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25 02:24:20| 人氣2,90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FBI教你讀心術》讀後分享 (未完)

推薦 4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FBI
教你讀心術》

作者: 喬.納瓦羅、馬文卡林斯

喬.納瓦羅
30
年資歷前FBI情報員。擔任FBI反情報部門的情報人員及專司非言語溝通的主管,歷時長達二十五年。退休後,他仍持續為FBI與美國中情局CIA,以及其他情報系統成員,進行非言語溝通的研究課程。他的專業受到全球肯定與歡迎。除了固定在諸如NBC的《今日》Today News、《CNN頭條新聞》、ABC的《早安美國》等節目受訪; 他擔任銀行界與保險界、美國海內外主要法律事務所的顧問。

納瓦羅也在聖里奧大學以及全美多個醫學院任教,他對非言語溝通的獨特見解,在眾多渴望能快速又正確判斷病患狀況的醫生中也獲得廣泛的迴響。

馬文卡林斯
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目前是南佛羅里達大學的資深教授。他著有二十三本書。



不容錯過的進修課程- 心靈醫生心理診所院長 莊凱迪

影響一個人的職場生涯與成就最大的因素,不是語言或專業的能力,而是人際溝通與情緒管理的能力。說話的內容可以講得天花亂墜,肢體動作就沒有那麼容易說謊了,畢竟,文字是由大腦中的語言中樞製造出來的,只要我們願意,大腦可以隨時隨地製造假話來充數。表情動作則與邊緣神經系統連結,直接反應人們的情緒,很難去壓抑住這種自然的肢體反應。在過去,學習非語言的的表情與肢體動作,一直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只能靠著直覺與經驗來猜測,缺乏有系統的研究與整理。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便曾經寫了一本研究人類表情的書,卻發現這個領域的研究比他所研究的進化論還要困難。觀察才是學習讀心術最重要的法門,讀心術的學習,一定要以我們的內心與身體作為觀察與實驗的對象,我們的內心就是我們自己最好的老師,先讀自己的心,才能讀懂別人的心。

 

前言
我能看穿你的想法- 馬文.卡林斯博士
「如果是你做案,你會用槍嗎?……。納瓦羅的職業生涯都在研究、鑽研、應用「非言語溝通」這門技術,也就是觀察臉部表情、手勢、肢體動作 (身體動作學)、肢體距離 (人際距離學)、碰觸、姿勢、甚至衣著,來解讀人們的所思、所想、所做,以及他們是否說謊。納瓦羅結合了學術專業與工作上的經驗累積,加上他對現實人生、高度不確定狀況下非言語溝通的精闢分析,讓他在非言語的專業中成為獨樹一幟且首屈一指的專家。

本書提供的資訊是以科學事實與實地試驗結果為基礎,而非個人意見或脫離現實的臆測。人類大腦邊緣系統在有效理解與利用非言語訊號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人類的大腦可區分為三個部分: 腦核、腦緣、大腦皮質。腦核掌管人類日常基本生活的處理,包括呼吸、心跳、覺醒、運動、睡眠、平衡、早期感覺系統等。腦緣系統負責行動、情緒、記憶處理等。大腦皮質則負責人腦較高級的認知和情緒功能。

成功判讀他人,也就是學習、解讀、且善用非言語行為來預測人類意向,這是一項相當值得你付出心力的工作,而且你將得到豐厚的收獲。

 ※身體不懂說謊
人際溝通五成以上靠非言語行為,即肢體語言,質實是一種傳遞資訊的方法,非言語溝 會顯露一個人真實的想法、感覺與意圖。當你觀察別人的非言語行為,而能夠促成你理解那個人的感覺、意圖、行動,你就已經成功地利用這個無聲的工具解密了。

當你把這些準則融入日常生活,它們很快就會變成你的第二天性,幾乎不需要刻意思考。絕大多數人都是以最小的觀察力看待周遭環境,對世界中的細微變化漫不經心,沒察覺到四周各種細節交織而成的繁複景象。缺乏觀察力的人,欠缺飛行員所謂的「環境意識」(Situational awareness),也就是隨時意識到自己身處的環境,他們的腦子裡,對周圍或眼前的實際狀況並沒非常具體的「畫面」。你要做的,就是把觀察周全詳盡的觀察,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留意四周環境並不是一種被動行為,而是一種有意識、特意採取的行為。善用所有的感官,更能夠評估周遭環境,保障身家安全。

近似「心流理論」: 即便處於與自己毫無意義的場合,內心仍留意具有意義的事物,而非全然放空。這點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也是不少忙人必需具備的技巧。我沒有助理,於是大腦與手邊事務做有效的多工處理,在時間分秒必爭的社會,是必然的。


解讀特殊性的非言語行為,因為過去的行為是未來行為的最佳預測因子。注意多重暗示,當你觀察到多重暗示,或是一組肢體訊號的行為,就能提高你解讀別人的準確度,像是拼圖一樣。觀察技巧需要不斷練習,就可以達到觀察成功、卻能不動聲色的境界。
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時間久了,準度當然也會跟著浮現,這也是每一個人歷經社會化,必經的過程。

 

※誠實腦與說謊腦
大部分的人認為自己有一個大腦,而且認為大腦是認知能力的所在。事實上,人類頭骨裡面有三個「腦」,各自執行特別的功能,合起來就成了「指揮控制中心」,控制我自身體所做的一切。一九五二年時,一位科學先驅保羅.麥克萊恩首先出人類的腦袋是三合一腦,由「爬蟲類腦 (主幹)」、「哺乳類腦 (邊緣)」、「人類腦 (新大腦皮質層)」所組成。

暑假剛好有讀過 後藤和宏的《大腦基本常識和構造》,書中詳細介紹大腦邊緣系統各構造所掌管的功能。(如圖) 整理如下:

 海馬迴-
儲存近兩年記憶的部位 (短時記憶)

人類如果失去海馬,便無法形成新的憶
 ps. 可見電影《隔離島》男主角的腦部最後被手術切除的部位,一定是「海馬迴」。

扁桃核
◎更原始、本能性的情緒息息相關

◎野生的直覺

腦下垂體
◎控制賀爾蒙的製造、儲存、分泌

圖中的「下視丘」就是本書所要探討的「腦緣系統」。主要控制自律神經,調整內分泌機能,與生理需求、憤怒和壓力有關,配合環境變化,調整賀爾蒙的分泌。生物最原始的情緒、最誠實的部位,就在這兒。

誠實的腦緣系統,即行動的起源。因為就是大腦的這個部分會對周遭環境做出反射性且立即性的反應,它所散發出的是對周遭資訊的真實反應,擔當我們的生存,所以腦緣系統從不休息,一直是處於「運作」狀態。這些行為關係到我們的情緒或生死存亡,它們會透過我們的雙腳、軀幹、手臂、雙手和臉具體展現出來,因此是可以觀察並加以解譯的。在我們談到非言語時,腦緣系統被認為是 「誠實的腦」,是我們的想法、感覺和意圖的真實展現。


大腦第三個部分相當晚才加到頭顱裡,被稱為新大腦皮質層。這部分又被稱為人類的、思考的、或智力的腦,因為負責的是較階的認知與記憶。但是,這部分的腦同時也是最不誠實的,所以這是我們「說謊的腦」,因為它可以進行複雜的思考,不同於腦緣系統,是大腦三個主要部分中最不可靠的。

大腦掌管思考的部分,也就是控制我們說話能力的部分,即「布洛卡區」。它可以幫我說出非常有說服力的說詞。例如:「我柯林頓和李文斯基女士,沒有性關係。」諸如此類。由於新大腦皮質層 (思考的腦) 有欺騙的能力,所以腦緣系統是肢體語言的聖杯,唯一能透露誠實的非言語行為,因此大腦的這個部分是我們要關注的。
 
幾千年來,我們一直保有那種來自動物的遺傳,以發自內心的反應來適應生存、挽救生命。為確保生存無虞,大腦對於痛苦或威脅的精密反應有三種形式: 靜止、逃跑與奮戰 (freeze, flight, fight)。就像其它動物的腦緣系統也會以這種方式保護它們一樣,擁有這種腦緣系統反應的人類能夠倖存並繁殖,因為這些行為已經深植在我們的神經系中了。我想到吵架中的情侶,因為想法立足點不同,在乎的點也不同,在交往過程中產生衝途,其面對的方式也分冷處理和熱處理,而我見大多數男性都選擇「靜止」,甚至是「逃跑」方式應對,至於想要「奮戰」求解的對方買不買帳,則是另一回事。

 

1.靜止
順利完成遷徒的早期人類,是因為從動物祖先演化出的腦緣系統發展出的策略,足以彌補掠奪者比我們有力氣的優勢。這種策略,即面臨掠食者或其他危險時,採用的靜止反應。例如:「烏ㄍ效應」(turtle effect),肩膀朝耳朵的方向聳起,常見於被貶低或突然失去信心時。受虐兒通常也會表現出「靜止」的腦緣系統行為,某種程度來說,他們是在開放空間中尋求隱身。

 

2.逃跑
逃避威脅其碼能拉開威脅之間的距離。當然,在可行的時候,逃跑是有用的。一些「逃避」行為,讓你可以擺脫他人討厭的關注。就像小孩會閃避餐桌上不愛的食物,同時將雙腳轉向出口的方向一樣,一個人可能會迴避某個它不喜歡的人,或是避免會威脅到它的談話。阻斷行為 (blocking behavior)呈現的方式可能是閉眼、揉眼,或者將手放在臉的前面。談判中的個人如果在協商進行時,聽到不喜歡的條件或覺得被威脅,他也可能會迴避對手。我覺得另一點也可能是為了維持官大學問大的自尊形象。

 

3.奮戰
奮戰反應是大腦腦緣系統透過侵略行為求生存的最後策略。在人類演化過程中,人類以及其他哺乳類動物,發展出化恐懼為慎怒、擊退攻擊者的策略。現代版的一種侵略行為就是爭論。利用羞辱、人身攻擊的說法、反控、詆毀專業地位、刺激以及挖苦嘲謹,全都算是現代版的奮戰,因為它們都具侵略的形式。所以,民事訴訟甚至可以解釋為一種現代社會制裁形式的戰鬥或侵略。

研究非言語行為的最佳理由之一,就是在別人意圖傷害你時能夠察覺,讓你有時間可以避開一場衝突。因此,腦緣系統的「最高指導原則」是要確保我們的生存,它的方法就是內化為預定步驟,藉由盡可能避開危險不安、並尋求安全自在,讓生命得以安全無虞。
維持生存之道,講究步驟科學,這不就是所謂的「策略管理」嗎? 定義外部的機會和威脅,衡量自己的優劣勢,為因應外部而形成的策略。


安撫行為有很多種形式。緊張時,我們可能會以輕柔的按摩緩頸部、撫摸臉部、或者玩頭髮,這是不自覺進行的。例如: 觸摸脖子或撫摸胸窩,是我們反應壓力時,最重要且最常見的安撫行為。大腦要求身體做點刺激神經末梢的事,釋出大腦裡鎮靜用的腦內啡 (endorphin),這樣才能夠獲得撫慰。這些撫摸行為不能幫我們解決問題,但是,可以幫我們在解決問題時保持冷靜。說到鎮靜動作,則人各有所好,有些人選擇嚼口香糖、抽菸、吃更多東西、舔嘴唇、搓下巴、摸臉、把玩東西、拉頭髮……

 

有些自我安撫行為結合了觸覺與聽覺,例如輕敲筆或敲手指頭、刷腿動作。我十分認同。每當我進行創作時,常面臨腸枯思竭,我會藉由播放喜愛的音樂來紓緩焦慮感,甚至可以透過旋律和音樂畫面,撞擊出另一番創意。

有時候呵欠不僅是深呼吸的一種,面對壓力時,因為嘴巴會變乾,打呵欠還可以對唾腺產生壓力,讓乾燥的嘴巴裡釋放水分。這種情況下,呵欠並不是因為想睡,而是因為壓力造成。

內在情緒會反映外在無意義行為,在這裡探討腦緣系統,屬於下意識的非言語行為。這學期有修《消費者行為》,我想也把它拿出來玩一下吧! 如果換成是《消費者行為》理論,則是內隱的心理統計變數影響外顯的消費行為統計變數。往往是由大腦皮質所延伸出來的複雜思考。層面很廣,《消費者行為》也提到消費者的感覺、動機、意圖,動機即出於需求,也可以將馬斯洛那一套搬出來,前者大概是屬於層級中的最底部。後者複雜的心理層面則意謂著大腦的思考與決策,影響著購買行為。


※愛人與賊人的腳與腿最誠實

打從祖先開始直立行走、橫越非洲大草原,人類的腳就帶著我們走遍全世界,這是工程學的鬼斧神工,雙腳讓我們得以感覺、行走、轉彎、奔跑、旋轉、平衡、踢、玩、爬、抓、甚至寫。就像達文西所說,雙腳及其所能發揮的功能,是高度精緻工程學明證。當我們面對危險或甚至討厭的事物時,我們的腳和腿還是會像史前時代一樣地反應; 首先會靜,然後試著拉開距離; 最後,如果沒有其他方法可以選擇了,就會準備奮戰反擊。這套靜止->逃跑->奮戰的機制並不需要高階的認知過程,而是反射性的,這項重要的演化發展對個人還有團體都利。例如: 小女孩或許坐下來要吃飯,但如果她想出去玩,會看到她的腳會怎麼搖晃、怎麼樣從高椅子上伸長腳要搆到地板。小女孩的腳會緩緩地離開餐桌下方。她的軀幹或許被父母抓住,但是小朋友會朝著門的方向精確反映出她想要去的地方,使盡吃奶的力氣扭轉、蠕動腿和腳,這是一種意向性線索。
說起來我家的貓也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常常和牠玩遊戲,被我捉到手中,安靜了一會兒,表面上雖然看似投降靜止,但說謊的後腳總是鬼崇向外,想趁主人不注意時拔腿就蹓。但我比牠機敏,牠那狡滑的後腿依舊躲不過我犀利的雙眼。小子想往哪兒跑?!”


「快樂腳」(happy feet)就是形容腳和腿高興地搖擺、彈跳。有人突然表現出快樂腳時,尤其動作如果就發生在聽到或看到什麼事情之後,那是因為他們情緒上受到正面的影響。不過所有的非言語行為,一定要從整體環境來判斷,快樂腳到底是真正的暗示只是過度緊張。例如: 一個人天生就會抖腳 (一種「腿部不寧症候群」),那麼就可能難以分辦究竟是快樂腿,還是日常的神經質表現。在我們愈來愈不耐煩,或是覺得必須推動事情的進展時,腳通常會不停抖動或跳動。

 

當兩人對談時,通常是腳尖對腳尖。但是,如果其中一個人略微將腳移開,或者一再將一隻腳朝往外的方向移動,也就是一隻腳向你,另外一隻夋離你較遠,兩隻腳形成L字型。你可以確定:他想要離開或去別的地方。這種足部行為是一種意向性線索,顯示這個人的身軀或許出於禮貌上的周到細心,仍然面對著你,但是腳卻誠實地反映出腦緣系統的慾望想逃。這一種抗地心引力行為,對敏銳的觀察的非常有幫助,稱為起動者姿勢。這個動作是一個人將腳從靜止的、平放在地上的位置,轉為預備或起動者姿勢,腳跟提高、將重量放在腳掌上。
與人對談,我通常也是禮貌的族群之一,但是我又屬於其中更有禮貌的那一位,因為我的身軀始終面向對方,即使我不感興趣的話題,我也不會露出L型腿示出逃離意向,那可想見我有多壓抑了嗎?
連我都比我家的貓還要有禮貌。

我認為「起動者姿勢」具有「衝創意志」、「激勵人心」的意味。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與其當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還不如化思考為行動的助手,某種程度一定要打破裏足不前的惡習,否則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劍湖山,讓我來挑戰你吧! )。另外,我也認為世上萬物壓抑久了,只得屈服與碎裂擇一生存,但最後終究會以待放形式解脫。我想策略背後的意涵如此、巴萊如此、受欺者如此、沉潛者如此 ......一股蓄勢待發的能量,指日釋放。所以有句話說得真好: "世上最偉大的犧牲是忍辱,世上最偉大的忍辱是預備反抗。"


快樂腳傳達出雀躍的心情。地心引力似乎對這些興奮的人不管用,但是每天在我們的四周,抗地心引力的行為卻好像都逃過了我們的觀察。

「宣示領域」也是最容易發現的足部行為。大部分的哺乳類動物,不只是人類,在緊張或煩亂時、受到威脅或是反過來在威脅別人時,會變得有領域性,他們會展現行為以表示他們試圖恢復控制局面與領域。有時候張腿可以展現優勢,特別是當你有正當理由,想要建立權威並掌控其他人時。反之,如果發覺自己在激烈的交鋒中出弄張腿姿勢,立刻將雙腿收攏,通常可以降低衝突、減少緊張氣氛。張腿與宣示領域,人類與其他動物對空間的利用,艾德華.霍爾 (Edward Hall)提出所謂的領土意念,解釋了人類對空間的需求,他把自己的研究稱為「人際距離學」。一般來說,沒有人預備出擊時還雙腳併攏的。

當兩個人在對談時兩人都雙腿交叉,我就知道他們彼此都覺得自在。這顯示出兩人之間一種行為反映(mirroring of behaviors)。因為雙腿交叉呈現出一種高度的自在。在高度自在的社交互動中,我們的腳和腿會像鏡子般反映共處者行為稱之為「擬態」。

 

台長: 小黃狗
人氣(2,907) | 回應(2)| 推薦 (4)| 收藏 (1)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小黃狗之不負責評筆 |
此分類下一篇:【自拍天后】辛蒂雪曼 Cindy Sherman
此分類上一篇:《古典玫瑰園》與《往事如煙》Summer of' 42 電影原聲

綠茶ㄆㄟㄆㄟ
親愛的格友們 , 你(妳)也覺得PCHOME廣告又大又醜
喧賓奪主太離譜了嗎??

請一起大聲來說出我們的不滿吧 ...

「 如果你的免費就是要我們任你宰割 ,
那我們就讓你見識不爽的驕傲 !! 」

板主.巴萊 們
你(妳)為甚麼還不生氣 ?!
我們就快要失去我們的獵場了...

請團結集中火力 , 讓我們大聲的說出我們的不滿吧 ...
(請點以下網址 , 說出我們的不滿)

http://mypaper.pchome.com.tw/webadm2/post/1322502363


出草吧 !! 板主.巴萊
2011-10-25 15:11:21
橘子
哇塞!!黃黃
你好專業喔
這篇我收起來
慢慢看^ ^
2011-10-30 18:53:45
版主回應
盡量包回家看哦! ^^
2011-10-31 05:25:58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