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20 23:27:16| 人氣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田」邊有個「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愛詩網的詩......

喜歡先看詩的本文,先去欣賞詩人在這短短的字裡行間中所譜出的詩風,詩人用簡短的幾個文字,無論華麗或樸實,都可以將讀者帶領其中,進入美妙的境界;在讀詩當中,如遇到中間有不懂的文辭,才會進一步看題解,並且深入瞭解詩人的生活背景,再回頭細細品味詩的美,反覆咀嚼,著實耐人尋味。 

本次的愛詩網以「飲食」為題,其內容卻包羅萬象,諸如食材、食品、農林漁礦等(見本部落格「愛詩計詩」: http://mypaper.pchome.com.tw/yayapas/post/1325440881)

 

 

(田園風光,圖為筆者拍攝)

 

 

其中,又以「農事詩」為數最多,舉例而言:〈田家獲稻稻花〉,...等皆在讚詠台灣為稻米王國,詩人透過當時的情景,描繪出稻米在收成時的種種景象,因〈稻花〉已另闢一篇加以著墨,故本篇將以前二首詩來細細咀嚼、並依筆者個人淺見比較論述之。

    讀完這兩首詩,田家偏向描寫台灣土壤肥沃、氣候溫暖適合栽種稻米又適逢許多處女地未開發,適合開採並栽種稻米,農家經過農田栽種、農作物的採收而有豐衣足食的榮景;穫稻則偏向描摹台灣地區稻作一年兩穫的榮景,透過詩人眼見第一次的穀物收成,運用洗鍊的文辭繪製成各農家忙碌畫面。

 

田家

作者:孫元衡

就燠時多稼,移民力本儳。

田洋惟待澤,稻耗不須芟。

香粒大於豆,蒲囊小作函。

餘糧文蕷好,朱履荷長鑱

穫稻

作者:邱榮習

農事辛勤六月天,

胼胝手足亦堪憐。

黃雲遍野鐮聲響,

赤日行空笠影圓。

已得盈倉還滿篝,

何當北陌與南阡?

民生國計多資賴,

擊壤歌堯大有年。

 
(民生國計多資賴-以農立國,圖為筆者拍攝)

 

 

   

    詩人寫詩,必有一種絕美的意境,藉以透過文字提供世人獨特的心靈饗宴。當詩的意象自然地呈現在詩句中,便構築成一幅美麗的「詩畫」。

    閱讀完兩篇農事詩,不禁令人想起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他運用許多農村的景致,如雞黍、田家、綠樹、村邊、青山、郭外、場圃、桑麻、菊花等,蘊染出恬淡自然的田園風光,其中又巧妙安排「故人具」、「邀我至」、「開軒面」、「把酒話」、「還來就」等許多溫情的動作,如此協調又熱絡,自然地帶出濃濃的情誼;又相較於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欲退隱的生活,的〈過故人莊〉顯得較為歡愉輕鬆。

    再者,如同孫元衡的〈田家〉中,從一開始的「力本儳」、「惟待澤」、「不須芟」等一片『不羈小節』的土地到「餘糧好」、「朱履鑱」的榮景,具有豐富的畫面與精細的層次;又從一開始的『儳』到最後的『鑱』,雖為同音,但卻意謂著從荒蕪到富饒的景象,詩人用洗鍊的文字刻劃出清朝初年台灣地區農家以開墾栽植稻米為業的榮景。

    最後,〈穫稻〉,則是帶領讀者來到民國時期,民國時期的台灣人大部分依舊以農為生,在農業當中又以種植稻穀為最,透過天、憐、圓、阡、年等五個韻腳,呈現出農民辛勤付出後能有所穫的情景,透過首聯與頷聯的視、聽覺描摹(農人們收割稻米與鐮刀霍霍的聲響相呼應),並藉由首聯與尾聯的互相映襯(誠如胡適所言:怎麼收穫,就先那麼栽!),構成一幅田園農家的豐收畫面並給人充實豐富的滿足感。

    以上三首詩,無論古今詩人,皆在描寫田家風物之美。所謂好詩不厭百回讀,在分析詩的結構之後,足以顯見詩人巧妙地安排、佈局之審慎,無論五、七言均能感受音樂節奏的美感。詩,即是如此美妙,輕輕觸動著你我的心絃,帶給人心靈的饗宴,讀者可依自己的心情去感受,淺嚐則覺其唯美;痛飲則覺其甘醇,端看讀者怎麼細心去品嘗詩這杯美酒了

(「田」邊有個「家」↑↓,圖為筆者拍攝)



 

 

 

 

 

 

 

 

 

 

 

 

 

 


 

 

 

台長: 野坂百合
人氣(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