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10 18:57:00| 人氣18| 回應0 | 上一篇

賠上母語和文化認同 代價太慘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4/02/10 聯合報】
陳淑琴/台中師院幼教系主任(台中市)

教育部禁止幼稚園教美語,使得提早學美語再度成為輿論焦點。國人大力倡導及早學習外語的根據,最主要的依據是來自神經語言學家 Eric Lenneberg 提出的「關鍵期假說」。不過「關鍵期假說」原本是針對人類第一語言習得而言,但是後來卻常常被誤用在學習外語和第二語言上。

Lenneberg 從生物學的觀點,認為語言習得在兒童期大腦左、右葉功能未分化前效果最好,過了這個關鍵期,語言學習就不可能學得像本地人一樣好,因此才會有語言越早學習越好的說法。然而大腦何時完成分化卻是眾說云云,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不晚於青春期,也就是說如果關鍵期的假說成立的話,只要不晚於青春期,任何時間開始學習語言都不嫌晚。

提早學習第二語言較肯定的發展優勢只有發音,但是還必須有兩個重要前提配合:一、模仿標的必須是正確的英語,二、必須有足夠的機會接觸英語。反觀國內的兒童美語教學,在合格師資普遍缺乏的情況下,大多數學童所模仿的標的並非正確英語。即使是外籍教師大多會說美語,卻未必具備正確美語教學理念,他們不熟悉語言教學法,不清楚學生的發音問題,如何幫助學生發展正確的美語音韻系統?

此外,以目前我國的語言使用環境和習慣而言,學習者接觸美語的機會明顯不足,而業者又急於呈現教學成效,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強教大量的單字、語句,教學者往往快速的唸個一、兩次,就要求學生跟著唸出來,在語料輸入不足、缺乏足夠的語言資訊的情況下,學生自然只好以自己熟悉的母語語音,來替代目標語的音韻系統了。

語言學者 Krashen 曾經提出「情意濾網假說」的理論,他認為焦慮、缺乏信心、低學習動機的語言學習者,其情意濾網會自動過濾掉一些有意義的語言訊息,讓這些訊息無法進入學習者的語言學習中心,嚴重影響語言的學習效果。因此,如何營造一個無壓力、鼓勵的、接納的、以及能夠誘發學習者學習動機的學習環境,其實是語言教學的第一要件。反觀國內的美語教學,不論是幼兒園、小學,或是國高中的語言學習環境,都無法做到提供學生一個無壓力、鼓勵的、接納的學習環境。

尤其是所謂的全美語教學的幼兒園所,其 No Chinese 的策略最為人詬病,有的園所甚至在明顯位置設置許多 No Running 、 No Chinese的標示,把不說中文和不可奔跑同列為學校嚴加禁止的活動。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幼兒往往會因為使用自己的母語而被處罰,造成許多幼兒情緒焦慮、挫折感、喪失學習興趣。

No Chinese 帶來的不只是孩子負面情緒的問題,甚至影響幼兒的生活教育和價值觀的培養,以及更嚴重的文化認同問題。有個家長的小女兒在全美語幼兒園就讀,學習狀況原本還算順利,但是有一天孩子回家就哭喪著臉,說她不想上學了,原因是她當天在上課時為了幫助旁邊聽不懂英文的同學,說了中文,卻被同學告狀,老師不但罰她站,還給她一個 sad face 。幫助他人原本是父母老師最希望孩子培養的美德之一,但是這個孩子卻因為幫助同學而被處罰,師長將來如何教導孩子幫助他人的美德?況且世界上可能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國家,會為了學習外國語言而禁止國民說自己的語言!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常因為說了自己的母語而被處罰,她/他會喜歡並以自己的母語為豪嗎?如果孩子從小只知道 Halloween,Thanksgiving, Christmas,而不知清明、重陽為何物,將來他會認同自己的文化嗎?語言學習脫離不了文化情境,使用一種語言自然必須接受該語言相對應的文化,過度強調某一種外國語言和文化(這個現象在全美語的教學環境中最明顯),勢必會淡化其他文化甚至是母語文化,使孩子喪失對母語和原生文化的認同感,這個代價未免也太慘烈了吧!

台長: 像狐狸的豬
人氣(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