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3-05 08:42:24| 人氣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擴濶稅基的詭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近日稅基擴闊的新稅項事宜諮詢委員會」(擴稅委)昨日向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提交最後報告,建議政府在成功開徵銷售稅(消費稅)這新稅項前,透過擴濶稅基以紓緩當前的龐大赤字問題。
從報告指出,香港政府稅收基礎一向狹窄,故此當收入來源不穩定時,就可能會出現財政赤字。而多年來,房地產業及相關的行業均佔政府收入中相當大比重,於1997-1998年度更約三成之多,因此經過金融風暴後,政府收入自然大受打擊。在建議之中,擴稅委提到削減薪俸稅免稅額、調高差餉、開徵海陸離境稅和銷售稅等多項措施。所持的理由,是這些措迤影響面雖然大,但對每個人的影響都很小,故此最可行。
除差餉只影響各個業主外,其它各項措施是否如擴稅委所言般理想,實在令人懷疑。
首先,是削減薪俸稅免稅額。擴稅委指出以國際標準來說,香港的個人免稅額和扣減額都偏高。然而,香港在國際中的人均收入不算很高,但土地租金之高,卻是世界聞名的,最高的時候,僅低於東京(即使經過了金融風暴,亦只是略為下調而已),因此,每人實際上可用的收入(disposable income,本指扣除稅款後之收入,但租金支出對大部份香港人而言,一般佔了整份工資的三份之一或四份之一,所以實際上和政府稅項相差不大)不多。
其次是調高差餉,每調高1個百分點政府庫房可以增收29億。約佔2001年財政赤的5%。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算是可行的建議了。
開徵海陸離境稅:以每人徵收18元計,每年可增加收入10億元。短期內,對舒緩赤字的情況幫助不大。但是,但如此一來,對香港與內地長遠交往卻又造成更大不便?況且,一國之內,設立離境稅,實在是荒唐之至。雖然此項建議在受訪者之中得到最多人支持,不過,這是因為一般人劃地為牢,以為減少北上消費,香港經濟就會好起來的「蛙見」而已。香港回歸已經快5年了,羅湖檢查站在去年才延長開放時間到晚上12時。然而,一般人至今還不肯忍受24小時通關帶來的陣痛,令香港經濟早日與內地結合而加速轉型,短視之至,可謂冥頑不靈。
最後是銷售稅,以徵收率為3%計,每年可增加收入180億元。不過,這種稅在經濟學上是典型的累退稅,即窮者所付稅款較富者為多,雖絕對稅款數額需視需求彈性而定,但相對付出,必然是窮者付出較多。以香港日益嚴重的貧富懸殊情況而論,一般家庭應付日常開支後,通常所餘不多;即使偶有積蓄,若有一、兩突發事件,即幾可耗盡。因日常開支佔低收入家庭之大半,若再加稅,必使貧富懸殊更為兩極化。在經濟不景之時,富人雖可減少開支,但窮人的胃可不能減得了多少。建議又提到以津貼以彌補低收入人士,但相關之行政費用之高,已可大大增加政府開支,同時究竟多少有需要者可以得到補助,亦成疑問。
英國人有一句很好的話「No representative, no tax」。大部份的低收入人士別說從政,就算是投票,也經常抽不出時間。這樣被動式的「沒有代表」,並不是他們的錯吧?當然,要改變政制是需要時間的,但設立銷售稅亦如是,但為什麼要拾此取彼?
要一提的是政府的開支,以2000年為例,政府用於公務員的開支為港幣五百多億(包括薪俸及退休金等)佔總開支的百分之二十六之多。而現時各主要公務員的薪金,至少為私人機構相若職級的2倍。
今天,朱鎔基剛簽署委任董建華為第二屆香港特首的國務院令,若董仍不能以此為機,大刀濶斧改革,則於金融風暴中使香港全身而退之功,必難抵今日優柔寡斷之過。

台長: ???
人氣(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