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13 15:16:21| 人氣1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打開文學藝術之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劉森堯所著︽天光雲影共徘徊︾一書,覺得獲益良多,尢其書中包含三大部份,第一部份是有關戲劇的介紹,戲劇大師易卜生、契訶夫和布萊希特三位,均作導讀介紹,對喜愛外國戲劇作品者,是很好的入門指南。第二部份是導讀現代西洋著名小說。由於作者出身東海外文系,獲愛爾蘭大學文學碩士,並在法國波特爾大學攻讀比較文學,很適合為他所熟悉的名家小說撰寫導讀性的文章,同時作者從小愛讀小說,看過的中外小說不少,更適宜做這方面的工作,作者在序文中自述他旅法期間,有機會說讀法文和德文與文學相關的報章雜誌,更能接觸法德兩國重要作家的原文作品,有這一層因緣,介紹起來,更能得心應手。第三部份則是和電影有關,談的是一些著名電影,如「大紅燈籠高高掛」、「戲夢人生」、「愛情萬歲」、「墨利斯的情人」、「影子大地」.. .等,讓觀眾更能進入電影的內在世界,而不只有看到表相。當然他在介紹電影之外,也不忘介紹電影大師如柏格曼、荷索及溫德斯、庫柏力克等,其他部份則是筆調比較輕鬆的報導性質文章,如「愛爾蘭之旅」、「英國文壇近況二、三事」、「我們逛舊書展去」、「法國文學軼事兩三樁」、「莎岡傳奇」...等十一篇之外。另外附錄了三篇比較具有學術性質的文章「什麼是後設小說」、「從小說到電影」和「愛森斯坦蒙太奇理論中的文學要素」,學院中人或有心做小說、電影學術研究的人可以參考。
 在文學方面,第一篇「反省與自覺︱︱葛拉斯及當代德國文學」,就介紹了兩位諾貝爾獎的德國作家波爾和葛拉斯。波爾出身中產階級的天主教家庭,作品卻以批評這個階級的頹唐跋扈顢頇老大為主。後來逐漸轉為刻劃經濟奇蹟下德國人的無聊空虛的精神生活,「小丑眼中的世界」、「愛爾蘭之旅」。比波爾小十歲的葛拉斯,國際聲望不亞於波蘭,著名作品有「但澤三部曲」:「錫鼓」、「貓與鼠」及「狗臉的歲月」等三部,「錫鼓」尤其被譽為二次大戰後德語世界最傑出的小說作品,一九七九年搬上銀幕,評價和票房都極為成功。
 第二篇仍然是介紹德國文學,是一位被矚目為當今德國文壇上一顆熠熠的新星,名叫班哈特.薛林克,他的「朗讀者」是一本會讓人一路不停讀下去的書,故事描寫一位十五歲少年和一個三十六歲女人之間所發生的淒美愛情故事。作者摘要式的把這個故事說了一遍,讓人讀來仍然興味盎然,沒有機緣讀到原作的人,看看摘要也可以過過癮。
 第三篇「永遠的夏綠蒂︱歌德兩百五十周年誕辰紀念」,則是描寫歌德和他的作品「少年維特的煩惱」,文中詳細摘述歌德和夏綠蒂的愛情故事,並記述這本書出版後對青少年的影響「青少年人手一冊,許多青年男女紛紛穿上維特和夏綠蒂的服裝,模傲他們的言談,在月光下攜手散步,許多人在讀了這本小說之後,發現原來自己就是為情所苦的維特,紛紛跟著舉槍自殺...」如此轟動而且影響深遠,甚至外來當局的「查禁」。不過作者對這本書卻也有一番獨到的批評:「歌德這本小說實在頗有諸多可議之處,主要是筆調及情感表達方式流於一廂情願,書中除了不時流露一種少不更事風格的輕浮筆調之外,許多與故事無關的瑣碎無謂的描述更是叫人讀來覺得厭煩。」儘管作者如此批評,他還是詳細的記錄了歌德和夏綠蒂間故事的發展,那就是另一位德國作家湯瑪斯.曼所寫的「夏綠蒂在威瑪」,描述夏綠蒂探訪威瑪所造成的轟動,當時歌德已是威瑪公國的內閣總理,聲望如日中天,此時夏綠蒂帶著女兒來訪,當然是「她和女兒所投宿的旅館四周圍滿了人潮,大家極想一睹歌德在『少年維特的煩惱』一書中的夏綠蒂是什麼模樣。」寫來生動有趣,讓人看了印象深刻。
 其他的多篇文章,作者仍然如同前面引述的三篇,寫得讓人有想繼續讀完的興趣,如「給卡夫卡的一封信」寫卡夫卡在死後三十年,作品才開始風行,大家才逐漸加以肯定,而卡夫卡已無緣享受這種榮耀的遺憾。「聖修伯里傳奇︱『小王子』作者百年誕振紀念」細述「小王子」作者,如何在馬賽外海墜機失蹤及其他另外四本作品「南方郵政專機」、「夜間飛行」、「人的土地」及「戰鬥飛行員」等。由於篇幅所限,有關沙特、托爾斯泰、赫塞、海明威、史坦貝克、易卜生...等名家介紹的篇章,就請讀者自行閱讀了。
 至於介紹電影的部份,第一篇「誰怕普魯斯特」,探討文學名著改編電影的問題。『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政治和女性觀點」乙文,則對該片有很深入的探究,劉森堯認為「張藝謀表面上運用類似『金瓶梅』這個老掉牙的封建題材,實質上則意圖把簡單的妻妾故事拓展為複雜多端的女人世界的精闢描寫,同時有意更進一步透露強烈的政治訊息,就這一層面言,我始終覺得張藝謀不只是在批判封建的中國,他甚至根本就在揶揄當今中共,封建和共產官僚的墮落腐敗,一切盡在不言的隱喻之中,如果看這部影片看不出這點,那就只讀蘇童的原著小說儘夠了,要不然,看電影中那幾個妻妾在勾心鬥角的把戲,也是相當夠瞧的了。「看了這段評論,就知道劉森堯批評電影的功力。再說小說中的男主人陳佐千,「電影從不正面拍攝他,我們始終沒有看到他長什麼樣他像幽靈一般,像一個只有聲音而沒有面孔的鬼魂,卻主宰著五個女人(包括婢女雁兒)的命運。我看到張藝謀從頭到尾這樣在描寫陳佐千這個角色,真是吃驚不已,同時也覺得這一方式的確大大超越了原著小說的成就,除了○○七的惡徒首領之外,沒有人在電影中這樣呈現要角的,這不但增加這個人的神秘性,同時也為整個故事發展帶來了強烈曖昧色彩,而這正好是小說怎麼看都看看不到,而且也表達不出來的地方。這倒令人覺得訝異,我第一次深刻感到電影像押奇之處,整部『大紅燈籠』的魅力有很大部份即是來自對這個角色的暖昧處理手法。」像這樣敏銳的批評,書中談到有關電影的篇章,劉森堯都展現馬他的電影知識和藝術鑑賞力,讀者不妨親自閱讀便知。
 在輯三「其他」部份,寫得比較輕鬆有趣,比如第一篇「愛爾蘭之旅」,在描寫泗館那一段,提到愛爾蘭本來有好幾個世界第一,現在都被別人趕上了,以自殺率最低來說,現在是印度,作者加一個括弧說:「真怪,印度的死亡率比別人高,每天有人餓死,自殺率則幾近於零,偏偏那些最先進最舒服的國家像日本、德國、瑞典自殺率又偏高」,這一段頗引人深思,可見人的問題,不只有吃飽喝足而已。另外一篇「我們逛舊書展去」則寫出一些舊書的驚人價值,尤其有些舊書上有作者親自簽名,而且是題贈的某人也是名家,那麼這一本書的價值就十分驚人了。例如詩人波特萊爾於一八五七年所出版的詩集「惡之華」第一版,其中有一本作者簽名題贈給當時名畫家尤金.德拉克瓦,還附帶一句話:感激不盡。如今這本書的行情是一百三十萬法朗,折合台幣七百五十四萬元,多麼有身價。其他還有許多篇章,都值得一讀再讀,因限於篇幅,就此打住。

台長: 落蒂
人氣(1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