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08 11:19:49| 人氣3,100|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鏡到底

推薦 1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場活動從頭至尾,可以一鏡到底嗎?就是單一鏡頭,從頭拍到活動結束。

 







從千禧年開始,上人為了感恩長期護持慈濟的會眾,每年在歲末年終舉辦社區歲末祝福。除了表達衷心的感恩,更傳遞了一年來慈濟在慈悲喜捨路上,透過各種演繹及大藏經讓會眾們了解,慈濟做了什麼?

 

第一年屏東區的社區歲末祝福總計十九場,從屏東市區遠至最南端的恆春,甚至出海到小硫球。藉用各鄉鎮各級學校的禮堂或操場,舉辦莊嚴溫馨的社區歲末祝福活動。

 







早年在「慈濟快樂兒童精進班」擔任文書與影視志工期間,不時提醒自己的是,這拍照雖然只是按快門的「靈犀一指」更是一項修行。

 

當年底片機時代,估算過每按一次快門,它的成本大約是十塊錢。但是背後還有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修行成本,這卻是無法估算。

 

在活動中大家都希望留下身影,但是諸多的「元素」與因緣巧合,這就考驗了手持媒材志工的修行了。幾年前寫過關於,為何只拍她不拍我,這兒就不再贅敘。

 









超過十年拍攝社區歲末祝福活動,也為了「方便」而添購與更換了不少相機和鏡頭,期盼在一場活動中單機出門一鏡到底。

 

活動的拍攝包中景、大景和特寫鏡頭。相機是活動性超強的媒材,但是在數位科技蓬勃發展中,數位攝影機大幅降價與多人使用的狀況下,攝影機和像機之間無疑有一條無形的鴻溝在發展。

 

在各有特色各有差異的狀況下,也發展出各不相讓的遭遇。但是誰都無法一機一鏡到底,完整拍下一場完整的活動紀錄。

 

早在十年前個人已經將攝影機撇下,專心在於「瞬間凝動」的感動上。當然最期盼的還是在於能,單機一鏡到底,但是還是那句話:「這是無可能的代誌(閩南語)。」

 















個人出門通常會帶兩部相機,一部廣角鏡,一部300mm的長鏡頭。畢竟現場更換鏡頭有諸多的不便,更容意錯過「可遇不可求」或「突發性」難以逆料的畫面。

 

但是如此這般披掛上陣就「百事OK使命必達」了嗎?

 









坦白說,可以使命必達或許在修行路上就有缺陷。

 

想想看,一場莊嚴溫馨的活動中,某個人影滿場奔飛的出現,有時又得和攝影機卡位,如此這般的如此這般,是與人結怨還是與人結緣呢?

 

元月五日上午耆老村九如共修處、晚間林邊社區在林邊國中,各有一場社區歲末祝福活動。

 

如同以往,單人雙機雙鏡披掛上陣。

 

九如共修處,場地不甚寬敞,和各地的共修處和分會一樣,沒有制高點、燈光大都逆光直攝鏡頭,這一回帶的是Nikon D200D800

 

慘事於是就如此這般的發生了。

 











D200D800是性能完全不同的機器,在D200已經熟悉的習慣動作和光圈快門概念,在D800完全行不通。更慘的是,D200D800的快門轉換是完全相反的。

 

所幸,這回把D800LED視窗打開了,可以隨時發現狀況,但是卻造成「慢半拍」的痛苦。

 













元月六日,新圍共修處屏東最後一場社區歲末祝福,這一場真的是單機單鏡從頭至尾。

 

全幅D800加上18-35mm鏡頭,在超高ISO的協助下,果真拍 攝是相當順利與圓滿的。

 



















新圍共修處當初啟建時,或許設想不夠周全?除了啟用當年在靜思堂內舉辦社區歲末祝福,直到今日所有活動全在靜思堂外進行,這也意外的讓攝影者有了「制高點」。

 

有了制高點,卻也彰顯出所謂的的「團隊合作」的修行課題。

 

活動中但見攝影者,忽高忽低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的閃著閃燈,在一般人的眼裡這又會是如何的看法呢?

 

























活動不是為了紀錄,但是活動卻需要留下歷史的足跡。

 

在影視志工愈來愈多發心立願者的狀況下,真的需要有人承擔統籌安排,志工在領到任務後,就在定點專心拍攝不容錯過的畫面。

 

在當年相機不怕錄影機的太陽燈,在今日數位攝影機卻怕相機的閃光燈。但是錄影機已經進化到多機作業,相機卻仍停在滿場竄飛顧此失彼的狀態。

 

真的無法單機一鏡到底嗎?

 



事實上可以的,活動正式開始後人員依計畫安排,於定點「作業」其實「單機一鏡到底」是絕對可能的,唯一需要的是一位能妥善安排的智者領眾與善於配合的「慧」眾。

 

智者領眾慧者配合,一場活動不僅靈犀一指與眾中修行,都能有長足的進步。事後的分享與討論更是長足進步的動力,這也目前大家最需要的「維他命」了。(2013.01.06夜)

台長: Tellme
人氣(3,100) | 回應(7)| 推薦 (1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走在慈濟路上 |
此分類下一篇:好冷的一天
此分類上一篇:下班聚餐

荷塘詩韻 二
勞力 勞心 小小不足在讀者眼中仍是完美。

匠心獨運,讓活動顯影,更多人可以間接感受,

也是功勞一件。
2013-01-08 12:23:20
版主回應
感恩您的鼓勵
2013-01-08 22:44:03
許老爹
早期拍照
除了拍上人不用閃光燈外
愛怎麼閃就怎麼閃
現在聽說某區規定佛堂禁用閃光燈
莊嚴的念佛共修當然不要用閃光燈
聽說連動態的也禁用
對這我只有六個字──
簡直莫名其妙
2013-01-08 13:36:26
版主回應
十年前我就有這種感覺 一切以錄影為主
這是不爭的事實 只要隨師隊伍中沒有相機
那 拍照的志工就全都收起啦涼乾了
很多"專家"都會自做主張
去年經藏演繹時 屏東就有位師姊說 十八歲以下不准看 因為 夢歷六道那段有血腥畫面
嘿那大愛幼兒園的小小菩薩不是現場的妙音?
說穿了 真得比x還不如啦
2013-01-08 13:58:56
許老爹
影片和相片各有其歷史價值
但影帶終究沒相片方便
想看就可看
兩年前的某營隊
相片檔早就做好了
因為圓緣片另有專人拍
某區浩浩蕩蕩影視人員拍了幾天的活動片
拍完帶子一丟就拍拍屁股走了
到現在還沒有人看過
說不定帶子早就不知放哪去了
2013-01-08 15:54:35
版主回應
"專家"通常不會這樣想的啦
2013-01-08 16:17:38
盈盈
.
 這篇充滿感動。
 
 鏡頭抓到的活動點滴,幅幅流露虔誠真情,
 看著照片都能感受到現場溫度;

 掌鏡者的思維也觸動人心,
 往圓滿處進步的想望、
 對於智者與慧者在搭配上的建議,
 都很了不起。

 給你掌聲,很用力的!

.
2013-01-08 22:06:01
版主回應
感恩您的鼓勵
2013-01-08 22:39:50
Samatha
還是依一句: 師兄律己甚嚴
修行的路上本應如此
攝拍的心得 各有要求也應當 !

我們純欣賞就幸福啦 !

早安
2013-01-09 08:26:46
吉米布萊特
一鏡到底=一景到底..
然後多鏡作業..
這已經是電視台轉播的方式嘍..ㄎㄎㄎ
2013-01-09 10:20:15
版主回應
早在十年前 空間不大 人員不足 的狀況下
我們活動錄影就採 AB-load的方式
現在更是多機作業 執鏡人員戴耳mic 有導播指揮 一次ok完成 錄影 事後剪輯很方便
照相當然也可以 只是沒有導播 因此 安排在定點的志工心量要夠大
不然像花蓮 的靜思堂的 講經堂 國議廳 根本無法讓志工 如此飛奔...的
2013-01-09 10:29:17
菲菲
讓人感動的畫面鏡頭
2013-01-09 12:00:39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