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2-10 07:18:41| 人氣30|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片/東排灣孩子的好歌聲 明發行專輯 今搶先聽



一群「東元」科技志工,2002年走進原住民部落,培訓部落孩子學習傳統樂舞,從山區學校的簡陋課堂、無數比賽,從國內舞台躍上國際表演廳,更製作數位典藏專輯,讓好聲音流傳後世。台東縣賓茂國中樂舞團的專輯,明天發行,共有清唱、絃樂、流行音樂一套三張,明天下午將於誠品松菸表演廳舉行音樂會。

台東縣賓茂國中東排灣VASA樂舞團,是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驚嘆號」計畫扶助的傳習團隊,沒有舞蹈教室,只能在戶外水泥地上練舞,且很多舞蹈動作必須「秒跪」,讓孩子們的膝蓋都練到受傷,但這群孩子從不叫苦,之後,因為老師太心疼,買了護膝給孩子戴著練舞。為了加入VASA,許多外流的孩子都留下來念書,賓茂的學生數,短短三年「翻倍」,從60人增至130人,在少子化浪潮下,實屬不易。

向來以培育人才為宗旨發展成立的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自2005年起,號召民間非營利組織、企業、個人 與政府部門,組成策略聯盟「驚嘆號─原民族群永續教育計畫」,包括周美青、洪蘭、林志玲基金會等都長期支持這項計畫,至今透過募集資源,扶植部落兒童和青少年修習傳統歌謠、舞蹈、技藝、體能及祭典儀式共42個團隊。

「每一個團隊會出現在驚嘆號,都有自己的故事」,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蘇玉枝表示,原住民文化是台灣很重要的文化藝術,因此東元媒合各界資源,幫助這些部落學校團隊,希望這樣長久持續的計畫,能有更多的資源和力量支持。

驚嘆號如何誕生?蘇玉枝說,以前東元做創造力教育,2002年開始,她常帶志工到部落帶科學營隊,她認為,每次花很多心力訓練志工,但卻只服務2至4個梯次的營隊,太可惜。因此營隊結束後,她會順便帶志工和東元工程師,前往九二一災區的部落、學校服務。

2003年到南投縣仁愛鄉合作部落的合作國小上課,當時的黃晉昇校長跟蘇玉枝說,孩子們雖然不愛上數學科學等正規課程,但很有舞蹈的天賦,為了讓孩子學習舞蹈,校長常到處募款,才有經費讓孩子搭遊覽車到外面去參加比賽

蘇玉枝說,當她準備離開合作國小時,跟校長說希望能看看孩子們的舞蹈。隨後,一名主任立刻搬出織布機,放在司令台前方的地上,開始敲織布機,所有孩子聽到鼓聲,瞬間從各自的教室衝出來,跑到某間教室,幾秒鐘後再衝出來,每個孩子都穿著傳統服裝,拿著道具,到司令台前開始唱歌跳舞,「表現得淋漓盡致,當下太震撼了」,校長則跟蘇玉枝說,希望東元可以「認養」學校的舞蹈團隊。

「我們所作的是扶持、不是認養。」蘇玉枝說,她不喜歡用「認養」二字,認養何其神聖,「因為我們沒有做得這麼多」,沒有資格「認養」團隊或學校,只是號召各界資源,「認養」團隊在樂舞傳習教育上所需的經費。

截至2016年,東元「驚嘆號」每年為十個族群約1萬5千名原住民新世代,提供長期的支持與服務,以及專業展演舞台及各種演出的機會,持續辦理「原住民兒童之夜」與「歲末展演發表會」。去年製作「塔山之歌—來吉鄒族古謠傳唱」和「百合禮讚—青葉魯凱古謠傳唱」兩張古謠專輯,今年也發行賓茂VASA東排灣古謠專輯。

蘇玉枝說,很多傳習團隊的孩子,小學畢業後,到國中、高中、大學,甚至工作,還會利用周末假日回來繼續練,團隊的人數愈來愈多,團隊的能量也能持續扎根、累積,能做的事也愈來愈多元。

台東縣賓茂國中東排灣VASA樂舞團,是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驚嘆號」計畫扶助的傳習團隊。圖/東元基金會提供
分享

台長: yb31duu06a
人氣(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