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03 18:47:00| 人氣1,389| 回應0 | 上一篇

第二週補充行為科學簡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社會學
#社會學簡介
一門研究人類社會和社會環境內人類行為的學科。
研究人類生活如何被集體性地組織和建構起來的科學。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視為當然的事件和過程,去挖掘隱藏在社會生活下,視而不見的過程、類型與因果關係。
社會學尋求闡述社會秩序和社會混亂的性質。

#社會學發展
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帶來社會的鉅變,如農村、勞力、都市、勞動,基於理解這些問題,發展出社會學。社會學一直承襲著對當代社會事務的關心,並且對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人,甚至人的意義型態與行為與思考過程皆是研究與關心的重點。1920年代芝加哥學派的Robert Park忠告他的學生,應在研究中把手弄髒。社會學做為一個專業學科,除教學與研究外,更是一項社會批判的訓練與工具。

#社會學的領域
一、社會學分析:文化和社會、社會學的觀點、社會科學中的科學方法。
二、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社會行動與社會關係、個人人格、團體(包括民族與階級)、社區:都市和鄉村、結合與組織、人口、社會。
三、基本的社會制度:家庭、親屬、經濟、政治、法律、宗教、教育、科學、娛樂、福利、審美、表現的制度。
四、基本的社會過程:分化與階層化、合作與順應與同化、社會衝突、溝通、社會化、社會評價、社會控制、社會偏差、社會整合、社會變遷。

任何知識上的行動在它變成一個新發現的線索時都會帶來興奮喜悅。例如犯罪、密教。另一種發現的興奮在於發現以前熟知的事物改變了意義。以社會學的透視使我們能以新的眼光來看我們生活的世界。社會學家對於常識通常要加以檢定,常發現常識只不過是迷信而已。社會學的智慧便是----事情並不如想像的那樣。(除魅)

社會學是一種個人性的遊戲。社會學更像是一種熱情。社會學的眼光更像是惡魔,一次又一次強迫我們去提出它的問題。對社會學介紹,就是對一個前往某種特殊熱情的邀請。同時切記,沒有任何熱情是不帶危險性的。
如果社會學家不能感受到社會真實的喜劇面相,就會錯過社會的重要性質。
如果他是好的社會學家,他將會發現自己出現於所有這些地方,因為他自己提出的問題佔有了他,使他毫無選擇餘地,只有去尋求答案。(P. Berger)


#觀光在社會學觀點上的探討
表示觀光業對該觀光區的社會的確造成了衝擊,比如說人力的分配、改變當地人民工作習慣及造就了另一種形式的社會階層化(social stratification)。他還指出未來這方面的研究方向將偏重於社會心理學層面的探討(Forster, 1964, p.227)。
他們的主要功能之一,不過是為一群觀光客(看過社會學家的書者)嘲諷另一群觀光客的這種行為,提供合理的解釋罷了。一般將觀光客視為膚淺的歡樂追逐者。社會學家亟欲瞭解觀光業對當地的自我認同(self-esteem)、工作機會及社會轉變的影響如何。肯特(Kent, 1977)認為一般常見的模式只是工作的汰換而非工作機會的增加。他並進一步評論說:
對夏威夷的工人而言,所謂「豐足的年代」(age of abundance)似乎從未在物質水平上表現出來;而觀光事業也未能改變什麼,當地居民仍然從事著卑微而艱辛的工作。而豪華旅館的建蓋似乎也與他們無關,只是他們的人力再次受到壓榨,也許它只是一樁更「壞」的「好」交易(p.182)。

人力壓榨現象尚不止於工人,當地居民可能會對觀光客及觀光業產生強烈反感。社會學家也已積極發展出一套學理的模式來審視觀光業的種種現象,然而這類概念上的分析通常嘗試著解釋觀光客旅遊的理由與觀光客旅遊經驗的本質。比如說,柯罕(Cohen)及泰勒(Jaylor,1976)兩人就提出高夫曼(Goffman)「日常生活中自我呈現」的看法,他們以為:假期是西方人文化上認可的逃離路線。而現代人的癥結之一乃在科技高度發展的壓力下,建立自我;而假期正好提供了這麼一個自由的空間,可以允許他們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壓抑,並進而達到建立自我的目標。柯罕及泰勒並且說,到國外旅遊不外乎消磨時間、玩樂及發洩,因為他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建立自我及自我意識的培養。

柯氏與泰氏並未將觀光者視為恣意吸收所有經歷而無知的人;相反地,他們以為觀光客在他們旅遊期間,必需解決自我意識的問題,並時時反省他日後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此外,柯、泰兩人認為觀光客在度假時通常採取一種角色超越、自我認知及適應環境的方法。也就是說:觀光客能在一種設計過的觀光環境,表面上投入這樣的環境,而實際上卻將自己超脫出來;更進一步地,他們能從一些上演的地方儀式及歌舞中,真正將自我建立起來,也就是在一些假造的環境中,洞悉到真正的自我,並且比較自己的親身經驗和那些構設出來的,並進而在心理上求得安適。

※人類學
#人類學
人類學是研究人的科學,研究人本身及其所創造的文化。因此包括生物性與文化性雙面向。掌握共享的意義與象徵世界的社會建構。目的在於認識自己,明瞭人之所以為人。在人類社會的普同性與差異性之間探尋人類未來的所有可能性。

人類學的分支:考古(文明的起源與文化的傳遞變遷)、體質(人類的進化、人類體質差異、動物比較學)、語言、文化。

重要概念:全貌觀、跨文化比較、文化相對論、參與觀察。

人類學在研究人類生活的不同方法
1.普遍性:所有的民族都是完全相同的人類,沒有任何人比其他人更重要。
2.文化的相對論:結構反對天生的民族優越感;在文化背景的範圍內,評估其社會。
3.適應:以文化的及技術上的結構,來處理生態學及更廣的環境。
4.整體論:人類環境的各方面(經濟,社會秩序等)都逃脫不掉得被聯結。
5.整合和世界秩序:生活各方面一起運作,看成是一個複雜的地區及全球的聯結。

#觀光在人類學觀點上的探討
尤其當該區為既窮、科技又不發達時,大批觀光客常常可能造成一些不協調,或剝削的現象及形形色色的社會問題(參見Smith,1978a),且已有許多研究證明以上觀點。

人類學家另外也注意到:觀光客僅觀看當地居民就會有深遠的影響。屬於不同民族特有的文化與經濟生活模式,在經由媒體傳播之後,也成為吸引觀光客的魅力所在。比如說,史密斯(1978b)發現:阿拉斯加的觀光客通常會在當地漁人獵人漁獵回來之後,閒盪到海濱「檢閱」他們屠殺獵獲物。觀光客的期望也因能觀看到「活生生的文化」(living culture)而獲得滿足。不過,當地居民則覺得受辱,且對觀光客頻繁的要求合照留念,並回答有關他們日常生活之無窮無盡的問題感到厭煩。簡言之,觀光客很可能破壞了當地居民的隱私。

對那些小而落後的地區而言,觀光客的數目不多,通常還可能對當地有所助益;伯謝文(Boissevain)於一九七九年指出地中海果若(Gozo)島的年輕人就很歡迎,也很樂意與觀光客接觸及建立友誼,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可以拓寬他們的生活圈,而且對這些觀光客能看中他們的島嶼觀光也倍感榮幸。事實上,觀光客數目的多寡對於觀光客與接待國接觸的結果而言,是個很重要的因素。

麥金(McKean)於一九七八年也對巴里島人(Balinese)作過研究,他發現由於觀光客爭睹其文化,產生了「文化退化」(cultural involution)的情形-對固有形式及活動須更費心經營。因此,巴里島的文化表現,如木雕、猴舞、龍與巫術的表演,比十年前更為普遍而發達。而跳舞及一些文藝目前更納入學校課程當中。另外,麥肯利(Mackenzie)於一九七七年也研究過薩摩亞群島(Samoa)的「機場技藝」(airport art);也顯示出更能突顯地方特色的民俗技藝,如紋身,也都獲得延續及保存。

葛瑞本(Graburn)在一九七六年指出觀光客有時候會鼓舞一些沒有價值的藝術紀念品的產生;雖然像納瓦喇(Navajo)的珠寶、莫里(Maori)的木雕及肯亞(Kenyan)的面具都具有毋庸置疑而不可磨滅的藝術價值,並且具體表現了傳統技藝,但有許多的木製品或畫約翰‧韋恩的畫卻浪費了當地居民的技術。此外,有一項當地人的「販賣文化」予觀光客的現象被忽略掉了。許多文化象微性與精神層面的重要性通常珍藏在一些儀式及藝術品中,然而對這些象微意義的充分瞭解很可能需要人類學的知識,一般觀光客是無法充分心領神會的。一旦缺少了這層認識,觀光客看到澳洲土人的夜間祭祀活動(aboriginal corroborees)或印尼的葬禮時,很可能只是覺得很奇怪而有趣(Crystal,1978; Pittock, 1967)。這樣就無法對地方文化作更深入的瞭解。

※企管學
「企業管理」,簡稱『企管』,內容包含五管:行銷管理(行管),財務管理(財管),人力資源管理(人管),生產與作業管理(生管),及資訊管理(資管)等。

企業管理系學些什麼:企業的組織及營運、企業經營環境分析、如何經營公民營企業、如何有效運用資源、企業的社會責任。

※心理學
壹、心理學的定義:行為與心理歷程的科學研究

貳、A.心理學的發展與學派
1.哲學的心理學時期(1878年以前)
希臘時代:西波克拉底的體型論。近代心理學早期觀點:官能心理學、聯結心理學。
2.科學的心理學時期(1878年以後)
馮德、鐵欽納的結構心理學。
功能論。
行為心理學:華特生、巴夫洛夫的古典制約。
完形心理學:魏德邁、柯夫卡、庫勒。
精神分析學派:佛勒伊德、荷妮、弗洛姆、蘇利文。
人本主義學派:羅嘉思、馬斯洛。
西蒙的資訊處理系統、認知心理學。
B.心理學的歷史發展:哲學、生理學、生物學的影響
1.1879年德國人馮德(Wundt)成立第一座心理實驗室,被稱為實驗心理學之父。其學生鐵欽納(Titchener)在美國提倡結構主義,為科學心理學的第一個學派。
2.二十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James)創立功能學派。
3.1896年奧國精神醫學家佛洛依德(Freud)創立心理分析論,其重要學說包括:潛 意識、性心理發展、本我、自我、超我、防衛作用等。
4.1912年德國心理學家魏泰邁(Wertheimer)創立完形心理學,主張知覺經驗是有 組織性的,所以整體大於部份之合,其觀點影響後來的認知心理學派。
5.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Watson)創立行為學派,主張科學心理學所研究的是 客觀的觀察與測量外顯行為。
6.1950年左右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及羅吉斯(Rogers)提倡人本心理學, 被稱為第三勢力,強調人性的善良及人類無限的潛能。

參、現代心理學的五大理論
心理分析論:研究重點在潛意識的驅力、衝動及早期經驗。
行為論:研究重點在外顯行為,即刺激與反應間的聯結關係。
人本論:研究重點在人類的潛能及自我實現的心理歷程:-自我實現的人是能免於受威脅和焦慮的影響,使行事能與自我價值感和自我概念一致。以羅吉斯(Carl Rogers ) 與馬斯洛(Abraham Maslow )為最有名。
認知論:研究重點在透過行為來瞭解認知及心理的歷程。
生理心理論:研究重點在腦與神經系統的歷程。

肆、心理學的八大主題:
心理的生理基礎、感覺與知覺(意識)、學習(記憶、語言、思考)、身心發展、個別差異(能力、人格)、動機與情緒、社會心理(人際關係)、異常行為與心理治療。

伍、理論與應用心理學類
一、理論心理學類: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動物心理學、適應心理學、實驗心理學(比較心理學)。
二、應用心理學類:教育心理學、諮商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診療心理學)、工業心理學(工程心理學)、消費心理學、法律心理學、廣告心理學、管理心理學。

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觀察法、個案研究法、調查法、測驗法、實驗法。

柒、研究心理學的目的:描述、解釋、預測、控制、增進生活品質。

※經濟學
個經:消費者行為、生產者行為、市場、競爭行為、生產要素市場、公共部門、制度經濟學。

總經:經濟增長與發展、失業與通貨膨脹、國際經濟學、消費與儲蓄、投資、貨幣與銀行、金融學與金融市場。

#觀光在經濟學觀點上的探討
1963年在羅馬舉行「聯合國討論旅遊與觀光」的會議,對觀光客下定義:觀光客是在他們到訪的國家停留至少24小時的短暫訪客;他們的目的不外乎休閒(包括遊憩、度假、健康、讀書、宗教及運動等),或是商務、探親及開會。由以上的定義看來,幾乎每一個旅客都稱得上觀光客。而上述會議另外為到訪某國少於24小時的遊客定義為「遊覽旅客」(excursionist)。這些義主要是配合護照的統計數字、觀光客交通流量的估算及觀光客與移民及季節性僱工的分野等措施。

※地理學
#觀光在地理學觀點上的探討
除觀光的空間分析外,觀光對景觀形態學、小鎮建構的影響也是地理學者所感興趣的課題。如皮爾斯(D. Pearce 1978)就曾經對法國的度假城鎮作過研究,他發覺這些地區具有一種功能性的邏輯;也就是這些地區的下榻處、海濱及船隻停泊區互相貫通。這種發展就是這些遊樂區的所有人所費心規劃的結果。不過這種發展模式容易使海濱成為私人所有而阻礙了政府的參與,而且使遊樂區對不同階級之度假者造成空間上的隔離。

當然他們也同樣關切那些吸引觀光客的鄉村景觀及景觀的實質特徵。在這方面,他們當會對這些地區作資源評估,除此之外,他們也同樣關切觀光客及發展觀光業對這些地區環境所造成破壞與傷害(Cohen,1978)。

台長: total
人氣(1,38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