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次到誠品看書時發現非文學纇的排行榜上,有一本暢銷書叫做”美學的經濟:台灣社會變遷的六十個微型觀察”,在書裡面作者詹偉雄先生以一個社會觀察家的角度來看近年來一些台灣社會流行的現象並提出他的看法與解釋,老實說在它剛出版還沒成為暢銷書之前,某次我到誠品就曾經很仔細地看完它大部分的內容,說真的它其實是一本很有看頭的散文集,屬於那種有內容有一定深度的非文學書籍,昨晚收看中天書坊這節目時,主持人訪問的來賓就是詹偉雄先生,看到了他本人分享他之所以會關注和分析這些社會現象的原因其實他說主要是因為他的興趣,收看完節目之後,發覺學過社會學的他很喜歡討論一些社會現象,關於這一點,我就不免聯想起一個我熟識的大學學弟!
這位學弟大學時讀中文到了研究所時卻改讀社會所,雖說文史哲不分家,但是個人還是認為研究中國文學和文字的範疇跟瞭解社會和研究社會現象的社會所相去甚遠,改讀社會學其實是需要重頭再來一次的紮基本工的,後來我發現學弟之所以選讀社研所主要的原因是他喜歡觀察社會現象並提出他的解釋,這一點似乎就預告了,他是適合吃這行飯的,說實話他的理論都很有意思,只是還缺系統化的研究方法去落實或證明,據我所知現在的他在趕畢業論文,前一陣子在很偶然的機遇下跟他聊了一下他的論文架構,我發現他的研究架構雖不能說新穎(因為據我所知他訂的題目已經有很多的相關研究文獻或論文可以參考),換句話說,就是很多人做過了這個題目,但是細談之下,我發現他用了幾個不錯的點切入,不論是研究法或是研究角度,所以老實說,我還蠻期待他的論文很快就能完工的,因為我也想看他研究出什麼東西來,這是我的最大好奇,因為我對社會觀察也很有興趣,不過只是單純玩票性質的那種,稱不上是什麼研究興趣啦!
而,我近來所做的社會觀察是關於社會地位意識的微型研究,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有個個性罩門,那就是我不喜歡跟隨便別人談及我的職業和所學,通常除非是很認識的人或者我也很融入那個次級團題裡,否則我是不輕易跟他人透露我的背景的,關於這一點你可以說我是龜毛是怪胎,也可以懷疑說你是不是有什麼秘密怕人家知道呢? 其實以上都不是(除了龜毛我承認之外),那是因為我發現人跟人之間的相處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如果一開始只是普通的朋友不涉及任何利益或考量的那種,其實相處融洽就是最大的優勢,就像大學時期跟同學和死黨們相處時一樣真誠,但是若涉及私人利益那麼跟這種人交朋友就很累了,可想而知的是到最後往往只有工於心計罷了!不信的話你可以試試去買東西時盡量跟售貨員聊天拉近距離,而且要消費兩次其中一次用一個對照組另一各是一個實驗組(不同的兩間商店),看看這兩組人的反應我敢打包票,如果您是具有師字輩身分地位的人又想要”便宜”買到東西,那一開始就說出您的職業絕對對您的討價還價的談判過程不利!因為通常銷貨員都有業績壓力,心中都在想要怎樣用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抓帳和如願達到他的業績標準,如果他知道你的職業背景這同時就是表示你告訴了他該如何運用談判策略的重要訊息了(我想他們腦中浮現的是職業背景=經濟能力=消費力)!
我想您有興趣的話可以找機會試試?!
尤其是,等我出了社會工作幾年之後,我發現一般人和第一次碰面的人交談時都是習慣用職業和學歷去”定義”這個人,有時還包括預言自己日後跟這個人可以有什麼樣程度的交情,我的感受是這是社會化和接收社會期待的成果,所以,有”師”字的職業比較受歡迎,我想最基本的就是這是中國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重視知識份子”,看看電視上的一些報導和婚姻市場的情況,我們就不難知道為何現代的教育觀會落入這般現象,只是用口號和意識形態去”號召”一般的民眾是很難真正去改變存在中國文化中的那深層結構,延續數千年的思想和價值觀說真的是不可能在幾十年之間就被改變的!這一點是我前陣子在看中研院李遠哲院長在為十年教改失敗作道歉時的第一個反應!而至於這個現象我並不想用價值判斷去分析,因為在我看來人性總是自利的,一些社會上的既存現象並沒有是非對錯的問題,我所關注的是它形成的背景原因和過程,換言之,改革要合乎人性又兼顧合理性和公平正義等種種標準,這其實很難,所以,我認為關注和討論過程是可行的,但是若要用價值判斷去評斷它,這可就是有點落入”道德潔癖”囉!
所以,我深深覺得人的思緒其實是很細微的,無怪乎婚姻市場裡師字輩總獨佔鰲頭,也無怪乎學歷曾經代表你一切的能力,更不用說別人總是用他與生俱來的”X光機”,在你們相見的那一瞬間就已經為你打了分數囉,更在腦中開始搜尋該如何和你互動的策略(某個程度來說這也是種政治的藝術)!
該慶幸自己是他人心中第一名的女老師嗎?
我想我不會為這種虛幻的地位而慶幸的!
2005/11/13生活有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