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03 10:21:22| 人氣2,0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西漢的幾個政治集團摘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文作者 傅樂成

西漢政治集團興起的原因,一是時代需要而起,作政治改革,一是政治以外的關係,私家關係。但其衝突主因大半為政權爭奪與政見爭執,而政治集團的勝利有賴皇帝的支持。

西漢政治集團的衝突,可分為三個時期。

劉邦到景帝,保守性政治集團的天下。主要是淮泗集團主保持現狀不願革新,政治呈現停頓,與革新派發生衝突。先有功臣集團與外戚集團的火拼,文景時有政治革新論者及其反對派。

武帝時,採用文景時革新者的辦法,政治煥然一新,又對外戰爭。新的政治集團和軍事集團形成,進取而有為的精神。先有養士造成的豪門衝突,後有山西軍人與外戚軍人的衝突。

武帝死後到王莽,儒家政治集團漸漸抬頭,而有儒家和法家的政見爭執,和儒生派與現實派儒家反功利的思想,使漢朝進取性政策不能發展,最終使國家沒有人才而亡國。

漢初功臣集團與外戚集團的火拼
劉邦的功臣分成兩類,一是和他有深厚感情的淮泗集團,對劉邦相當忠實,以蕭何、曹參為代表,多半是不折不扣的老粗,多追隨劉邦左右為嫡系。另外是「雜牌」,來自各地無私人關係的,多領兵在外打仗功勞較大,漢初雖封為諸侯王,但最後一一被消除。
惠帝即位後由呂后掌權,趙翼認為呂后本不想以呂代劉,是怕她死後呂家人受欺負,但諸呂的政治勢力膨脹,與功臣派發生衝突,宗室亦不滿。最後由功臣派主謀,宗室執行任務。「安劉」只是好聽的說法,根本上是政治權力的爭奪。
「白馬之誓」的破壞,因陳周二人未力爭使得諸呂能順利封王。因此後來用「欲為亂」當作除呂的罪名,但實際上應是「欲上朝」、「欲辦公」,諸呂不但沒準備「為亂」,也未防範別人的暗算。


文景時期的政治革新論者及其反對派
文帝入承大統,由功臣派秘密決定。即位後面,第一,功臣倚老賣老,阻礙新人的進用,因此國家無法進步。丞相一職成了功臣集團的輪流終身職。第二,漢初以來對諸侯王放任成驕,由私生活越規到破壞法制。文帝對於不法的諸侯,未能作嚴厲的制裁。第三,匈奴來去飄忽。只能被動的防守,採合親政策,無法還擊。文帝雖未能解決問題,但他治事精勤,崇尚節儉,遺留雄厚國力。
賈誼和晁錯為先後的革新論者,賈誼的改革志在脫離漢初「後秦」般的政治。其治安策中主張,改良制度,且要糾正當時的社會風氣,注入政治與社會一種德教的新精神。他受到文帝的賞識,以致於引起功臣集團恐慌與不滿,怕賈誼奪去他們的權位、改革敷衍的辦事原則,最後賈誼被外放沒有實現改革。而晁錯的衝突點在於採硬性「削地」對付諸侯,引起七國之亂,最後賠上性命。兩者都代表漢初就政府以來的反動勢力,其身雖敗但議論已起。


由養士造成的豪門衝突
遊俠和養士,本是同一原因所生同一結果的兩面。雖然其中不乏人才,但卻是國家安定的絆腳石。劉邦死後到文景這段時間,諸侯的勢力還很強大,景帝雖評定七國之亂,卻不能解決諸侯的養士風氣。養士者常利用「士」來助長威勢求達到政治目的,「士」也常借養事者的政治地位與聲望,去做不安分的事。養士的豪門是時代的產物,代表人物是竇嬰;法家是要改造時代,代表人物是晁錯,最後竇嬰用計害死晁錯。景帝末年,另一豪門田蚡出現,兩者皆有外戚身分。兩豪門的衝突是一場賓客爭奪戰,竇嬰最後的養士-灌夫事件起因於私人情感的衝突,而非政權或政見的爭執。武帝以後對養士之風有所壓制,故國家內部總算大致安定。


山西軍人與外戚軍人
漢初的功臣集團,原來都是「出將入相」,但到漢武時淮泗軍人的後亦已無人會打仗,因此西北邊秦的後裔中善戰的軍人趁勢而起,他們一則與外族相接近,一則在政治上沒有出路,至此始有事業發展的機會。
山西軍人愛惜部下且喜歡招賢納士,其中以李廣為最佳代表。外戚軍人則恰好相反,只求皇帝寵愛,不與別人往來。而武帝用人,聽話可靠最好,幾個「奉法尊職」的外戚當主帥來充任。衛青、霍去病、李廣利為代表。李氏與衛霍的衝突,正是外戚軍人對山西軍人的示威。李氏族滅後,山西軍人中沒有足以與外戚軍人抗衡的人物,漢軍的戰鬥力,從此走下坡。兩者的衝突可說是軍事內行與外行的衝突,也可說是受皇帝寵信和受部下擁戴的兩種軍人的衝突。武帝以後,山西軍人才日見抬頭。


儒家和法家的政見爭執
竇田以後,在武帝任用酷吏、計臣、儒生下,武帝一朝沒有以私人為中心的大政治集團。儒生是武帝的裝飾,大體而言是尊而不用。酷吏與計臣為法家,完全稟承皇帝的意思去作,既能幹又服從,任當時掌握實權的御史大夫,桑弘羊為最佳代表。鹽鐵論中對立的思想,不出儒法兩家。昭宣時期休養生息,以武帝
為戒,使日後儒家能得勢。


外戚政治下的儒生派與現實派
霍光以大將軍身分輔政,開外戚政治的先何,後為王家所繼承,才有王莽算漢。當舉國對武帝造成的動亂局面反感時,儒生是最主要的反派,他們的理想具有誘惑性,再藉著五經博士,終於成為一大集團,攻擊現實派砲口一致。而現實派集團不大,私人間聯繫甚密,組成分子複雜,均能幹屬法家。但政治地位較低,每任大將軍的好惡可決定他們的興廢。最後,現實派失敗。
自從元帝信用儒家後,其反功利思想史漢朝無法進取發展國力,且阻礙進取人才的發展。現實派的失敗象徵進取人才的全部凋謝,漢整個西漢王朝的沒落。

ps.傅樂成為傅斯年的姪兒 亦在台大當任過教授 著作有中國通史

台長:
人氣(2,0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