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04 11:19:21| 人氣3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圍城》分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作者簡介
錢鍾書(1910 – 1998),字默存,號槐聚,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
錢鍾書學貫中西,被譽為中國近代一大才子。為我國當代一位地位崇高、極具影響力的作家和學者。

二、作品背景
《圍城》是錢鍾書最著名的文藝創作,也是他留下來唯一的一本長篇小說。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壇上都具有相當的地位。譯成外文的,就有英、德、法、日、俄、西、捷等國文字的譯本。
1940 年,《圍城》開始在《文藝復興》刊登,連載了將近一年。作品在連載過程中即引起人們的注意,也引來一些作家的評論。1947 年,編入趙家璧主編的《晨光文學叢書》,是《圍城》最早的單行本。

三、內容大要
《圍城》共分九章,計二十五萬字,以留學生方鴻漸的工作和愛情為線索敘寫故事。故事開始說方鴻漸於1937 年自歐返國。他在歐洲唸過幾所大學,但都沒取得學位,於是向紐約一所函授學校買了一張假博士文憑回來。返國後曾任職銀行,跟著抗戰軍興,他就轉到三閭大學當教授。他的友人趙辛楣向三
閭大學的校長介紹他的時候,說他是個洋博士,但在填寫學歷時他卻不敢填報,所以只能當上副教授。同一所學校,歷史系系主任韓學愈,原來也是由同一所紐約函授學校購買文憑的假博士,但他膽子大,說在美國《史學雜誌》和《星期六文學評論》上發表過文章,所以獲得學校聘為系主任。方鴻漸膽子小,也太老實,結果當不上教授,最後還被攆出學校。方鴻漸的妻子名孫柔嘉,是方鴻漸的同事。兩人草草結婚,婚後同返上海。原來在兩人結婚之前,方鴻漸曾有過三個女朋友,可惜都沒有甚麼結果。婚後,方跟妻子也不大和睦。相處了一段頗短的日子,孫柔嘉便離家出走,而方鴻漸也帶著惆悵
的心情,準備重回重慶去。
四、藝術特色
1. 學人/學者小說
(1) 善用比喻;
(2) 用典
  小說中引用大量有關中外歷史和文學的典籍,故事等,幫助進一步打開了人物的心靈世界,使那些不同的知識份子的談吐,時時充滿着文學,哲學和歷史的意味,因而也更鮮明地表示出他們各自不同的性格,敎養和身份。
(3) 對比﹕以多個人物作出對比,把孫柔嘉和蘇文紈作對比等。

2. 結構特點
《圍城》結構:隨背景的不斷改變而轉移,像旅遊式的故事。

3. 語言成就
文字通俗淺白,運用江蘇方言;

4. 人物描寫
现 肖像描寫
现 動作描寫
现 對話
以“夾敘”“夾議”生動的描繪出人物的肖像,又通過對話,人物的獨白,描述了人物的心理狀況;

5. 幽默與諷刺藝術
    《圍城》中幽默營造了小說的喜劇意味,通過剖析對象的自我陶醉心理狀態;讓對象以自己的言行暴露其丑態,又輔以周圍人物的評論,揭示人物性格的本質特徵;運用「誤會」,「巧合」等偶然性造成喜劇情勢使人物處在喜劇性的矛盾和對比中。
《圍城》諷刺藝術的基調是由主體的空幻理想和外在世界的嚴酷事實之間的矛盾構成的。其中最出色的是心理諷刺。

6. 繼承革新
    一般認為《圍城》是中國二十世紀的新《儒林外史》。《圍城》繼承《儒林外史》的諷刺態度,都對各自生活時代的整個病態知識界,並進而對整個黑暗社會進行沉痛機智的諷刺。通過情節的發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具有濃郁的喜劇氣氛和悲劇意識,使人在輕鬆的氣氛後產生深思。
《圍城》對《儒林外史》的傳統諷刺手法有所「突破」。《圍城》從揭示人物內心深處的思想活動達到諷刺的目的。把客觀描述和作者的議論巧妙地結合起來,加強諷刺效果。

7. 象徵手法
现 圍城
圍城象徵了婚姻、事業、人生和社會環境,圍在城外的人想盡快衝進城裡去攻陷它,而困在城裡的人郤拼命想衝出來而獲得自由。

现 大鐘
晚了五小時的大鐘象徵方鴻漸的主觀感覺與客觀現實之間的差距,表示他永遠不能在主觀意識和外部世界之間取得和諧。

8. 懸案
故事最後沒有交代方鴻漸與孫柔嘉後來的事情。

《圍城》的命名,與婚姻有關。英國有句古語,說:「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裡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而法國也有一句老話,說:「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在圍城書裡,錢鍾書借褚慎明和蘇文紈說出他們對婚姻的看法。事實上,何獨婚姻如此,圍城也象徵了抗戰時期上海一般文人的心態,像方鴻漸般,不能隨遇而安,進退失據,也反映出人生所面對的矛盾,既徬徨又苦悶,不易找到滿意的出路。
五、主題思想
1. 表層結構:反映社會現實
现 傳統中國知識份子和歐化知識份子
通過描寫李梅亭、顧爾謙及三閭大學的校長主任,以及方鴻漸、蘇文紈和趙辛楣,反映當時的傳統中國知識份子和歐化知識份子的虛偽,着重表面功夫,矯枉過正,也暴露出盲目祟洋的可笑醜惡面貌。
现 抗日戰爭
通過叙述這個故事,反映抗日戰爭初期的情況。
现 封建傳統文明與現代西方文明交替的因境
小說以不同側面深刻剖析了處於封建傳統文明與現代西方文明夾擊下的中國知識份子進退失據的心理狀態和精神怯懦,無情批判人性的弱點和人生的荒涼。表現了全面西化的不可能。

2. 深層結構:反思人生
现 圍城
通過方鴻漸的人生漂泊的過程,批評他寧願接受失敗而不肯面對現實的怯懦。方鴻漸的基本經歷就是不斷渴求沖出圍城,而每一次的走出圍城又等於是落入人生的另一座圍城。表現了人類普遍的困境和孤獨,彼此無法溝通,以及人生的虛無和存在的荒誕。唯有鼓起勇氣,挺身反抗,確立自己的存在,把自己從無意義的深淵中拯救出來。
现 婚姻(次要)
通過方鴻漸與孫柔嘉的戀愛和婚姻,反映愛情的虛妄,闡明婚姻多是在非愛情關係下的產物,造成許多怨偶。
现 青年對社會的適應(次要)
通過方鴻漸被環境擺佈,作出無奈的選擇,最終掉進一個個的束縛關係(例如三閭大學的教職,與孫柔嘉的婚姻等),他以失去操縱現實的能力為代價,換取了日益增強的認清自己的能力。
现 理想(次要)
通過方鴻漸的一生遭遇,表達人生是一個可憐的夢,誰也不可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到頭來你要的得不到,你得到的又不是你要的。

台長: 葉子(^ο^)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校園社團(社團、班級、校友會、同學會) | 個人分類: 功課交流 |
此分類上一篇:《家》分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