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07 06:12:21| 人氣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摘「不生病的生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圓神出版事業機構 發行

作者 新谷弘實 醫師的傲人成就

19歲罹患流行性感冒痊癒後,不曾再接受任何治療。擔任醫師45年間,從來沒有生過病。
發明世界首創的新谷式大腸內視鏡插入法,利用大腸內視鏡取代開腹手術,成功切除息肉,對醫學有重大貢獻。
行醫超過45年不曾開過死亡診斷書。
在美日兩國合計實施30萬例胃腸內視鏡檢查,以及超過9萬例的息肉切除術,是此領域的世界權威。
臨床案例中,大腸內徑1/2~2/3被癌細胞侵襲的患者,接受手術切除病兆後,確實實踐「新谷飲食健康法」,都能恢復健康,癌細胞未發生轉移或復發。
受美、日政治家和企業家所信賴,看過無數世界名流胃腸,如美國總統、日本首相、奧斯卡影帝、搖滾歌手、國際時尚設計師、好萊塢巨星……等等。

疾病不是神給我們的考驗或譴責,而是不良習慣不斷累積的結果。

單純的治療是無法使病患健康的。 改善病患日常的生活習慣比手術或投藥更為重要。 健康維護的主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且就在每天生活的每一環節。

「不生病的安享天年是可能的」,不過前提是必須改變過去長期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對自己的健康負起責任。

「食物」、「水分的補給」、「有無不良嗜好」、「運動」、「睡眠」、「工作」、「壓力」「覺得幸福」等,每天不斷累積,最後決定人的健康狀態

習慣大於遺傳,習慣能改變基因

飲食
You are what you eat – 你的健康由你吃的東西來決定

藉由飲食生活的改善可減少25%心臟病、50%糖尿病、80%肥胖症和20%癌症

多吃新鮮、富含酵素的食物,而且每口咀嚼三十至五十次,自然而然的,唾液中所分泌的消化酵素和食物充分混合, 幫助消化與吸收。 此外充分的咀嚼可抑制食慾,減少食量,有益體重控制。




飲用過多牛奶反而容易骨質疏鬆 市售牛奶是生鏽的脂肪
不論任何動物,需要喝「奶」的,都只有剛出生的「幼兒」,自然界中,沒有任何一種動物成年之後仍在喝奶,只有人類才會將不同種類動物的乳汁刻意加以氧化來飲用,這違反了自然法則,若有人以為牛奶與人類母乳相似,那就大錯特錯了,它們的「質」與「量」完全不同,牛奶中所含的乳鐵蛋白能提高免疫機能的抗氧化物質,不耐胃酸,成人即使飲用未加熱處理的生乳,乳鐵蛋白也會被胃酸分解,母乳的乳鐵蛋白也是一樣,人類剛出生的嬰兒能完全吸收母乳中的乳鐵蛋白,就是因為胃尚未發達,胃酸的分泌較少的緣故,換言之,雖然同是人類,但母乳並不是供給已成長的人飲用的,成長之後就無需再喝母乳的大自然的規則,愛喝牛奶的人最好改喝未經均質化的低溫殺菌牛奶,而且偶爾喝就好。

大半美國人美天多引用大量牛奶、 但是卻有非常多的人為骨質疏鬆症所苦。
加工之前的生乳中確實含有不少有益健康的成分,但是市售的牛奶中,這些有益健康的成分都在加工過程中完全消失了。 說市售牛奶是最不易消化的食物絕不為過,牛奶所含的蛋白質,其中八成為酪蛋白,進入胃中後立即凝固,非常不易消化。 剛擠出的牛乳在攪拌時,空氣會混入牛奶,使脂肪成分變成過氧化類脂物。 所謂過氧化類脂物,就是「氧化過度的脂肪」,即是「生鏽的脂肪」。 生鏽的牛奶,會再以100℃以上的高溫來殺菌。 酵素不耐熱,在48~115℃之間就會死亡。 市售的牛奶不但未含有重要的酵素,而且脂肪氧化成為過氧化物,蛋白質也因高溫而變質,是非常不好的食物。

若用市售的牛奶取代母牛的牛乳來餵小牛,據說小牛四、五天就會死亡

牛奶和乳製品造成過敏體質的可能性非常高,飲用過多牛奶反而會導致骨質疏鬆症。喝了牛奶之後,血液中的鈣濃度會快速上升,身體為了保持恆常性,將血液中的鈣濃度恢復至通常值,會將血液中的多餘鈣質經由腎臟排至尿中,反而會減少體內的鈣質量。 世界四大酪農國:美國、瑞典、丹麥、芬蘭,罹患股關節骨折和骨質疏鬆症比率較高或許就是這個緣故。 小蝦、小魚、海藻類都是在腸內被消化後,身體再吸收所需鈣質和礦物質,可說是比較適合身體結構的食物。



「每天喝優酪乳對腸子有益」的說法是騙人的。
人類的腸子本來就存在著乳酸菌,這種原本就有的細菌稱為常在菌。
人的身體具備了對抗外來細菌或病毒的安全防禦系統,即使是對身體有益的乳酸菌,若非常在菌,也會被這種防禦系統殺死。 優酪乳的乳酸菌一進入胃裡,幾乎都會被胃酸殺死。 經常食用優酪乳,會使腸相逐漸惡化。根據三十萬例的臨床結果,我很有自信的這樣說。



喝茶
茶中兒的兒茶素具有抗氧化作用, 但是數個兒茶素結合就會形成「單寧」的物質, 對胃黏膜產生不良影響, 使胃相惡化,此由日本癌症學會發表兒茶素會造成DNA損傷報告可以進一步證明。

喝茶的人應使用「無農藥」栽培的茶葉,避免空腹時飲用,以減輕對胃黏膜的負擔,一天最好以二、三杯為限。

吃肉並不能產生體力
成長的現象在超過某個年齡之後,就會改稱作是老化,加速成長的肉食生活,就是加速老化的飲食生活。

肉食破壞腸相最大的原因,是它缺乏「食物纖維」,同時含有大量「脂肪」和「膽固醇」,腸壁變厚,內腔則變窄,內壓會增高,出現所謂憩室,宿便會進入袋狀的凹陷處,更難排出,進而產生息肉, 息肉繼續成長,腸相不斷惡化, 就可能形成大腸癌, 憩室炎, 子宮肌瘤, 高血壓, 動脈硬化, 心臟病, 肥胖, 乳癌, 攝護腺癌, 糖尿病等所謂「生活習慣病」。

獅子,老虎不會長距離的追捕獵物, 因為牠們擅長的是能發揮瞬間爆發力的速度, 持久力則不如肌肉發達的草食動物。


油的主要成分「脂肪酸」,大略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兩類;「不飽和脂肪酸」就是「好的脂肪酸」,是維持心臟、循環器官、腦、皮膚等的功能必要的養分。不飽和脂肪酸中,有些無法在體內生成,必須從食物中取得,這稱為「必需脂肪酸」,例如亞油酸、亞麻酸、二十碳四烯酸等。 不飽和脂肪酸很容易氧化,即使是壓搾製成的橄欖油,也不建議飲食以人工手法製成的油,魚類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最為穩定,特別是沙丁魚、秋刀魚、鯖魚、鮪魚等「青背魚」類中含有豐富的「DHA」、「EPA」等優良的不飽和脂肪酸。 「DHA」和「EPA」能夠促進腦部功能。

不論哪一種油,與空氣接觸,很快即開始氧化。因此,最好盡可能避免使用油來烹調食物。維生素A不僅有益於胃部,還能保護眼睛、氣管等所有的黏膜。只需非常少量的油脂即可吸收脂容性的維生素A,所以即時不使用油烹調,只要同時食用少量大豆、胡麻等含有脂肪的食物,也能充分吸收,也就是說,無需添加人工壓搾或萃取的油,只要食用保持天然形態,並含有脂肪的食物,如大豆胡麻,同樣可充分獲得人類必要的油脂。 所謂保持天然形態,是指直接食用榖物、豆類、堅果或植物的種子等食物,這是最安全,而且最健康的油脂攝取方式。

如果每週吃二、三次含油食物,曾覺得上腹部疼痛的話,很可能發生了胰臟炎,最好盡早接受胰臟檢查,經常使用植物油來油炸或烹調食物的人更需注意,即使是植物油,頻繁攝取對身體終究不好。 我幾乎不吃油炸的食物,就算偶爾吃一次,也會剝掉外層的麵衣,並充分咀嚼,多咀嚼可以使唾液與食物混合,某種程度的中和反式脂肪酸。 油本來就對身體不好,烹調之後放置一段時間的油炸食物則絕對不可再吃。

反式脂肪酸不存在於自然界中,有報告指出,不僅會增加有害膽固醇,減少好膽固醇,並成為癌症、高血壓、心臟疾病等的致病原因,對健康帶來各種傷害

含有反式脂肪酸最多的就是人造奶油,我建議「請馬上丟棄」。

「酥油」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市售的點心、零食類,以及速食店的炸薯條等則會大量使用酥油。

新谷飲食健康法是以榖類和蔬菜為主,肉、魚、乳製品、蛋等動物性食物盡可能減少(控制在全體的15%以下)。 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量時,胃腸無法完全分解、吸收,會在腸內腐敗,製造出大量毒素,多餘的蛋白質被消化酵素分解成胺基酸,接著胺基酸在肝臟內被分解後流入血液中,於是血液偏向酸性,動物性食物不含食物纖維,會加速腸相的惡化,所謂食物纖維,是指人類的消化酵素無法分解的物質,代表性的有植物中所含的纖維素和果膠、蝦蟹的殼所含的甲殼素等,大量攝取肉類而導致食物纖維不足時,糞便的量會減少,成為便祕或宿便的原因。

「肉」的「飽和脂肪酸」不益健康,「魚」的「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膽固醇,有益健康。 牛、豬、鳥的體溫比人類高,脂肪進入體溫較低的人類體內就會凝固,使血液變成黏稠狀,在血管中停滯或阻塞,稱為「血液的污染」,魚是變溫動物,在通常的狀態下,體溫遠低於人類,魚的脂肪在溫度較高的人體內能加速血流,降低壞膽固醇就是這個原因,雖然同樣是動物性蛋白質,利用魚類為攝取來源,遠優於其他肉類。

「肌紅蛋白」的功能就是避免氧氣不足,紅肉魚剖切後,若與空氣接觸很快就會氧化,這一點正是紅肉魚被認為較不益健康的理由,白肉魚沒有肌紅蛋白,因此肉切開後不會太快氧化,不過DHA和FPA等抗氧化物質,則以紅肉魚含量較多,而且「肌紅蛋白」中有豐富的鐵質,對貧血的人是相當有益的食物,但是其中的鐵質如果氧化,會變成氧化鐵,反而有害健康。 我很喜歡吃金槍魚,但吃的時候一定先請廚師將魚肉表面切掉大約半公分或調理之前會先用快火烘烤魚肉表面,使蛋白質變質,這樣魚肉與空氣接觸就不致氧化,魚肉內部未被火烤到

的部分,被阻隔而無法與氧氣接觸,即可防止氧化,另外它還可以殺死容易聚集在魚皮上的寄生蟲。

白米是死的食物
我作為主食的榖類並非大多數人所食用的「精製白米」,而是從糙米、麥片、小米、玉米、莧米(莧菜籽)、稗、蕎麥、薏仁、藜麥等雜糧中選出五種,加以混合作為主食,而且這些穀類都選擇無農藥栽培,是未經精製的糙米新鮮作物,我都購買未與氧接觸的真空包裝糙米,並在開封之後的大約十天內吃完,白米已除去了最重要的營養素,等同於沒有生命能量的「死亡食物」,會發芽的糙米,才是蘊含著生命力的「活的食物」,種子也含有能抑制發芽的強力物質即「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使得種子不致於輕易發芽,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只要加熱就會消失,使食物容易消化,所以榖物最好熟食,未精製的榖類較佳的說法,也適用於麥類,要享用麵包或義大麵等麵食時,最好選用完全以全粒小麥粉製作的產品。



理想的食物:植物性85%+動物性15%
人類的牙齒一共有三十二顆,用來吃肉(動物性食物)的犬齒只有一對,相對的用來食用植物的牙齒有七對,這種「七比一」的牙齒比例,正好與前面我所主張的「植物性食物85%,動物性食物15%」的比例相當。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比例如下:榖物占50%,蔬菜和水果占35~40%,動物性食物占10~15%,與人類基因最接近的生物—黑猩猩的食物內容來看,牠們九五﹒六%的食物為植物,牠們的胃相和腸相非常漂亮。

從植物性食物中,也可以攝取充分的蛋白質,海苔的營養成分中三七%是蛋白質,昆布是胺基酸的寶庫,大豆含有豐富的胺基酸,自古以來就有「田裡的肉」之稱,與動物性蛋白質相比並不遜色。

充分咀嚼,吃八分飽,有益健康
如果不充分咀嚼,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可能只有三成被身體吸收。
充分咀嚼反而有利瘦身,充分咀嚼會延長用餐時間,血糖值在進食的同時逐漸上升,使食欲受到抑制,可防止暴飲暴食,即使不刻意減少食量,藉著充分咀嚼,吃必要的量就可以產生飽足感。
注意控制食量,加上吃的食物被完全消化、吸收,就可以避免未消化的多餘食物在腸內腐敗而產生毒素,同時節省用來解毒的酵素。 再怎麼好的食物或多麼必要的營養素,過度攝取都有害健康。重要的是「均衡」的攝取「好的食物」,並「充分咀嚼」。



「幸福」是人類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對人類而言,飲食可以帶來莫大的喜悅,勉強吃不好吃的食物是不會健康的。再一次重覆吃的方法:

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的比例為85比15
整體來區分,榖物(包括豆類)占50%,蔬菜和水果占35~40%,動物占10~15%
占全體50%的榖物最好選擇未精製者。
動物性食物盡可能選擇魚類等比人類體溫低的動物
選擇未精製的新鮮食物,盡可能保持自然的狀態
盡可能不要攝取牛奶和乳製品
避免人造奶油和油炸食物
充分咀嚼,勿暴飲暴食
飲食對身體的影響是日積月累的,偶爾放鬆一下,其餘95%的飲食則充分堅守健康原則,奇妙酵素依然可以維護我們的健康。

水是奇妙酵素的好伴侶,進食一小時前喝好水
水最重要的就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還可排出體內的廢物和毒素,促使腸內細菌和酵素活性化,很少喝水的人比較容易生病。 淋巴系統淨化、過濾、濃縮皮下組織中的多餘水分和蛋白質、廢物等之後,再將它們送入血流中,促進胃腸運作,改善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動,就是水在身體內最大最主要的功用。

水如果未確實到達每一個細胞,酵素就無法充分發揮功能。 水分無法到達人體的細胞,累積在細胞中的廢物和毒素也無法排出體外,會破壞細胞的基因而成為癌細胞。

進食的一個小時前飲用大約500cc的水,植物任意加水可能使根部腐爛,加水有適合的時間與分量,這與人類補充水分是一樣的道理。 嬰兒的肌膚水水嫩嫩,就是因為細胞中所含的水分充足,大量補充新鮮且好的水,對人體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水具有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效果,進食中或進食後喝水,則會稀釋消化酵素,可能妨礙消化與吸收,進食中喝水,最好以一杯(200cc)左右為限,水的補給以剛起床和用餐前一小時最為理想,水僅需三十分鐘左右就會從胃部進入腸內,最好將水稍微加溫後再喝,人類體溫在36~40℃時,體內的酵素最為活性化。生病時會發燒,就是為了藉體溫上升使酵素活性化。

飲料中的糖分、咖啡因、酒精、添加物等,會從細胞或血液中奪取水分,使血液變得黏稠。

自來水常用氯來殺菌,這種殺菌法在殺死水中微生物的同時,也會使水氧化,結果自來水就變成氧化的水。

淨水器的水,除去了自來水中殘留的氯或其他化學物質,可以稱之為好水。
有人將水分解為比水分子更小的小水粒,可通行於身體的各個角落,並為細胞充分吸收,被統稱為「機能水」或「微波動水」,列為好水的條件。

好水可說是未受化學物質污染,還原力強的水。

每天大量飲用「好水」能瘦身
每天確實的補充三次水分,每次500cc,大約可以多消耗30%的熱量。
水溫不要超過體溫,20℃左右的溫水最能增加熱量的消耗。
喝水就能瘦身,這是交感神經受到刺激,使能量代謝旺盛,而增加熱量的消耗
太冷的水會使身體突然冷卻,可能造成腹瀉或身體狀況失調,除了夏天之外,飲水的溫度在20℃左右最為安全,且有益健康。

鈣累積在細胞內,成為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原因,但如果均衡攝取鎂,就可防止鈣的過度累積,鈣與鎂的比例約二比一。 礦泉水裝在保特瓶中長時間放置,還原力會逐漸降低。



酵素
所謂「酵素」,即生物細胞內製造出來的蛋白質觸媒的總稱,就是能使生物進行生存所需之所有行為的物質。 人體內活動的酵素超過五千種以上,在體內製造的酵素當中,由腸內細菌製造的就高達大約三千種。 每一種酵素只有一種功能。

當某個部位消耗大量酵素時,另一方面為維持身體恆常性的酵素就會不足。
食物的酵素都會在消化過程中被分解成「胜肽」或「胺基酸」,然後被腸子吸收

補充酵素可避免飲食過量
肥胖者並非因為肚子餓而吃,而是身體為了追求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和酵素,使人產生飢餓感而吃。 只要將飲食內容換成富含酵素的食物,飢餓感很奇妙的自然消失。

微量營養素主要為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稱為「輔酵素」,使酵素在體內充分發揮機能所不可欠缺的物質,最近蔬菜、水果中含有的微量營養素漸漸減少,如果換成均衡的飲食,仍然有飢餓感的話,建議可以利用補充劑來補充微量營養素。

只要在自己的手掌上吐些唾液,不管是什麼樣的狗都能很快成為好朋友,原來狗是想要唾液裡頭的酵素,之後我發現所有的動物都需要酵素。 獅子等肉食動物捕捉到獵物時,一定從「內臟」開始吃,原因是內臟正是酵素的寶庫,跟愛斯基摩人一樣,捕捉到海豹等動物時,也是先吃內臟。 酵素不耐熱,在48~115℃時就會死亡,不論罐頭或乾燥食物,酵素在製造過程中幾乎完全消失了。 本來野

生動物就不可能吃加熱的食物,我提倡的飲食法,基本上是將富含酵素的食物定義為好的食物,酵素較少或不含酵素的食物為不良食物。

建議人多吃富含酵素的食物;這些食物都是能讓益菌繁殖,製造出奇妙酵素的原料。 最好的食物就是在含有豐富礦物質的肥沃土地上,未使用化學肥料或農藥所栽培出來的作物,而且收成之後必須趁鮮立即食用。

不論害蟲或益蟲,只要有蟲在農作物上,就能增加一種營養素。這種營養素就是「甲殼素」。 採無農藥或有機栽培法的價格確實比一般產品要高,我把這高出的部分稱為「生命的價格」,在具有生命能量的土地上才能夠栽培出帶有生命能量的作物,如果士壤細菌健全,蔬菜、水果、穀物都能健康的成長,健康的食物進入人體,才能使我們腸子裡的腸內細菌健全,比起受農藥污染的作物,我認為基因重組作物還比較安全,優點是先天不容易受到蟲害,因此無需使用農藥。

中國古語中「身土不二」的說法,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就應該吃這塊土地上栽培的作物,因此人的健康自然依所居住的土地狀態而異。

「活性氧」就是一種「自由基」
不良的飲食內容會在腸內製造出毒素,或是曝露在紫外線、放射線、電磁波之下,都會製造出大量的「自由基」。 自由基超過一定數量,就會破壞正常細胞的細胞膜或DNA,而導致疾病和老化。

氧化是物質與氧結合的現象,氧化後的食物進入體內,就會產生自由基,紅酒、可可被認為對身體有益,就是因為含有抗氧化物質的多酚,大豆異黃酮素,也因為它是抗氧化物質,我們的身體具備了屬於抗氧化物質的酵素,在自由基過度增加時,會發揮中和自由基的功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名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酵素,過了四十歲以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會急速減少,四十歲過後生活習慣病增加,可能就是因為這種酵素減少的緣故。 中和自由基的抗氧化物質有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麩胱甘肽、過氧化酶等抗氧化酵素,而維生素C也是抗氧化物質之一。



胃腸
製造新細胞的,就是每天攝取的食物和水分,所以可說是左右人的健康
胃腸則是接受食物的主要器官
消化吸收是配合唾液、胃、十二指腸、胰臟、小腸的順序,分泌各種「消化酵素」,階段性的進行。



胃不舒服時用胃藥來抑制「胃酸」,會使胃黏膜萎縮,造成消化不良, 影響食物中蛋白質的代謝, 阻礙鐵、鈣、鎂等礦物質及營養素的吸收和破壞維生素B群C群及胃裡細菌的平衡,導致免疫力降低,引起貧血,骨骼易斷碎及發展成胃癌。 美國人很少使用胃藥 而是用消化酵素的補充劑。

腸內的細菌以非益菌也非壞菌的中間菌居多,當益菌增加,它們就變成益菌,反之,當壞菌增加就會變成壞菌,益菌與壞菌的平衡決定腸內環境的好壞

切勿暴飲暴食,盡量在就寢前的四、五個小時用完晚餐,睡覺時讓胃保持淨空狀態

癌症
不論中藥或西藥, 對身體而言多是「毒」。 效果強的藥、具有速效性的藥,相對的,對身體的傷害也比較厲害。 各種藥物之中,尤其以「抗癌劑」如化療用藥對奇妙酵素的破壞力最大,盡量不用。

對於我採取的治療方法是, 首先切除被癌細胞侵襲肉眼可看見的部份, 再排除可能罹患癌症的原因。 第一是戒掉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慣, 然後建議患者四,五年間完全停止肉類, 牛奶, 乳製品, 實行「新谷健康飲食法」,並在精神方面鼓勵患者每天都要抱著辛福感度過。 要根本治癒疾病,必須排除患者致病的原因,並靠時間的累積,養成規律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以避免疾病的復發。

調查癌症患者的飲食習慣,可以發現大多數人都習慣攝取大量葷食,如肉、魚、蛋、牛奶等動物性食物。 不論罹患任何癌症,患者的腸相都不佳。因此,身體某個部位出現癌症的病人,很可能也伴有大腸息肉,甚至大腸癌,建議務必接受大腸鏡檢查。 乳癌和攝護腺癌的患者接受大腸檢查在美國已非常普遍。

某個部位形成癌症,此時可能全身已生滿尚未形成腫瘤的癌細胞。眼睛看不見癌細胞就以為沒有癌症,是非常危險的。 對於大腸癌,我不會為了防止肉眼看不見的癌細胞向淋巴腺轉移而大範圍的切除腸系膜,因為我認為切除淋巴腺對身體的傷害要大於癌細胞留在體內。 現在的醫學認為不完全切除癌細胞就無法自然痊癒,這也與我的看法不同,人類原本就具有很強的免疫力和自癒力,我的病人儘管淋巴腺中仍殘留了少數癌細胞,藉著飲食療法和作息可有效補足奇妙酵素的量,提高身體原本的免疫力,藉著活化的免疫細胞發揮功能,就能抑制癌症的發生,使得癌症未再復發,保持著身體健康。

咖啡、乳製品、肉食的組合容易引發乳腺症,演變成乳癌的可能性相當高,改善飲食加上每天按摩乳房五分鐘,對於乳癌的預防相當有效,根據我的臨床資料,

過去三十年間,乳房的血液或淋巴流容易阻塞的人,藉著每天按摩乳房一、兩次,結果沒有一個人發生乳癌。



生活習慣
人類的體質由兩個要素來決定,一是得自父母,與生俱來的「遺傳基因」,另一個則是自幼養成的「生活習慣」。
子女容易出現與父母相同的疾病,並非接受了上一代致病的基因,而是承襲了導致疾病的生活習慣,大人有責任審視自己現在的習慣有益還是有害健康,然後將好的習慣傳給下一代。

「吃好的食物」,「正確的吃法」,「好的生活習慣」,繼承好的生活習慣,能夠改變基因,能幫助自己的「好習慣」,也可以解救你的下一代。

習慣可以靠努力和意志力改變,習慣的累積能使遺傳基因向正面或負面方向改變。

肥胖的人幾乎都咀嚼不足,進食速度太快,如果每一口咀嚼三十至五十次,單是這樣就可以自然減少食量。

要順利排便,需多吃富含酵素和膳食纖維的食物,大量補充好水,並沿著腸子的方向按摩肚子,或鍛鍊腹肌以刺激腸子。

定期實施灌腸的人,腸子功能健全,而且沒有宿便,腸相非常美麗。
「咖啡灌腸」相關資訊,詳見「圓神書活網」http://www.booklife.com.tw














新谷飲食健康法,能夠獲得「零」癌症復發率的臨床報告。
(不浪費奇妙酵素的生活)
上午● 早上六點起床

醒來後先在床上輕鬆活動四肢,打開窗戶對著清晨的新鮮空氣進行深呼吸
再躺回床上,以仰臥的姿勢,進行左右交互抬手和交互抬腳,以及兩手同時舉高和雙腳同時抬高等輕鬆運動
接著作伸展柔軟體操,慢慢使身體的血液和淋巴腺加速流動
待血液充分循環後從床上起身,左右手各向前用力推百下,然後隨著音樂做五分鐘體操

這些動作全部結束後,慢慢喝下500~700cc溫度約20℃左右的好水
經過大約20分鐘,先吃含有豐富酵素的新鮮水果,30~40分鐘後再吃早餐
* 小叮嚀:早餐主食是將糙米與五~七種雜糧混合而成的米飯或粥或麵食,配菜包括溫蔬菜、納豆、海苔或裙帶菜。

中午● 上午十一點過後,喝大約500cc的水

經過大約半小時之後吃水果,不過,外出或身邊沒有準備水果的話,有時省略
中餐基本上還是以糙米和雜糧為主食的便當
飯後午睡20~30分鐘左右
* 小叮嚀:建議盡可能在餐前半小時吃水果,飯前吃可促進胃腸的功能,並能使血糖值稍微上升,防止用餐時吃的太多,用餐時可先吃沙拉之類未經加熱調理的食物,可幫助消化。
晚上● 吃過中餐後盡可能不要吃點心,下午四點半左右,再喝500cc的好水

經過半小時吃水果,30~40分鐘後吃晚餐
晚上六點至六點半左右吃完晚餐。晚餐內容與早餐大致相同
飯後盡可能避免咖啡或綠茶,只喝不使用化學肥料栽培的花茶、蕎麥茶、麥茶等。開封之後要盡快喝完
就寢的大約一小時前喝一杯水潤喉,但深夜最好避免攝取水分
* 小叮嚀:水果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記得在飯前食用,我們家人吃東西都充分咀嚼,因此用餐時不太說話,要說話,也是等到食物完全吞下,口中沒有任何東西時才說。



「生活習慣」
人類的身體為了健康的維持生命,具備保持「恆定性」的功能,規律的生活是防止消耗奇妙酵素,維持身體健康不可欠缺的習慣。

吸菸的人毛細管會收縮,細胞很難接受氧和營養的補給,而且體內的廢物和腐敗物也無法排出體外,使得皮膚變黑,這種黑色就是堆積在皮膚細胞內的污垢和毒素。 每天喝酒的人,血管也會收縮, 喝酒使血液中的氧濃度降低,氧濃度下降會導致心肌缺氧,嚴重者可能致命。

睡眠不足會降低免疫力和代謝等維持生命的生理機能,並增加循環系統的負擔,使心臟病和腦中風的發生率提高三、四倍。
睡覺前的四、五個小時不要再進食,即就寢時讓胃淨空,人類的氣管具有特殊構造,防止空氣以外的東西進入,但如果就寢前胃裡有食物的話,身體躺下時,胃裡的食物就會升至喉部,氣管為了阻止空氣以外的東西進入,使呼吸道變窄,就會導致呼吸停止,這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阻塞型的原因。 就寢前進食,會分泌大量胰島素,它能使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都轉變成脂肪,因此即時是同樣的食物,在就寢前吃比較容易發胖。

曾患小兒氣喘的人,有不少人小時候常進食後立即睡覺,或是在睡前喝牛奶,
要預防小兒氣喘、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肌梗塞、心臟麻痺等疾病,務必養成就寢時讓胃部淨空的習慣,夜裡實在難忍飢餓的人,建議吃少量新鮮而富含酵素的水果,含有酵素的水果非常容易消化,大約三、四十分鐘就可從胃部移動至腸內。

休息
疲勞時小睡五分鐘,若以舒適的姿勢休息,即使只有十五分鐘,之前為了活動而使用的酵素,因為突然停止消耗,便會轉而活化恢復疲勞部位或維持恆定性的機能,感覺想睡或疲勞時,五分鐘也好,十分鐘也好,稍微休息很快就可以恢復,如果勉強帶著疲勞或睡意持續工作,很難提高效率。

安眠藥會大量消耗腦部的酵素,推測經常服用可能更早造成痴呆或阿茲海默症。

運動過度有百害而無一益
人類的身體有「血液與淋巴的流動」「胃腸的流動」「尿液的流動」「空氣的流動」與「氣的流動」等五個流,它們暢行無阻,是維特健康絕對必要的,使五個流發揮正常功能的正是「運動」。

壓力會在體內產生大量自由基,刻意運動反而得不到運動的效果。 一般人理想的運動大致是每天以自己的步調,步行三至四公里的距離。



只要有空,就閉起眼睛深呼吸,每天深呼吸數十次,即可充分獲得足夠的氧,深呼吸能刺激副交感神經,使精神狀態安定,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



生命劇本
肉食動物的「牙齒」與草食動物的「牙齒」不同,就表示大自然的真理告訴各種動物應該吃什麼食物,我們人類的牙齒排列,也是根據自然的道理組合而成,使人類無視於以自然真理為依據的「生命劇本」的,乃是人類無止境的「欲望」。

「思考」是神賦予人類特殊的恩寵,但是人類卻誤用了這種能力,依自己的意志來支配,今天的人類社會,或許就是以疾病的形態,付出這種不斷擴大「欲望」和「便利」的代價。

在大自然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單獨成立,除了自己的專門領域之外,還能夠對其他器官和病人的整個健康狀態作綜合性診斷的,才稱得上是真正的醫師。

願意傾聽患者身體聲音的醫師越來越少,原因就在依器官分科的醫療方式,實施得越來越徹底。

未來的醫學,最必要的就是預防醫學,要確立正確的預防醫學,正確的飲食知識絕不可少。



「愛」能活化免疫力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是基督教的教義,患病的人有了一個目標時,疾病奇蹟復原的情形,在實際生活中確實見過,為癌症所苦的病人,因為某個契機而產生感謝之時後,疾病逐漸痊癒的例子,放眼世界也經常可見,不論什麼人都有無限的潛力,這種潛力一旦啟發,體內的酵素就會活化,產生的能量可將人從絕望的深淵解救出來,不論多麼健康的身體,如果一個人寂寞生活,而且每天思考的都是負面和不幸的事情,酵素就會漸漸失去力量。

強烈的動機常能開啟人類無限的潛力,要治癒疾病,並非單純的切除病灶,或投與藥物即可,而應該賦予病人動機,讓病人由衷的感到快樂,要變得健康,愛別人的心絕對不可少,單獨一個人是無法獲得幸福的,當人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時,能活化免疫機能。

「感覺到幸福→副交感神經占優勢→壓力減輕→腸內平衡改善→副交感神經占優勢→傳達至下視丘→心中充滿了幸福感」 的幸福循環。



因為愛別人而感覺幸福的人,自癒力也隨之提高,就是這種幸福的循環產生大量自由基所發揮的作用。

引發疾病的原因不止一個,而是所有因素相互影響,不良的飲食會在體內產生大量的自由基,憎恨、妒嫉等負面的情感同樣會製造出大量自由基。

由宇宙的生命來看,人類的一生也如瞬間般短暫,正因為生命如此短暫,所以我更要盡可能長久,盡可能有活力的活下法,我經常呼籲人們保持年輕、健康的生活,多學習、多培養興趣,目的就在於此。 維持健康並非人生的目的,但卻是為了使人生豐富,所不可缺少的項目之一,運用健康的身體,如我們所願的度過人生。

要健康的生存,不僅應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精神上保持平和、穩定也很重要。

身體是不會騙人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飲水」「睡眠」「運動」「生活環境」以及「動機」等,都會表現在他的身體上。

人類還有一個能讓「能趨疲」轉向甦醒再生的力量,即「精神力」。
本書中反覆說明「動機」與「快樂」在健康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就是為了使大家深刻認識精神對肉體的影響。
「每天抱持感謝和愉快的心情生活」,瞭解正確的事,然後確實實踐。

壓力是疾病的根源
愛自己,愛他人,減輕壓力,生活中充滿幸福感及快樂感,因而形成一個正向的良性循環。 人活著不能單靠食物,「覺得幸福」是人類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

所謂「持續就是力量」,「持續」不論在正面上或負面上,都能形成可觀的力量。
只閱讀此書不能使身體健康,能夠讓你健康的,是你自己每天的行動,而且要不間斷的持續,好的習慣不間斷的持續,不論多麼小的習慣,都能產生極大的力量。

有了正確的知識,卻不付諸行動,完全沒有意義,能夠讓你健康的,是你自己持續不斷的每日行動。

開始好的習慣永遠不遲。

台長: Willie
人氣(3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保健園區 |
此分類下一篇:膝蓋疼痛不容忽視
此分類上一篇:壞食物大翻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