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2-21 19:54:32| 人氣16|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blog.udn.com›article›article_p

Antenna , Design , ManufactureAntenna , Design , Manufacture

不同站姿寬度對於強風下高爾夫推桿穩定性之助益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1201 15:06:43)高爾夫運動受男女老少所喜愛,其中最迷人的地方莫過於在大自然環境中、草皮上漫步擊球的快感。不過在自然環境下運動,球員則無法避免因天氣因素對運動表現或技術所造成的影響。高爾夫名教練Pelz (2000)透過1975-1979年的PGA統計記錄發現,選手在強風中所擊出之平均回合桿數明顯高於下雨、起霧、酷熱等氣候,而強風對於動作精準及細膩度要求非常高的推桿造成影響。

高爾夫推桿是一項需具備高度精準性的技術,在相對於較短的距離內,透過穩定的身體擺動,精準的控制推桿方向與距離,將球推向目標。而過去研究也發現優秀選手在推桿過程中的壓力中心位移晃動較少,並且在推桿過程中若減少壓力中心於前後軸的偏移,有助於推桿平衡與穩定性 (Richardson, Hughes and Mitchell, 2012; Hurrion, 2009; McLaughlin, Best & Carlson, 2008) 。然而在自然環境中,我們無法避免強風吹襲所造成的身體晃動,因此為了減低推桿過程中遭受風的影響,教練時常建議選手增大站姿寬度、增加軀幹前傾幅度並降低握桿位置,其目的為增大站姿基底面積以提高遭受外力時身體的穩定性 (Pelz, 2000)。不過過去學者發現,在一般無風情境下增加站姿寬度並不會提升推桿過程中身體穩定性與運動表現,反而在球員自身習慣的站姿寬度是較為穩定的。那麼在強風中究竟合種站姿寬度,是最為合適的呢?

由於對於此問題的好奇,作者邀請了20位台灣國內優秀高爾夫選手來實驗室透過大型排風機進行推桿實驗。其中請選手使用較窄、自身習慣一般站姿以及較寬站姿進行不同強度風速介入之推桿實驗,以來觀察選手在不同設定站姿下的推桿動作與穩定性,另外也藉由不同風速之介入暸解選手在站姿設定上之變化與調整。

1MHz to 70GHz Antenna , Design , Manufacture研究結果發現,強風下進行推桿時推桿距離控制能力會明顯較差,並且站姿寬度的改變並未改善距離控制能力。過去在高爾夫教學上常建議當碰到強風情境下進行推桿時,建議透過增加站姿寬度、增加站姿時軀幹前傾幅度與降低握桿位置等模式,來提升遭受強風吹襲時身體的穩定性(Pelz, 2000)。在本研究發現,選手在面對強風時無論採取何種站姿寬度,主要皆透過軀幹前傾與手肘屈曲動作策略來因應強風並進行動作調節,而過去研究也發現推桿手肘動作策略是不同層級選手推桿上肢動作的主要差異之一(Yang, Guo, Sung, Cheng & Tang, 2018)。另外由於在強風選手是透過增加軀幹前傾角度來進行調節,因此需格外注意或是加強軀伸肌的訓練以維持在強風下的動作技術穩定性。

另外在身體穩定性的結果中發現幾個特點,1. 不同風速雖然對於側向與前後軸的壓力中心位移量(COP)並不明顯,但會顯著增加前後軸的的COP位移速度峰值,2.當站姿寬度越寬時,推桿過程中側向的COP會明顯越高,也就是身體側向重心的擺幅會越大。此結果說明了為何在強風中推桿距離控制會較差的原因,當風速增強影響球員在推桿過程中前後軸身體穩定性時,會間接影響球員擊中推桿桿面中心甜蜜點的機率,進而影響推桿距離的控制而不易有好的推桿表現。而較寬的站姿並無法於強風中提供身體更高的穩定性,與過去學者建議之相符合,建議選手採取個人自選中等站姿,以接近個人最佳化模式。

1MHz to 70GHz Antenna , Design , Manufacture

本研究發現不同的站姿寬度設定對於實驗室內人造穩定風下的推桿表現並無助益。綜合上述結果建議選手在面對風吹襲時,可採取中等站姿寬度以減少站姿寬度變化後動作設定上的改變,並且避免採取過寬的站姿幅度以提升推桿過程中身體之穩定性。另外建議常態性在強風環境下的球員,強化軀伸肌的訓練,以避免軀伸肌疲勞所產生的動作變異,進而降低運動表現。

本文改寫自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and Coaching「Effect of stance width on posture stability of golfers putting under windy conditions」,更詳盡研究內容請參閱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第16卷第2期324-333頁。

參考文獻

1. Pelz D. Dave Pelz’s putting bible. New York, NY: Doubleday, 2000.

2. Richardson AK, Hughes G and Mitchell ACS. Center of pressure excursion during the golf putting stroke in low, mid and high handicap golfers. Int J Golf Sci 2012; 1: 127–139.

3. McLaughlin P, Best R and Carlson J. Movement of the centre of pressure (CPE) in the putting stroke. In: Science and golf V: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scientific congress of golf. Mesa, Arizona: Energy in Motion, 2008, pp.239–244.

4. Yang CJ, Guo YH, Sung TH, et al. Effects of golf grip size on putting peormance and grip pressure in elite golfer. Physical Educ J 2011; 44: 29–43.

(文.圖/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楊珺如、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戴牧琳、美國聖安布羅斯大學胡正明、美國麻薩諸塞大學Joseph Hamill、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湯文慈 提供)



來自: http://n.yam.com/Article/20211201720751FT- Antenna



本文來自: http://blog.udn.com/article/article_print.jsp?uid=1a953288&f_ART_ID=170719724FT-RF Antenna

台長: willardvgf
人氣(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