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課程筆記如下:
在輪迴中是痛苦的,但,必須經過自己的體驗才能理解與感悟到。五欲所帶來的快樂,是短暫而且引發痛苦之因,輪迴中沒有恆久不變的快樂。
當我們接近且體悟到這個真理的時候,就有一種不舒服的感受,那就是痛苦。
應該說,在輪迴裡,和在往解脫的路上,我們都需要付出代價。老師的意思是,同樣要付出代價與努力,那麼,努力往解脫路上所花的力量,比較划算。至少,可以讓我們脫離輪迴。
輪迴是什麼?輪迴是自己的煩惱所造成的牢籠。是自己把自己鎖在輪迴這個概念裡,追根究柢來說,解脫是要解脫自己的煩惱之籠。眾生受著根本不需要受的苦,因為煩惱完全是自找的,在本質上,是找不到煩惱這個東西的。
入菩薩行論第五品:護正知。正知是什麼?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身心狀態。覺知不是沒有知覺。白話一點說,就是,我知道自己正在執著一種東西,我知道執著任何東西都會帶來痛苦,所以我知道執著是沒有必要的。我知道自己有悲憫心,如果我看見一隻流浪狗挨餓受凍的話,我會為牠哀傷與祈願。但慈悲的層次可以不斷被提升,有機會訓練自己將慈悲的層次提升,走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為什麼我們要追求解脫?理由很簡單,因為輪迴是痛苦的,解脫輪迴比不解脫好。這是學佛者必然要知道的基本道理。
與其擔心死亡何時蒞臨,不如擔心死亡之後,自己所造成的業力會怎麼發展,帶去哪裡。
我們最該做的事情是--把心和正法栓在一起。而且是隨時隨地。
養成一個習慣,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想到三寶。
當我感覺苦厄的時候,我要體悟到沒有那個感覺苦厄的我,這是降伏苦厄的釜底抽薪之法。與其降伏外在種種,不如降伏自心。很受用的觀念。
經常去思惟,當我遇見一個令我產生喜悅(或產生厭惡)的狀態,為什麼我感覺到喜悅呢?那是因為這是我認為的喜悅,我執有於此。事實上,沒有一個〝我喜悅〞的狀態存在。老師深切地希望在場所有同學能深切思惟與體悟這一點。這是中觀的基本架構。但現階段,我覺得我對上師與佛法的喜悅,利他的喜悅還是要先保持。
我們所認為的好壞美醜,是我們業力所允許我們認知的,事實上,沒有我們認為的好壞美醜。應該說,一個討厭的人,是你把對方看成討厭的人,而本質上,沒有什麼討厭這件事,那是我們的解讀。他的問題來自他的業力因果。
即便我們理解,但實際上,遇到討厭或是令人痛苦的事情,該怎麼處理?可以先看待這是過去的業力所致。可能必須接受,但各人造業不同,所以最終際遇也不同。並且藉由此歷練,認識到無我、空性、超越種種歷練。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諸法皆無自性。沒有什麼是好、是壞,所有的行為皆可成為修行的助緣。
我們身在欲界,是屬於欲望深的眾生, 對治欲望,首要是遠離。待有一定程度之後(現階段很少很少人能達成的)就必須用超越欲望的修行之道。
最好的老師,是有證悟的;次好的老師,在修持上有覺受的;現在普遍的老師是,是正確理解佛法(正見)且有菩提心的人。
然而夠資格的弟子是:想要解脫輪迴的人。這是最重要的條件。
現代弟子很多人都抱持一種想法:我參與一種偉大,上師的偉大。(哈!感覺好像是在說我)
老師告訴同學們:要把佛法變成是自己的。
老師說,佛法的利益多大,光是無常就可以立即改變我們。光是一個無常就可以把我們喚醒,沒有什麼不變的世間法,既然沒有不變的,那麼一旦執有就是一種痛苦。
心被所創造的狀態控制住。輪迴、障礙、煩惱都是心所造作出來,但卻反被這個給控制住。
佛怎麼救度眾生的苦?佛不是已經超越苦?一般較常見的答案是,佛觀照到一個以為自己是眾生在夢中受苦的佛,只要叫醒他就好了。這就是佛性。不過我想,被叫醒這個過程,就非常漫長與艱困了吧。
一個被雨淋濕的眾生,要怎麼看待?
一、未接受佛法的眾生,是撐起一把薄紙糊的傘。以輪迴作為皈依。
二、已接受佛法的眾生,是撐起一把皈依三寶的傘。以三寶為皈依。
三、究竟,根本上沒有被雨淋濕的眾生。一切如幻。
一般人的大問題,以為自己到了某個層次,就把自己當成佛了。
同學問個了一個問題:說,朋友雖然懺悔,但還是不認為自己做的不對。老師回答,是要懺悔,要懺悔的是:我認為自己沒有錯。那個我在哪裡?所以說,懺悔是一種修行,不是我犯了甚麼錯,而是我因為自身的執有而懺悔。
這次上課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