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24 22:29:44| 人氣8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北派少林拳傅承篇-太祖長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太祖長拳----圖片:高芳先宗師 《前青島國術館副館長 》傳
太祖長拳相傳是由宋太祖趙匡胤所創,太祖長拳廣泛流傳於 我國北方,整套拳路演練起
來,充分表現出北方的豪邁特性,太祖長拳 架式大而開朗,特別注重手眼身法步的密切配合與展現;演練起來豪邁奔放 ,優美中又不失其威猛的澎湃氣勢,為中國武術界『六大名拳之一』
源流----

長拳本來是宋太祖趙匡胤所傳武術的稱呼。因為趙匡胤習武於少林,且以

棍棒得天下,後人將其所傳的武術稱為長拳,乃指長官所傳之拳。後來稱

為長短之長或時常之常,以時常練習之拳、長遠流傳之拳稱之。因為習者

眾多,再流入少林拳時,被稱為「長拳門」,又稱「太祖門」。這個門派

到明代時,戚繼光紀效新書的拳經捷要篇有「宋太祖有三十二式長拳」,

可見其出名。

特色則為大開大合、舒展大方、中規中矩、簡捷樸實、手腿並用

、實用性高。

以點、打、摔、拿之應用為主軸,氣勢如長江大河般,濤濤不絕。配合手

眼身法步之五要,達到拳如流星、眼似電,腰如蛇行、步賽黏的要求。手

型有拳、掌、勾、爪;步型則以騎馬式、登山式、伏虎式、坐盤式、獨立

式、玄機式(虛步)、吞式、麒麟式等八式;腿法以踢、蹬、切、溜、內

、外擺為基礎。練習時注意提、拿、封、閉、來、叫、順、送、黏、粘、

邦、貼等十二訣,使武術的動、靜、起、落、立、站、轉、折、輕、重、

快、慢及精、氣、神都合乎要求。

長拳門武術講求自然,用勁、出手以順力為主,練習時重視基礎。先求三

關九節的鬆,腰、胯、肩、肘及氣息的活及沉。掌握中線和三尖相照的要

領。其次動作準確,套路熟悉都是不可忽視的。

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長拳門武術的階段性訓練不可忽略,否則徒勞

無功。本門武術武道、武德、武藝並重,同時有健身、防身、修身、養生

的功能,缺一不可。

拳訣-----

*二十四要

「四擊」點、打、摔、拿;「八法」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

功;「十二型」動、靜、起、落、立、站、轉、折、輕、重、快、慢,合

稱「二十四要」。

歌訣「拳如流星、眼似電,腰如蛇行、步賽黏,精要充沛、氣要沉,力要

順達、功要純。」;「動如濤、靜如嶽、起如猿、落如鵲、立如雞、站如

松、轉如輪、折如弓、輕如葉、重如鐵、緩如鷹、快如風。」

*十二訣

提、拿、封、閉、來、叫、順、送、黏、粘、邦、貼。

*十二形

沉著、靈活、順挫、敏感、迅速、精神、克剛、閃移、快捷、定勢、整齊

、準確。

歌訣「貓竄伏身意靜觀、狗閃體柔轉移連、兔滾四肢分長短、鷹翻聞簇雙

翼換、拳如流星乾坤撓、眼若閃電日月旋、腰如蛇行似錦索、腳賽鑽轉定

方盤、行如風動無形速、去如行固身得安、身似猿猴手足利、降似鷹鴿側

翅遷。」



*八打與八不打

一、打眉頭雙眼;二、打唇上人中;三、打穿腮耳門;四、打背後骨縫;

五、打協內肺腑;六、打撩陰高骨;七、打鶴膝虎脛;八、打搓骨分筋。

以上乃八打。

一、不打太陽為首;二、不打對面鎖口;三、不打雙風扇耳;四、不打兩

協太極;五、不打中心兩壁;六、不打兩腎對心;七、不打尾閭封腑;八

、不打海底撩陰。以上為八不打。


*五要與六合

五要-手眼身法步之合一。

六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為外三合。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為內三合。

 

*五官合心

耳與心合益聰、目與心合益明、口與心合益勇、鼻與心合益力、手與心合

益疾。

*德性

禮、讓、武、德、忍、耐、涵、養。

「禮禁於未然之前、法施於已然之後。」講求「禮門義路」之門規。

*其他

「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

「手打三分、腳打七分。」

「拳打兩不知,出手不留情,留情不出手。」

「手眼身法步、心肝脾肺腎之內、外五行相克相合。氣隨手發於四梢(髮

為血梢、牙為骨梢、指為筋梢、舌為肉梢),動如猛虎,靜若處子。氣沉

丹田,有形打形,無形打影,以拳之有形打之無形。」

「趨避須眼快、左右見機行、趨從避中入、實自虛處生、功力雖制我、隙

開進莫停、勢猛君休懼、四兩撥千斤。

台長: 黃連順會長
人氣(8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運動體育(各種運動、運動情報、球迷會) | 個人分類: 精武武術高段位級數 |
此分類下一篇:把武術納入完善的正規教育體系
此分類上一篇:中興拳一路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