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16 15:38:18| 人氣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0339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臺灣的特有淡水魚類
臺灣的淡水魚類約有220種,其中約36種為特有種或特有亞種,但這些原生的淡水魚類已有20種以上瀕臨絕種或滅絕了。
淡水魚類生存於河川、湖泊、水塘、水庫等水域,有些具洄游性,如鱸鰻,一旦棲息地受到破壞或改變,如工業廢水污染、興建水壩與攔沙壩、河川渠道化等,都會影響牠們的生存。尤其水質污染,甚至可使整段河川的魚死光,因此適當合理的經營管理河川是保育臺灣原生淡水魚類的第一步。此外,外來種魚類如吳郭魚、琵琶鼠魚等,已嚴重改變臺灣原有的河川魚種組成;非法毒魚、電魚、炸魚、濫捕等也會嚴重破壞河川的魚類資源。保育我們珍貴的淡水魚類資源,實在刻不容緩。
圖片
臺灣魚回
學名:Liobagrus formosanus Regan
魚體為黃棕色,沒有魚鱗,富黏液,頭部有4對鬚。分布於大甲溪、大肚溪與濁水溪等河川中游的湍急深流或深潭。為小型底棲性魚類,多夜間活動,以水棲昆蟲與小型底棲動物為食。 短吻小鰾鮈
學名:Pseudogobio brevirostris (Gunther)
身體細長呈短棒狀,背側有5或6個大型黑斑,體側則有1條黑色縱紋。主要分布於河川中游的淺瀨、深流、深潭,喜歡棲息在河流底部石礫上。群體棲息覓食,以藻類、水棲昆蟲為食。 臺灣馬口魚
學名: Candidia barbata (Regan)
體側中央自鰓蓋後方有一條稍寬的藍黑色縱帶,成熟的雄魚腹部、頭部下側、胸鰭、腹鰭都呈鮮紅色,非常豔麗。常分布於河川中游支流與主流交會河段的淺流、淺瀨、深潭。喜歡冷溫水域,泳力強,善躍泳,雜食性。 高身鏟頜魚
學名: Scaphesthes alticorpus (Oshima)
又名高身魚固魚,成魚身體高而長,眼睛瞳孔周圍為銀白色,鰓蓋下緣、胸鰭、腹鰭與臀鰭均為粉紅色,側線下之腹側為淡紅色。分布於南部與東部的河川,喜歡水流湍急、流量大的河段。以附著在石頭上的藻類與水棲昆蟲為食。 埔里中華爬岩鰍
學名:Sinogastromyzon puliensis Liang
常貼在岩石上,腹面平坦,背部隆起,頭背部具大小不等的深褐色塊狀斑。分布於西部河川中游,具圓石、漂石底質的急湍河段。底棲性,以附著在石頭上的藻類與水棲昆蟲為食。

臺灣的特有無脊椎動物 意象(紙雕)臺灣長臂金龜 作者:洪新富
動物以脊椎骨的有或無,分為無脊椎動物與脊索動物二大類。無脊椎動物即是一群身體內不具脊椎骨的動物,包含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圓形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與棘皮動物等9類,為較低等的動物,種類與數量繁多,在生態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人類所知不多。
臺灣對無脊椎動物的研究非常少,因此特有種的資料目前尚不齊全。陸生的無脊椎動物中,屬於節肢動物的昆蟲,尤其是蝴蝶,資料較完整,而節肢動物的蟹類與軟體動物的蝸牛也有一些資料。

臺灣的特有蝴蝶
臺灣的蝴蝶約有400種,分屬11科,其中約50種為特有種或特有亞種。以單位面積的種類數而言,臺灣遠超過臨近的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地,因此有「蝴蝶王國」的美譽。
但是,隨人口增加,山區土地不斷開發利用,改變了蝴蝶的棲息地。蜜源植物與幼蟲食草愈來愈少,以及農藥、外來天敵生物等威脅,致蝴蝶數量正快速減少。因此過去大量採集,以製作標本、裝飾品外銷的盛況已不再,而寬尾鳳蝶等臺灣特有種蝶類數量日稀,這種狀況實值得大家深思。
圖片
雙環鳳蝶雌蝶
Papilio hoppo
Matsumura
臺灣波紋蛇目蝶
Ypthima multistriata Butter 大紫蛺蝶
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Shirozu
臺灣黃胡麻斑蛺蝶
Sephisa daimio Matsumura 曙鳳蝶
Atrohpaneura horishana (Matsumura)
臺灣黑燕小灰蝶
Tongeia hainani (Bethune-Baker)
蝴蝶的特徵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tterfly


蝴蝶是昆蟲的一員,屬鱗翅目。蝴蝶的身體由幾丁質外骨骼所構成。成蝶與其他昆蟲一樣,可分為頭、胸、腹3部分,具6隻腳,2對翅膀。與蛾類最大的不同點,觸角為棍狀或球桿狀,停棲時翅膀常閉合直立,或偶而搧動。

butterflies are one kind of insects that belong to the order of Lepidoptera. Their body are structure of the chitin. Audlt butterflies just like others insecents, they all have six legs and three body parts- a head, a thorax, and an abdomen,and two pairs of wings. Compaired with moths, butterflies' antennaes are stick-shaped or club-shaped, and they usually rest with their wing folded up or sometimes fanned.


蝴蝶的身體結構 the structure of butterflies

以紅星斑蛺蝶為例(蛺蝶之足已退化為4足)。for the examples of Hestina assimilis formosana (Moore)(the fritillary had
degenerated to four legs.)

圖之文字:複眼 胸部 觸角 頭部 口器 足 腹部 前翅 翅室 翅脈 後翅

compound eye (複眼) thorax(胸部) antennaes(觸角) head(頭部) mothparts(口器) leg(足) abdomen(腹部) forewings(前翅) wing cell(翅室) wing vein (翅脈) hindwings(後翅)


寬尾鳳蝶(模型)Broad-tailed swallowtail butterfly


學名:Agehana maraho Shiraki & Sonan

大型鳳蝶。展翅約10公分;後翅中室有一白色斑紋,外緣有一排緋紅色的弦月紋,尾狀突起特別寬大。分布於宜蘭、中部、南部高山地區。幼蟲取食樟科臺灣木察樹,成蝶出現於春夏之際。因棲息地遭破壞、幼蟲食草減少,數量稀少,現列為保育類動物之一。
蝴蝶的一生
蝴蝶的生活史為完全變態,一生有卵、幼蟲、蛹、成蟲等4個階段。由毛毛蟲到飛舞的蝶影,充滿了危險、艱辛與傳奇。
The Broad-tailed swallowtail butterfly is a large swallowtail with a wingspan of 10cm and one white line on its middle cell of hingwings.they have a series of red, crescent-shaped markings on the outer margins of their wings. its tail is large. its distributtion is around the high mountains of Ilain, Taiwan middle area, and south area.
長臂金龜Formosan long-armed scarab

圖片
寬尾鳳蝶卵
寬尾鳳蝶幼蟲食草 ─ 臺灣木察樹
蛹 孵化
寬尾鳳蝶
終齡蟲 吃卵殼
三齡蟲
四齡蟲
蝴蝶的一生 ── 以珠光鳳蝶為例(影片旁白略)
本節目與「珠光鳳蝶」影片距離非常近,音量無法再調大,以免2節目互相干擾,因此請靠近一點,或請觀看字幕。未盡理想之處,敬請見諒!

臺灣的特有鍬形蟲
臺灣的鍬形蟲約有50種,其中約20種為特有種或特有亞種,而陸續還有新種或新紀錄種發表,種類數將可能再增加。
鍬形蟲的幼蟲大多啃食朽木,成蟲則吸食樹汁、果實。鍬形蟲的覓食、求偶、交配、幼蟲成長都在森林裡,因此有森林的地方就有鍬形蟲棲息。森林愈大,植物種類愈複雜,人類開發愈少的地方,鍬形蟲的種類與數量也愈多。保護原始森林,就能保育鍬形蟲。
鍬形蟲的特徵
鍬形蟲與蝴蝶一樣,也是昆蟲的一員,因此鍬形蟲成蟲身體也是分為頭、胸、腹3部分,並有6隻腳,2對翅膀。
鍬形蟲屬於鞘翅目,常見的金龜子、獨角仙、天牛等甲蟲也都是鞘翅目,因此鍬形蟲外形與牠們都很像,成蟲最大的區別就是觸角。
長角大鍬形蟲
學名:Dorcus schenklingi Mollenkamp
雄蟲大顎修長,中央內齒位於前端約二分之一處。分布於海拔500至2,000公尺的山區。夜晚具趨光性。由於族群數量不多,為保育類昆蟲。
鍬形蟲的身體結構(浮雕模型)
模型之字:長角大鍬形蟲雄蟲背面(放大約5倍) 頭楯 ?節 脛潔 上翅(翅鞘) 大顎 觸角
前腳 中腳 後腳 長角大鍬形蟲雄蟲腹面(放大約5倍) 轉節 基節 腹部 前胸腹板
中胸腹板 後胸腹板
鍬形蟲的種族繁衍與生活史
鍬形蟲是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因此一生有卵、幼蟲、蛹、成蟲等4個階段。但不同種類的鍬形蟲,各階段的生活狀況都不一樣,由於目前這方面的研究不多,至今仍有許多謎。
一般常見的鍬形蟲在樹幹上吸食樹汁,因此雄蟲憑著靈敏的嗅覺,就在樹林間尋覓對象交配。
受孕後的雌蟲將卵產在朽木,以便幼蟲孵出後,便能啃食朽木。幼蟲成長、蛻皮,然後進入蛹期,再羽化為成蟲。
圖片
長角大鍬形蟲的卵及孵化。
長角大鍬形蟲幼蟲。
長角大鍬形蟲的蛹。
臺灣的鍬形蟲(影片略)

臺灣的特有招潮蟹
招潮蟹屬於沙蟹科,臺灣的招潮蟹約有10種,其中臺灣招潮蟹為特有種。招潮蟹大多棲息在潮間帶與紅樹林沼澤區,幼體在海中隨浪浮游成長。而招潮蟹最引人注意的,是雄蟹具有大小不同的蟹腳,當揮動大螯時,趣味十足,如同在演奏小提琴般,因此英文稱為提琴手蟹(fiddler crab);雌蟹則只有一對小螯腳。雄蟹揮舞大螯,有「吸引雌蟹來洞穴交配,並且趕走其他雄蟹」的用意,也就是說,大螯腳是用來防禦、恐嚇、打鬥與求偶的;而小螯腳用來刮取細土,以取食土中的有機碎屑、藻類與線蟲等。濾食後的砂粒食渣再由小螯取出,棄置地上,稱為「擬糞」,因此有招潮蟹的泥灘地,總是布滿小土粒。
雄性招潮蟹的身體構造(浮雕模型)
背面
模型之字:不動指 可動指 額區 胸節 長節 座節 底節 後緣 背甲 指節 前節 長節 腕節 掌節
腹面
模型之字:掌節 腕節 長節 腕節 前節 指節 座節 基節 底節 腹部 長節 腕節 掌節 小?足 口前部


臺灣招潮蟹
學名:Uca formosensis Rathbun
臺灣招潮蟹的背甲為黑褐色;大螯兩指節純白色,前半部如剪刀狀,幾乎水平密合,掌部黃褐色,上面散布許多小顆粒。主要分布於新竹香山、大度溪口及曾文溪口。常出現在高潮稍易乾燥處,且會在洞口砌築高塔,但高聳的土塔常被潮水沖垮,臺灣招潮蟹膽怯而警覺性高,受驚擾後馬上躲入洞中,因此觀察牠要有耐心,安靜的在洞口等待。
圖片
臺灣招潮蟹雌蟹背部為黑褐色。
臺灣招潮蟹雄蟹大螯兩指前半部可以密合。
臺灣招潮蟹洞常有土球堆砌成的高塔。

臺灣特有的絨螯蟹 ── 臺灣絨螯蟹
學名:Eriocheir formosa Chan, Hung et Yu
就是過去俗稱青毛蟹的直額絨螯蟹。為淡水蟹類,屬方蟹科,是臺灣特有種。背甲暗綠色,螯腳掌部的絨毛只長在外表面,額緣平直,沒有額齒。分布於臺灣東部的河川,但以南澳溪最出名,故有人稱牠為南澳毛蟹,泰雅語稱「嗎浪」。喜歡湍急的水流,白天躲在石塊或岩縫中,夜間用特化的淺匙狀螯足指端,刮食石頭上的藻類。
臺灣絨螯蟹是洄游性的蟹類,但生殖洄游期與其他的絨螯蟹不同。成熟的雄、雌蟹於春季降海產卵繁殖,幼體在海中成長至大眼幼蟲,再於夏季往河川上溯,成蟹在河川中、上游棲息。具有極高的經濟與學術價值,但由於棲息地遭破壞、水質受污染等,加上不當捕捉等,已嚴重威脅種族的延續。
圖片
臺灣絨螯蟹的棲息地南澳南溪。
臺灣絨螯蟹放大模型
雌蟹(約2.5倍) 大眼幼蟲(約40倍)

台長: Luvox
人氣(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