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9 00:35:44| 人氣2,486|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西洋傢俱史(五)- 榫卯接合技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世界各地的傢俱製作上,鮮少有整塊木頭或石頭直接雕鑿而成的。在古希臘羅馬雖有一些特殊的例子,如雅典酒神劇場的大理石王座(注 1 )與現存於巴黎羅浮宮的巴克與塞瑞斯大理石椅(注 2 ),但是大部份的傢俱仍是由加工過的木板、木條或木塊所組合而成。所以在我們開始討論西洋傢俱歷史源流之前,必需先談談製作傢俱最基本的接合技術 ( 英 Joinery ; 法 Assemblage ),我們一般稱為「榫卯」( 英 tenon and mortise ; 法 tenon et mortaise ) 。所謂 榫 與 卯 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名詞。榫,是指製做木器時,以凹凸相入接合兩件材料,其中凸的部分,一般又稱榫頭。相反的,另一凹槽的部份我們則稱為 卯,一般又稱為卯眼。今日,東西方的細木接合技術幾乎沒有什麼不同。然而,各項榫卯技術的來源、演變與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幾乎是個解不開的謎團。這將會是一個相當困難但有趣的研究議題。在此篇,我們將只介紹三種西方傢俱製作最常見的榫卯技術:平頭榫、嵌糟拼合榫、與燕尾(或三角)榫。




平頭榫 ( 英 tenon and mortise ; 法 tenon et mortaise ) 可說是西方傢俱製作上最基本的接合技術。它最常用在支架間的接合,如椅背、桌面與桌腳或腳架與橫檔等等。當榫頭為方或矩形之時,中文稱為為平頭榫。若榫頭為一圓柱則稱之為圓木(或圓牙)榫。



在歐洲,圓牙榫常見於桌面與腳架的接合處。當桌腳為單柱之時,此一圓牙可變成中心軸承,讓桌面得以旋轉。這一類的旋桌,如以現代保存的實物來推斷,其時代至少可以上溯至十六世紀的義大利圓桌或六或八角桌。圖 3 所示為一長桌的支腳之一。此長桌現存於法國伊薩省的法國大革命博物館中,全桌皆以橡木製作,經鑑定應是十六世紀後半葉的法國作品。目前該桌已經折7,此圖的腳架正好可以同時呈現平頭榫卯(中央凹糟,供長桌下方雕刻橫檔接合之用),與圓牙榫頭(供上方桌面支撐)( 注 3 )。另存於該館尚有一義大利的六角旋桌亦以圓牙榫接合桌面,正好是該國旋桌的一個範例 ( 注 4 ) 。



嵌糟拼合榫 ( 英 Tongue and groove ; 法 Assemblage à rainure ) 多半用於木板與木板之間的接合,例如木櫃的頭、體、與底座等,所以我們很難從一件傢俱的外表觀查到這種技術。


圖 5 所示為保存在法國大革命博物館的十六世紀主教座細部。這座椅的頂蓋共用了雙邊的長形木條再加上中間的方形木板接合而成,圖上所示正好是座板與邊木的交接之處。我們可以見到兩種不同的木質色澤正巧將榫卯美麗的接合表現出來。



燕尾(或三角)榫 ( 英 dovetail ; 法 queue d’aronde ) : 這技術多用於雙板的垂直接合,最常在古董傢俱的抽屜見到。燕尾榫在西方一直有個至今無法解開的謎團。從古埃及的文物我們以已經見到運用在小木箱的製作上,但
此技術似乎在歐洲中世紀消失了整整一千年。我們要等到十六世紀歐洲傢俱出現了抽屜之後才開始見到燕尾榫的再運用。但早期多半只製作一個粗大的榫頭,一直必需等到十九世紀燕尾榫才變得十分細緻( 圖 1 )。

除了以上介紹的三種接合技術外,當然還有許多不同的榫卯技術運用在不同類型的傢俱上,但這些細節我們將在下面介紹各時期傢俱時會再重新提起。


注 1 : 此王座經鑑定應為西元前三世紀前半葉的作品,見 RICHTER, G.M.A., ”The furniture of the Greeks, Etruscans and Romans”, London, Phaidon Press LTD, 1966, fig. 148.

注 2 : 巴客王座 ( Trono di Bacco ) 與塞瑞斯王座 ( Trono di Cerere ) 為古羅馬時期作品,在 1792 年由義大利古物專家 Francesco Antonio FRANZONI 修復完成。見 ALVAR González-Palacios, ”Arredi e ornamenti alla corte di Roma : 1560 – 1795 (羅馬 1560 至 1795 年宮廷裝飾藝術)” , Milano, Electa, 2004, pp. 250 – 254.

注 3 : 見 LIU Chen-Chang, ”Mobilier XVIe et XVIIe siècles : collection du Musée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 Château de Vizille ] (法國大革命博物館 – 維吉爾城堡 十六、十七紀傢俱碩士論文)”, Tome II, Mémoire du Master sous la direction de Mme Marianne CLERC, UFR Sciences humaines, Histoire de l’art, Université Pierre Mendès France, Grenoble II, 2006, pp.113 – 118.

注 4 :見 LIU Chen-Chang, op.cit., pp. 119 – 123。該桌館藏編號為 MFR091。經鑑定為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皆為胡桃木所製成,是一位幾乎被遺忘的義大利藝師 Pietro RIZZO 的少數傢俱遺作之一。其桌腳有三,共分六面,雕有禽鳥神怪混雜等圖像,皆靈活傳神,細膩精美,是十分難得的木雕佳作。


圖 1 : BEDEL Jean, ”Le grand guide des styles, meubles français et étrangers, techniques de fabrication, conseils d’achat (各國傢俱指南)” , Paris, Hachette, 1996, p.221.

圖 2 : 王肇楠, « 臺灣傳統細木作榫卯集 »,彰化,左羊出版社,41 頁。

圖 3 : 扇腳長形桌,法國,十六世紀後半葉,法國大革命博物館 ( Musée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館藏編號 MRF062。

圖 4 : 王肇楠,同上,11 頁。

圖 5 : 主教座,法國,十六世紀前半葉,法國大革命博物館 ( Musée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館藏編號 MRF057。

圖 6 : 雙層餐廚,法國,十七世紀,法國大革命博物館 ( Musée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館藏編號 MRF238。

台長: 南法自由的天空
人氣(2,486)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雲水閤 |
此分類下一篇:南法語錄001
此分類上一篇:法國十六、十七世紀傢俱紋飾

老得
西元前3世紀前半葉...好古早的椅子,如果在台灣早就被白蟻蛀光不然就是長香菇了吧~XD

建築上中國傳統榫卯接合技術在華人社會中幾乎失傳了...

不過在家具接合上與西方相較就不知道有什麼大差異了?

西方家具的裝飾特色與區域性差異也是可以花很長的時間去學習探究的學問...
2007-06-30 04:06:13
版主回應
老大 西元前的椅子是大理石 不會長香菇 

= =

啊你接下來的回應剛好是我在研究的問題 啊我渡假回來再回應 哇哈哈(飛~)
2007-07-14 18:50:49
浮華世界
不管哪個年代哪個國家的家具

實在都是一個&quot美&quot
2008-02-05 11:54:10
版主回應
話說接下來要寫古埃及的傢俱 可是實在忙到天天翻車中 XD
2008-02-11 00:21:3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