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25 22:03:02| 人氣1,7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2.11.25新聞中的科學 慧星撞太陽

艾森彗星是一顆「掠日彗星」,屆時將會距離太陽非常近,當它11月28日繞過太陽時,究竟會被融化殆盡、碎屍萬段,或是成功脫逃,仍是天文學家無法預測的謎。

艾森彗星是2012年9月21日時,由俄羅斯的國際科學可見光觀測網(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ptical Network, ISON)兩位天文學家維塔利‧涅夫斯基和阿爾喬姆‧諾微切諾克發現的,「艾森」就是該組織的名稱縮寫。

艾森彗星的正式名稱是C/2012 S1彗星,C代表「沒有週期、或是週期超過兩百年」的彗星,2012是發現的年份,S1則代表九月下半月的第一顆發現的新彗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一個月分成上下半月,因此一月上半月為A,一月下半月為B,以此類推)。

根據觀測,美國太空總署(NASA)預估艾森彗星的直徑約有4.8公里,大概像一座小山那麼大,重量介於32億噸到3.2兆噸之間。

就像大部分的彗星,艾森彗星也是顆「髒兮兮的雪球」,由塵埃、結凍的水、氨、甲烷和二氧化碳組成。

2013年6月擷取到的影像顯示,這些物質被太陽風吹出的「彗尾」,有30萬公里長,約等於86個月球相連的長度。

剛發現艾森彗星時,天文學家預測它接近太陽時的亮度,從地球上觀測可達-14等,比滿月時月亮的-12.47等,還要亮三倍(星等越小,星體越亮),但隨著觀測到的資訊越來越多,艾森彗星的亮度表現卻不如預期,十一月中一路下修到-2.5等,和水星最亮的時候差不多。

不過11月14日時,天文學家發現艾森彗星亮度卻突然減兩等,從8等變6等,也就是先前的6.3倍亮,又讓一度對這顆「世紀大彗星」失望的天文迷再度熱血沸騰。



慧星
小行星由岩石和金屬組成,彗星是一團混合灰塵、水、甲烷等物質所組成的冰渣「彗核」加上受到太陽輻射影響,冰渣昇華而環繞在彗核周遭的氣體雲狀物「彗髮」,和接近太陽時,噴出的長尾巴「彗尾」(彗星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彗尾細看有兩條,一條是「離子尾」,一條是「塵埃尾」

離子尾

離子尾是彗髮被太陽風「吹拂」而向後推出來、由離子等顆粒較小的電漿物質組成,是條藍色尾巴,長得又直又細長,可長達幾千萬、甚至一億公里。

塵埃尾

塵埃尾則是由彗髮中顆粒較大的灰塵組成,受到太陽輻射壓力影響,塵埃尾如扇子般散開在彗星背對太陽的地方,由於塵埃顆粒也會受太陽重力影響,因此塵埃尾會略為彎向太陽,反射陽光後呈白色。



傳說的慧星

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是人類第一顆確認其周期的彗星,也是唯一可以用肉眼觀察的短周期彗星(即周期在200年內的彗星),許多古文明都有記載哈雷彗星出現的紀錄,可是世人並不知道這顆彗星會一再出現。

一直到1703年英國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發現這顆彗星會每76年造訪地球一次,世人才知道哈雷彗星有周期地繞行太陽;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回歸是1986年,下一次回歸則是2061年。



周期性分別慧星
一般而言,彗星分成中短周期和長周期兩種。以200年為分界,周期在200年以下為中短週期彗星,周期在200年以上則是長周期彗星;一去不回的彗星周期可視為無限大,因此也在長周期一族中。

中短週期慧星
上中短周期彗星的故鄉,是海王星外圍類似甜甜圈的盤狀垃圾場-「古柏帶」。

古柏帶是以此假說的提出人之一,荷蘭天文學家傑拉德.古柏的名字命名。古柏帶距離太陽系中心約30AU到55AU遠(1AU為1天文單位,約為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致平行黃道面(可大略類比為各行星的軌道面);之前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的冥王星,就是古柏帶的成員,而中短周期彗星大多從此來。

古柏帶來的中短周期彗星,大抵來說相當規矩,和黃道面的夾角約在40度上下,公轉的方向也大多和眾行星相同,鳥瞰太陽系時為逆時針轉,軌道則是橢圓形。

周期為76年的哈雷彗星、造成獅子座流星雨且周期為33.22年的坦波.塔特彗星,都是中短周期的彗星,皆可能從古柏帶誕生。

長周期彗星
周期彗星的故鄉則包覆整個太陽系,它是距離太陽相當遙遠的球狀垃圾場-「歐特雲」。
另一位荷蘭天文學家楊.亨德理克.歐特則提出歐特雲的概念。他認為歐特雲是一坨距離太陽系中心5到10萬AU,遠遠包圍著太陽系的球殼;當中含有幾千億甚至幾兆顆的冰凍碎塊,受到太陽引力擾動,碎塊被拉入太陽系,變成長周期彗星。

從歐特雲來的它們方向混亂,有的從下往上穿過太陽系中心,角度和黃道面幾乎垂直,有的公轉方向和眾行星們相反,更不用說一堆軌道呈拋物線或雙曲線,和太陽只有一面之緣的非周期「荊軻彗星」,或是軌道是極狹長的橢圓,讓太陽苦等百年、千年的長周期「薛平貴彗星」了。

陳文屏說,這些長周期彗星可能是太陽系形成時,被甩出去的碎片,因為逃跑得不夠快,又被太陽抓回來,繞個圈再甩出去。

他說,今年底的「準世紀大彗星」艾森、上個世紀末曾造成信徒集體自殺的海爾-波普彗星都屬此類。

比較特別的是,也有安分規矩但只來一次非周期彗星,那就是台灣鹿林天文台於2007年發現、第一顆由台灣命名的鹿林彗星。

鹿林彗星的軌道,和黃道面大致平行。不過,其運行方向和其他行星相反,仍讓它「裝乖破了功」。






台長: 楊元中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726)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