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27 20:15:26| 人氣2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法句經》故事──證阿羅漢果甚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法句經》〈第十九品 法住品〉
比丘!尚未證得阿羅漢果之前,千萬不可因持戒、苦行、多聞、證禪定、獨居僻靜處,或因為「我享受凡夫所不能的出家樂」,而心生滿足。(偈 271-272)
‎271. Not by rules and observances, not even by much learning, ; nor by gain of absorption, nor by a life of seclusion.
272. Nor by thinking: “I enjoy the bliss of renunciation, which is not experienced by the worldling.” Should you, O monks, rest content, until the utter destruction of the cankers(arahatship) is reached.
ref:
http://nt.med.ncku.edu.tw/biochem/lsn/newrain/canon/Khuddaka/ec-dhp.html
◎《法句經》故事──證阿羅漢果甚難  

  有一次,一群比丘戒行嚴謹,他們之中有些比丘嚴格奉行苦行,有些則已經證得阿那含果(不還果),他們認為既然已有這些成就,要進一步證得阿羅漢果很容易。有了這種想法之後,他們就去面見佛陀。
  佛陀問他們:「比丘們!你們證得阿羅漢果了嗎?」他們說他們已經修行到某一程度,所以要證阿羅漢果並不困難。

  佛陀告誡他們:「雖然你們戒行嚴謹,或者已證得阿那含果,但你們不可因此自滿,並且認為只差阿羅漢的境界一點點而已。除非你們已經徹底去除煩惱,否則絕對不可認為自己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了。」

──摘自《法句經故事集》達摩難陀法師著‧周金言譯

台長: 香光
人氣(21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法句經 |
此分類下一篇:《法句經》故事──報復的苦行者
此分類上一篇:屠夫和兒子的命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