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11 02:07:35| 人氣2,01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商應讀﹞兩大報對「中國的陷阱」作者“何清漣”之專訪內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陸社會危機爆發的總根源

《中國時報》專訪《中國的陷阱》作者何清漣


蘇聯的改革是由難而易,他們已經走過了最難的一關。中國的改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從體制外圍到體制內部的路子。當時的設想是這樣走可以避開矛盾,容易為社會所接受。但改革進入『深水區』以後,大家才發現,所有被小心翼翼繞開的問題,最後都成了一種滯後效應,累積成今日無法迴避的矛盾。中國最難的一關還沒有過呢!

鄧小平將廣東一個鄰近香港的漁村確定為改革開放的樣板,可能沒有想到「深圳」這個名字是多麼形象地反映這個新興城市的「特質」。在大陸,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腐敗比這裡更肆無忌憚,沒有幾個人到這裡不會掉進金錢與欲望的「深淵」。或正因為如此,這種大陸當代資本原始積累最典型的環境,成就了何清漣。

雖然她用的是「陷阱」而不是「深淵」來形容大陸改革的現狀,但是很長時間大陸沒有一家出版社敢於出版她的著作。當《中國的陷阱》由明鏡出版社在香港出版半年之後,其中數萬字被認為敏感的內容遭刪去,並更名為《現代化的陷阱》方才在北京出版。

被視為江澤民幕僚的劉吉是這本書的支持者,並為之作序,曾經約何清漣進京長談了五小時。劉吉說,「這本書將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一筆。」

財富最終都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剛剛與劉吉通完電話的何清漣在接受《中國時報》訪問時說,「只要承認現實,就會發現危機正在一步一步加快、加深。為什麼會發生,這場改革會將中國帶到什麼地步?除了那些既得利益者,大家都是憂心忡忡。」

《現代化的陷阱》這本並非通俗的讀物,能夠銷量高達三百萬冊,似乎支持了何清漣的說法。《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對這本書的大篇幅報導,也顯示出國際社會對大陸制度轉型的疑惑。

有人將《現代化的陷阱》視為「九八中國第一書」,也有人說至今沒有一本書比它更透徹地描述、分析了大陸改革的困境:權力的市場化造成了大面積的社會分配不公、社會腐敗,阻礙了改革的深化,並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何清漣否認她對鄧小平的改革進行了整體否定,但是她的確對鄧小平的許多改革主張不以為然。「例如鄧小平說『讓一部分先富起來』,太片面了,有一種諷刺的說法,就是讓他們的家族先富起來。結果貧富差距擴大,形成震盪不安的兩極分化。」

何清漣對改革的批判引起左派分子的共鳴,他們大量地引用何清漣書中的內容支持自己的觀點。但是何清漣說,「我和他們有著本質區別。他們認為現在的問題是改革開放帶來的,要回到毛澤東時代,而我認為是制度帶來的,只有通過制度變革、政治體制改革才能解除這些危機。」

這位四十二歲的經濟學家認為,「政府過去幾年的合法性,建立在經濟的高速增長之上,現在必須轉到建立社會公正之上。」

但是大陸社會的公正性不是在增多而是在減弱。理論上,政府仍在反對「私有化」,實際上走的是「自發私有化」道路,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這條道路和東歐國家的「奉送私有化」的尋租方式有所不同,結果卻差不多,財富最終都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來源不明的財產大規模地捲逃至國外

「腐敗」正是少數人斂財的通行證。這些年來職業變換頻繁的何清漣,最後在《深圳法制報》當編輯,有助於她接近「腐財現場」。她的調查體驗是,國有資產流到個人口袋的成本大約是七比三,即每流失一萬元國有資產,其中有百分之七十的資產要作為掩蓋這種流失的「成本」,在無數中間環節流失、沉澱,那百分之三十也還不一定轉化為國內的生產資本,相反倒是轉化為國外的購買力,越來越多的人將來源不明的財產大規模地捲逃至國外。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腐敗者貪污到手三萬元,國有資產的損失絕對不是這三萬,而是要以十萬來計算。何清漣說,「有些人將腐敗列為改革所必需的社會成本。事實上這些『成本』早已遠遠超過了產出,改革很可能在達到目的地之前,已經被它的高價『成本』吃掉。」

權力市場化引起的社會的不良反應,譬如貧富差距過大導致的社會怨恨情緒普遍增強,就業壓力過大與犯罪浪潮迭起,農村基層組織的非組織化過程(宗法組織的復興和地方惡勢力的興起)導致的社會控制機制的畸變,黑色經濟的氾濫和黑社會組織的興起,以及「官黑結合」而成的地方惡勢力,在少數小城鎮與農村地區已形成對人民的剝削性控制。

中國最難的一關還沒有過呢!

先在湖南師範大學學歷史,後在上海復旦大學改讀經濟學的何清漣,試圖向社會發出警報:金權政治、官黑結合與流民-暴民,將是大陸未來社會危機爆發的總根源。

「可是我們應對危機、反危機的對策在那裡?」即使何清漣儘量用平穩的語氣,但是在電話中還是可以感受到她的焦慮。

「有人說我們成功應對了亞洲金融危機。事實上中國金融危機潛在的因素與亞洲許多國家有本質不同,中國的銀行完全控制在政府手中,外匯管制也沒有開放,它的危機藏在內部,但是現在已開始發作了,幾個信託投資公司的倒閉就是先兆。」

「蘇聯的改革是由難而易,他們已經走過了最難的一關。中國的改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從體制外圍到體制內部的路子。當時的設想是這樣走可以避開矛盾,容易為社會所接受。但改革進入『深水區』以後,大家才發現,所有被小心翼翼繞開的問題,最後都成了一種滯後效應,累積成今日無法迴避的矛盾。中國最難的一關還沒有過呢!」

「看不到有任何政治勢力可以取代中共的地位,我們的選擇只能是幫助它改良,幫助它應對危機。」何清漣透露,她和一批學者正聚合在一起,試圖尋找出反危機的對策,幾個月前的《戰略與管理》雜誌--一本被認為理論上大膽,觀點卻受到中南海重視的刊物,已經發出了他們對反危機的初步見解。

為了減輕盛名之累,更為了她的「反危機研究」,何清漣不得不「離家出走」,請她的老母和經商的丈夫照顧五歲的孩子,自己鎖在一戶「秘密」的公寓房內。但是美國的外交官還是找到了她,據說要邀請她到美國訪問。

「我會去,但是我很快會回來。」這位與魏源、蔡鍔同鄉的湖南邵陽女子的意思似乎是,中國大陸掉進了陷阱,她不能一個人逃走,她走出去,是為了把中國拉出陷阱。她在書的結尾說,「社會公正和正義,既是我們評判改革的阿基米德支點,也是評價我們現代化成就的全部出發點。」而湖南人不滅的使命感,支撐著何清漣在深圳免於掉入「深淵」。

「也許,這只是因為我是女人,權力和金錢的吸引力對我有限。」何清漣自嘲道。





何清漣逃離中國接受多維專訪


【多維新聞社28日電】多維社記者夏飛報導/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的陷阱》(大陸版書名為《現代化的陷阱》)作者何清漣已擺脫中共公安、國安人員的監控,日前已經順利抵達美國。美東時間28日何清漣在美國接受了多維社獨家專訪。(chinesenewsnet.com)

“中國人權”主席劉青向多維社透露,何清漣抵達美國之後將會得到“中國學者危機援救計劃”的幫助,“中國人權”是該計劃的成員之一。美國迪金森學院研究員宋永毅很早就提議將何清漣列為應該被營救的中國學者,並且為何清漣到美國之後的初期的生活經費奔波。(chinesenewsnet.com)

何清漣是《深圳法制報》的編輯,曾在明鏡出版社出版《中國的陷阱》,後來該書由江澤民的幕僚、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吉作序,在中國大陸改名為《現代化的陷阱》出版。劉吉曾經約何清漣進京長談了五小時。劉吉說「這本書將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一筆。」(


何清漣檔案照。(資料圖片)

《中國的陷阱》被認為剖析中國轉型期問題最尖銳、最深刻的著作之一,不僅在中國引起巨大反響,而且國際各大媒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紛紛以巨幅進行報導評論,甚至登上國際最王牌的書評雜誌《紐約書評》封面。(chinesenewsnet.com)

但自此之後,何清漣不但被禁止發表文章出版著作,而且遭到中共公安、國安24小時的監視和騷扰。何清漣對多維社說,她原打算在本月26日前往芝加哥大學當訪問學者,但是很多跡象和信息表明,她的處境越來越危險。本月13日,她返回深圳的家時,發現在15樓的家中的洗手間天花板被人撬開,家中財物並無丟失,但是同朋友聯系的資料和一些文稿失蹤。她意識到情況的危險性,便於次日取道北京,匆忙前往美國。(chinesenewsnet.com)

何清漣到美國後,至今未公開露面。(chinesenewsnet.com)

據“中國人權”主席劉青透露,何清漣將會得到“中國學者危機援救計劃”兩年的生活援助。(chinesenewsnet.com)

何清漣簡介:(chinesenewsnet.com)

何清漣,女,中國湖南省邵陽市人。1988年獲復旦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曾先後在湖南財經學院,暨南大學任教,後在深圳任雜誌和報紙編輯。(chinesenewsnet.com)



沒有一本書比它更透徹地描述、分析了中國的隱患!(多維社)

其主要著作有《人口﹕中國的懸劍》﹙該書收入《走向未來》叢書中出版。1996年此書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收入《希望書庫》再版﹚。並參與《中國現代化史》及《關鍵時刻當代中國亟待解決的27個問題》的撰寫工作。近年來以國情研究聞名於中國知識界,其論文主要見於《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與《東方》﹙北京﹚,其中《中國當代農村宗法組織的復興》、《中國股份制﹕社會主義的免費午餐》、《九十年代的圈地運動》、《中國當代的資本原始積累》、《財富與貧困──現階段貧富分層評析》、《權錢交易﹕中國當代尋租活動的特點、途徑及社會成本》、《經濟學理論與屠龍術》等文均產生較大社會影響,受到海內外學者廣泛的好評。(chinesenewsnet.com)

《中國的陷阱》被認為剖析中國轉型期問題最尖銳、最深刻的著作之一,分為上、下兩篇,在上篇「自發私有化進程」中,以中國當代資本原始積累作一縱軸,通過幾次資本積累高潮來展示﹕中國是通過什麼樣的途徑、什麼樣的方式,來完成這一在其他國家需要歷時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過程,以及國民是在一種怎樣的經濟倫理觀念支配下展開追求財富的活動。在下篇「危機與選擇」中,具體分析社會對自發私有化進程的不良反應,以及一些對中國未來發展將起巨大影響的那些社會問題。

台長: 和平是最偉大的戰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