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06 19:06:58| 人氣1,16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包益民跟許舜英的把玩時尚產業行銷策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個在當代藝術館的演講
當時小小的一個視聽室擠滿了人

包益民就是知名雜誌ppaper的創辦人

意識形態廣告公司執行創意總監許舜英說
時尚的各種面象大家都有一定的興趣
時尚並不狹義 他可能是個現象 工業等等

演講中他們舉了很多例子

﹝1﹞ 運動+時尚

是個年輕人的時尚 例如街頭藝術
大家都知道 娛樂+時尚合作很久了
久了之後 大家對所謂的生活更有時尚的要求

NIKE代表文化和態度很久了 這一直是他們成功的原因
而運動+時尚的合作讓兩方面都起死回生

﹝2﹞LV+Artists

LV有合作過的藝術家很多 例如村上隆的櫻桃包等等
不只是買包包更是買一個藝術原創的想法

他一直是藝術與商業的成功結合

純藝術是重視想法禁止抄襲

原創的想法能幫品牌加分 增加其品牌的獨特性

像是表演藝術+品牌開幕會
也會使商品更有價值
現在也有很多藝術家進入設計 如插畫家+服裝設計

其時也有很多的純藝術的靈感來源是來自於時尚雜誌
兩方面現在越來越無界線

﹝3﹞U2+ipod

ipod為U2特別設計了黑色ipod
他們算是兩個強勢品牌的結合

現在國外ipod的iTunes商店
連哈佛課程都下載的到
ipod徹底蓋變了教育的現象

很多3G手機 現在也成為廣告人有趣的媒體

國內很多企業對廣告保守
台灣的廣告必須去看見趨勢和文化
不要只想創造品牌
才能讓品牌的好感度提高

﹝4﹞kirin+suntory

麒麟啤酒算是日本最便宜的啤酒

他用個很聰明的方法
不但增加品牌獨特性更是可以讓成本降低

那就是用產品本身來讓別人登廣告
有些旅遊 唱片廣告等大幅度的在酒瓶上刊登
成本降低也就能讓它變成最便宜的啤酒

﹝5﹞Prada+Concept Store

算是服裝品牌跟建築結合

Prada是利用了用服裝店來當作全世界活動中心的概念

以後的趨勢是以城市為單位
城市也需要品牌

需要個全世界最炫的建築來增加活動性跟吸引力
地標就是城市品牌
例如北京上海現在都在積極建立這樣的地標

建築師要從建築思考品牌
來創造新的有趣構思

要強化品牌的傳奇性 就要比空間 比創意

時尚奢侈是過去奢侈
空間是奢侈的觀念來自於空間是要錢的

Prada是個奢侈的品牌
所以他們在服裝店內留下大量的空間
作為展覽 活動用
不只是填滿衣服

Prada也是第一個做玩具吊飾的
他是一個創造新標準的品牌
品牌所要的不只是浮誇 炒作而已
要有文化想法 才能讓品牌有深度 想法

﹝6﹞Arman+Hotells

亞曼尼在阿拉伯蓋了二十一棟的旅館
那些旅館用住亞曼尼品味旅館作為賣點

亞曼尼從做衣服延伸到配件等等一直到環境延伸
那是種經營延伸

現在人很講求所謂的live style 生活風格
不只服裝是這樣
整個延伸到生活所有層面

﹝7﹞POLO衫+旅遊

用他們的POLO衫想去哪玩
在品牌的官網 提供各種不同的遊樂地點
用服裝品味+旅遊品味
做延伸

﹝8﹞Commedes garcon+Guerrilla Stores

川久保玲賣服裝的方式很特別

他會先找個不重要的工業區隨便一個工廠就堆在那賣
開店一年後一定關 不廣告

所有東西都賣 而且越偏僻的地方越好
還要保留那個地方的感覺 沒啥裝潢
不論再哪個地方都一樣不留貨
剩下回日本燒掉

東京人又有所謂的消費恐懼症
如果你在某地不小心發現了他的店
一定會立刻告訴你所有認識的人
然後所有人會爭相排隊在這一年內把他所有的東西都買光
因為一年後就看不到了

你可以去申請開他的店
但他挑人也很特別 最好是沒開過服裝店的
沒做過設計的 最好職業還是老師或郵差之類的
越不相關越好

他的經營模式一直是很有個性 很像藝術創作的行為

然而他這麼違反常規卻又能在商業上這麼成功
就某種程度上也是種不可思議

所以說許舜英講 與其去買LV到不如去買川久保玲
賣完就沒摟

﹝9﹞Habitat+Vip

任何行業特別或著是行家是可以參予很多不同行業的設計
任何人都可以設計 只要有原創的想法

Trump+Realitu TV
是個很特別的例子
在台灣翻譯成誰是接班人這個節目
是個房地產大亨用情境實況節目
來找人幫他管公司

勝利小組可以來參觀他的房地產
順便幫他的房地產打廣告


發問時間

1 要如何客觀的去看自己的創意成不成熟呢?

包:我當初也不知道放本49元的雜誌在7-11會這麼成功
他其實也有可能不賣的 我沒法預先知道
所以要有放去市場的勇氣 底線就是如果你去投資這些事業
賠光後還有飯吃就好了

2 您為何對玩具感興趣呢 您是如何看待玩具公仔這塊?

許:因為公仔玩具現在正經歷新版本 生態
是個值得注意的新東西 新觀察
買設計作品已經是種生活方式

包:做設計的人要先消費ˋ才懂宣傳
先去體驗才有可能了解

許:你這樣不是就鼓勵他們去購物 然後變卡奴嗎?

包:49元會變卡奴喔?

〈這句很好笑 =ˇ= 〉

台灣其實很多是提供者沒有品味
而消費者不知道要去哪裡消費
消費環境的貧乏偷懶
所以說要做聰明的消費者
不去那種環境消費

3 我們如何在台灣這個充斥著醜陋招牌 國民不重視美感的地方培養品味呢?

發問的是個從美國回來的七年級生
許:很高興看見台灣的年輕人有人有這樣的批判
有批判就代表你們對環境有焦慮 有自覺
不過這種事是民族品味的美學教育
是需要民族自覺
包:還有 我希望你們不要看見不好的事情就罵 要想辦法改善
要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


問包益民問題http://www.iminpao.com/pao.html










台長: van
人氣(1,16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