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05 11:32:27| 人氣1,1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獻生活體驗漫步:莊永明──剝皮寮歷史人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獻生活體驗漫步:莊永明──剝皮寮歷史人文 活動紀錄

時間:2009/8/915:00-17:00

帶路人:何良正老師(莊永明老師臨時有事由先生擔任當天講師)

集合地點: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廣州街101號)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活動內容:現在剝皮寮古蹟在台北市政府的規劃下,做為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對於台灣文化史料有著豐富研究,被稱作「台灣史耕耘者」的莊永明,與您相約在剝皮寮,來場歷史以及人文氣息滿溢的知性漫步之旅!

報名人數:80

參加人數:45

 

此次文獻生活漫步的地點選在艋舺剝皮寮老街,請到了何良正老師為民眾講解這個地方特殊的歷史軌跡與人文風情。老師曾任台北市文獻會、保安宮、孔廟解說員,也有英、日語導遊的資歷,學識豐富,態度更是十分親切。雖然颱風剛離開不久,天空還有一陣沒一陣地下著雨,許多民眾仍是熱情捧場,不願錯過這一年一度的台北文化護照活動。

來到剝皮寮,自然會好奇這特殊的地名從何而來,老師說關於這點有兩種說法,其一是以前從福州船運過來的杉木都會到這裡剝皮,剝下來的皮可以拿來做紙,其他的碎屑就做成木炭;而另一個說法,也是目前較為人採信的說法,本地在清代中期叫做「福地藔」,因為在嘉慶年間約1799年文獻上有寫「福皮寮」,經過日本人誤讀為「北皮寮」,河洛語讀音近似「剝皮寮」,故名稱就沿用至今。

 

剝皮寮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是以前萬華到古亭區的主要道路,這裡值得保存的原因是因為台灣的古蹟大多都是點,很少有一整條線型,例如:老街,也少有像國外一整座城市都是古蹟,例如:日本京都,所以現在把它整理成一個街區,很值得保存;剝皮寮的後面還保存有清代街道彎彎曲曲的窄巷形式,很有味道。

 

本月的剝皮寮藝術老街剛好有「台灣醫療發展」和「台灣教育發展」兩大特展,趁此機會,老師也結合本身的醫學專業知識向民眾仔細的介紹一番,特別是名詞上的小知識,如:我們平常去看牙醫的地方應該稱作「齒科」而非「牙科」,因為牙是動物的獠牙、犬牙,所以當日、韓人來台灣看到這樣的招牌鐵定會嚇一跳!

 

參加民眾資料及建議:

參與民眾多為30-50歲左右,女性約佔7成。

參與民眾李東興反應:「第一次來到剝皮寮,感覺很新奇,加上老師的講解也很風趣,今天算是一趟很充實的文化之旅。」

活動剪影:

台長: 文化護照小天使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