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15 18:23:47| 人氣1,1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當心靈作主就是真我——[自我是什麼東西]1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前兩次介紹了孟子學的兩組基本概念:主體性與道德性、無限性與有限性。這對我們認識自我、把握自我、修養自我有什麼幫助呢?它首先幫助我們對自我有一個全盤的、整體性的認識,而不是順著當下的情緒,以為眼前這個模樣就是我。例如當情緒愉悅時以為自己就是個快樂的人;但一旦情緒變得沮喪低落,就以為人生無望,簡直不想活了。
        但如果我們熟知孟子的人性學理論,就知道這不過是耳目口鼻之官的小體反應或感受,它本質既屬有限性,就表示它是被一定條件所限制(例如眼睛視覺的舒服與否就被光線顏色的不同刺激所決定),而不是自由自主的。孟子就稱這種被外在條件決定的狀態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既然被物(外在條件)所決定,自然就會逐漸被一再反覆出現的刺激反應所制約而形成行為模式、言語模式乃至思維模式(佛家稱為身、口、意業),使感官也會習慣性地渴求模式化的刺激與滿足,這在孟子就稱為「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外在條件與感官的行為模式互相增強),也就是佛家所謂「熏習」。於是當外在條件果然能滿足我們的感官渴求(眼觀美色、耳聽好音、口啖美食……),我們就快樂似神仙(我吃故我在),但這其實是靠不住的,外在條件一旦匱乏不能滿足感官的渴求,人就受到打擊而產生失落、失望的負面情緒了!由此可知,向外追求感官刺激的滿足並不足以支撐自我的存在,因為其滿足或存在感是暫時性而不是永恒性的。這種恍然若真實則無常的自我存在感,就被歸為「假我」的領域。人應該有此感官追求原來並不真實的覺悟,然後引動何謂真我或永恒性的滿足的思維與探討才是。
        那麼什麼才是真我呢?依孟子的理論,當然心才是自我的核心主體,心的創造性功能(思)充分發揮以創造出生命存在的意義感才是永恒性的滿足與真實的自我存在感。這就是所謂「主體性自覺、主動、創造地發展出道德性來」。
        當然,主體性的思或者創造,並不是憑空進行,而一定是無限性落入有限性中,以形軀感官的活動為創造的場域、材料以及改造轉化的對象,最終乃以心身合一、靈肉一體、讓心靈的無限性光輝完全透過形軀感官的管道發散出來,也就是化形軀之有限為無限、無價值為有價值這樣的結果為創造的成品。像這樣變化氣質、自我實現,才是人生最真實的快樂與滿足,也才是最飽滿的自我存在感啊!這在孟子就稱為「形色天性」(形軀感官就是道德價值的具體呈現)。孟子也因此說:「飽乎仁義,所以不願人之膏粱之味。」(當人在心靈的創造活動中獲得高度滿足,就不會再向外追求美色美味等感官刺激了!)
        當然這完全要看人心的創造性能否充分發揮以主導形軀感官。若不能,心就會反過來被感官的渴求所挾持而成為慾望的奴隸。所以孟子才說:「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啊!

台長: 曾老師的學生
人氣(1,1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中華日報專欄文章 |
此分類下一篇:無窮的渴求就是假我的表徵——[自我是什麼東西]13
此分類上一篇:自我實現的關鍵要素就是創造——[自我是什麼東西]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