊晃晃, 這樣至少來的時候會少淋一次雨. 之前就有看到新聞說音樂廳一樓成立一家速食店, 但是卻沒提到小閔的店, 這樣的新聞實在沒深度, 要知道, 現在全台灣有多少家速食店, 又有多少家古典音樂唱片行? 速食店多一家少一家會有什麼影響嗎? 可是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有多重要, 那些音樂欣賞的門外漢能夠了解嗎? 我一直都非常欽佩許先對古典音樂的執著與投入, 那股熱忱和膽識, 同行之中, 無人可比.

懇請大家多多支持: 閔的古典音樂世界( http://tw.club.yahoo.com/clubs/aatcr1211/ )

台長: 古典小將毅
人氣(6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