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8-05 21:21:16| 人氣2,14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弱善之因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梁皇寶懺釋義

上面說到「懺悔則無罪不滅」。

真誠懺悔必須五體投地,如大山崩,甚至不惜身命,督勵自己。

接下來說明下面的經文,反省我們自己有沒有這樣的心態與情況?

今生已來。曾經幾過。作此忿責。不惜身命。捍勞忍苦。作此懺悔。

這一輩子,有多少次曾經發憤圖強,忍受各種辛苦,做懺悔的功課? 不去在乎身體是不是受得了,甚至受傷也沒有關係。

古代大德為了求法不惜身命,禪宗二祖慧可大師斷臂求法;蜜勒日巴尊者在克服九次大磨難、大痛苦中,消除了他施法術、降冰雹害死很多人的重罪,精神和心靈最終得到最高境界的昇華。而我們呢?

暫時旋繞。便生厭倦。暫時禮拜。已言氣力不堪。或暫端坐。復言應須消息。或言四體不可過勞。宜應將養。不可使困。

參加念佛,繞佛繞了一下,就起了厭倦心;拜一下佛,就說自己沒有力氣了,不能再拜了;打坐沒多久就說要稍微休息一下,身體不可太勞累。宜應將養,將養就是保養,不可使它太疲累。

一伸腳眠。差如小死。何處復憶。我應禮佛。掃塔塗地。辦所難辦。

好了,說要休息一下,腳一伸,睡覺睡死了,哪裡還想到要禮佛求懺悔?

這本《梁皇懺》的經文真是太好了,說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心態,說得相當傳神。

且且經教所明。未見一善。從懶惰懈怠中生。無有一法。從憍慢自恣中得。

佛經說得清清楚楚,世間法想要成就都必須努力不懈怠,更何況是作善成就道業的出世間法?也没有一位能成就大事的人,會自我满足、自我放縱的。

說到這一段的懺悔,懺悔必須真正瞭解過去自己所做的過失,而且不被自己的惡習所轉,努力改過。

想想我們今生殺了吃了多少生命?光是這一條罪,死了幾百、幾千次也不夠償還,更何況還有其他的罪業。

所以念佛拜懺,是為了消弭被我們傷害眾生的痛苦,而不是為了自己消災祈福。為求自己身體健康、賺大錢等福報,是自私自利的心態,不能消除被傷害眾生的恨心。

拜懺時,當我們設身處地觀想,那些被殺來吃的雞鴨魚肉,當牠們被宰殺時的恐懼與痛苦,我們是多麼的殘忍。這時,當我們生出悲憫眾生的情感,自然會責備與悔恨,也才會不惜辛苦來拜懺。


台長: amita buda
人氣(2,143) | 回應(1)|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梁皇寶懺釋義 |
此分類上一篇:如何懺悔改過?

(悄悄話)
2013-12-18 08:29:17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