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28 09:46:29| 人氣4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蝴蝶效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蒙自由時報副刊上週二登出,惟標題被改為當蝴蝶拍翅。


  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是氣象學家羅倫士(Lorenz)所提出,他指出某系統如果初期條件差一點點,結果就會很不穩定,強調長期準確預測天氣是不可能的。他在一篇名為「一隻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德州引起龍捲風?」論文中,論述某系統如果初期條件差一點點,結果會很不穩定,他把這種現象稱做「蝴蝶效應」。


  踏進醫院當見習醫師後,我常常思考「蝴蝶效應」的意義。


  譬如,有一天早上,我和幾位「見習醫師」一起去上「胃鏡教學」的課程,所謂「課程」,其實就是主治大夫如往常般地用胃鏡檢查、治療他的病人,而我們在旁邊觀看,這還頗符合「見習」的味道,邊看邊學習!


  一會兒,護士送進來一位八十幾歲的老婦人,據悉是吞了一顆膠囊,我們起初感到疑惑,不過是吞了顆膠囊,何必要用到胃鏡取出呢?仔細一探,原來老婦人一早醒來,昏昏沉沉的狀態下,便把沒有拆封的整個膠囊盒子都吞下了,換言之,她吞下的是:膠囊+鋁箔+塑膠盒!


  老婦人躺上診察床後,咱們腸胃科的大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胃鏡由患者的口腔伸入,胃鏡頂端有顆鏡頭,透過螢幕我們可以看到這時胃鏡已經穿過食道,阿!發現了,發現那顆帶「殼」的膠囊了!原來,那顆膠囊的鋁箔紙跟硬盒,就「嵌」在食道上,難怪他怎麼咳也咳不出來!


  雖然標的物找到了,可是難題才開始來,第一,刺激咽喉部會引起嘔吐反射,第二,胃鏡的鏡頭旁可以伸出一個鐵夾子以夾出異物,可是,並不容易夾住膠囊盒子那種材質,所以我們經歷了夾到、鬆掉、夾到、鬆掉,令人驚喜又令人扼脕的高低起伏,而且,在漸漸夾出的過程中,那堅實的鋁箔不斷劃破上消化道脆弱的上皮,透過鏡頭,汩汩的鮮血流出,也濡濕了我的眼。


  最後,膠囊是夾出了,不過代價是劃破了相當面積的上消化道上皮、無數次極不舒服的嘔吐反射,還有無可度量的驚恐,我永遠無法忘記,老婦人在被取異物後,由原本躺著的姿態起身,坐在診察床時,手腳還不斷抽蓄扭動的場景。


  走出胃鏡診療室,我開始思考老婦人正吞下這個致命膠囊時的情境,如果當時週遭的人事物有一些小舉動,作一些小改變,是不是她就不會走上非得接受「胃鏡取出異物」這一步,這很難嗎?我不認為!或許是做媳婦的貼心的幫婆婆老早就將藥分在小藥盒裡,或許是做孫子的在吃早餐的時候陪著她聊天,這都有機會擋下讓藥連殼被吞入喉嚨的慘事發生!


  接著我想起自己如今的處境,在我的人生關卡裡,會不會哪個階段有一些小改變,我今天就不會是個批白袍,賣命賺取微利的高級公務員?

台長: ybonbon
人氣(4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