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25 17:45:07| 人氣3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訪陳芳明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訪陳芳明老師後感
上大學之前,對陳芳明老師的印象,僅止於高中國文課本裡老師以筆名陳嘉農寫的<深夜的嘉南平原>這篇文章。直到升上大二後,在選課時聽學長姊們說有位到中興兼台灣文學史課的老師上課非常精彩,可學到很多東西,於是才又開始注意到這位學術界、政界都負有盛名的老師。雖然後來我因為遲了一步而無法修到台灣文學史,但我仍跟隨班上的同學與老師一同去高雄美濃的鐘理和紀念館,同學們稱此行為”與芳明老師的約會”。這次約會中,我發現了一個極負盛名的作家,竟是如此親切、風趣。
近來由於修了一門歷史通識課,需要做口述歷史的報告,於是我和組員們決定訪問陳芳明老師。亦由於這個機緣,我大量地閱讀老師的作品,也開始對老師有所瞭解。
初讀芳明老師的散文集<<風中蘆葦>>,我非常驚訝像老師這樣的男性作家,筆鋒也可以非常細膩,帶有濃烈的感情,如其中一篇<宿雨>開頭便是: 「需要多少雨聲,才能濕潤一個荒蕪的夜晚。」又如<熄燈>篇中提到:「被心事重重包圍時,睡床猶如海上孤舟,浮浮沉沉,幾乎載不動這許多愁。」如此精鍊、細膩又深情的文字深深地震撼了我,原來老師心思是如此縝密。而老師寫作文章的觀點非常精銳、準確,不偏不倚的瞄準重心,誠懇真切的道出自己的思想,亦令我相當敬佩。一如<眼睛>篇中談到成人影片,老師認為:「男性的眼睛,是值得憐憫的,他們永遠只看到自己的需要與欲求,所以整個世界也只能看到單一性別的情慾。……..。在深夜的電視裡,我看到男性傲慢的影像,也看到男性的悲哀、寂寞與沉淪。」不因自己亦為男性而偏袒,文章自然更具說服力。另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是<晚餐>篇中:「每次的重聚,表面上看好像是回到原點,其實內心的滋味已全然兩樣。」短短兩句話,道盡所有居於家鄉外的遊子最真切的心聲,也在我心中引起共鳴。
這次的口述歷史訪談報告,主要是由我們閱讀完老師的文章後,結合對老師的了解而提出問題。由於是歷史與人生課的報告,所以我們的提問綜合了歷史與文學而為此次訪談的兩大主軸。
老師在年少時代,從未追求過『自我』是什麼意義,他認為年少時寫詩是一種文學的藝術性,而喜愛西洋歌曲只是一個時代的流行,那都不是『自我』。直到在華盛頓大學的圖書館裡讀到<<被出賣的台灣>>這本書,才真正在老師生命中產生極大的影響,給老師非常大的震撼,他從未想過會在知識上受到欺騙而非常憤怒,因此這本書在老師的人生中為一個非常重大的斷裂點,從此人生完全改了方向。而後,老師在海外寫政論,擔任「美麗島週報」的總編輯,美麗島事件亦對老師的生命歷程與學術思考影響甚鉅,為老師「思想上的斷裂點」。
聽著老師述說著他人生的重大轉折與遭遇,我深深地感受到有一股極大的勇氣在老師的身體裡運轉。人生宛如過眼雲煙,短暫的可憐,若是沒有勇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並不只是膽怯,而是矮化自己。老師說歷史在某個時空會開一個門,但稍縱即逝,與其在事後為自己為何當初沒勇氣走進那扇門而找一百個理由,不如就當下走進去那扇歷史的大門,參與歷史,實際行動。我又再度深深為這樣有勇氣的人生而感動。而當老師提及他的父母到異國去探視他時,母親只留下一個卑微的要求:「芳明,答應我,做個平凡人。」並為他掉下眼淚與留下悵惘的背影時,在座所有的組員皆紅了眼眶,是什麼樣的動力讓老師放下親情,不顧一切只為追求歷史的真相?!現在,老師仍致力於人權關懷與社會的民主,這個社會還是充滿著歧視、偏見,不知民主何時會出現,但老師仍秉持著「現在不做,更待何時」的心態默默的為這個世界付出,雖然雙手早已被風濕性關節炎折磨的變形,老師依舊彎曲著手努力的寫作。
老師為自己的人生下了一個最好的註解:「但見白雪湧路,照映我的人生-美麗而艱難。」艱難的人生造就了老師美麗的文學,老師的作品已不再是感傷,不再是懺悔,而是張瑞芬所說「一種強悍而美麗的辯護」。文學早已化作老師對生命的一種實踐。老師的文體被規劃成感傷派,聽說在文學批評裡,感傷式的文體往往是一種帶有貶意的評語,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套詮釋的方法,我認為老師文章充滿沉溺耽美的氣息,引人進入他內心最深層的世界,頗析最真實的一面,而非一味的感傷。
老師常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把地球舉起來」,我絕對相信像老師這樣一個偉大的靈魂,肩負著整個世界的重量,終有一日,世界會因此而扭轉!

台長: 飄浮
人氣(3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