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10 08:36:21| 人氣1,98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來去佳暮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得二十多年前和朋友上過霧台鄉的最高點
十多年前也和人醫會上過霧台義診之後幾年也常帶著孩子們上霧台看山景

 

不過今天上霧台卻一路的陌生好像路不對了從三地門開始就一頭霧水的搞不清楚方向太久沒來了吧?

 

昨天長治百合部落完成入住啟用典禮央廣的人文真善美工作室也撤站了正忙著修改報導文稿正想明日不必再到工地可以有充份的時間來完成晚間載著老媽上街突然接到潘明原來電說:「明日要跟張仁傑上山採石板,要去補幾個畫面,李委煌、林炎煌都要去,你去不去?」

 

有車可搭,有風景可看,怎能不去?回到家趕緊將文稿整理好上傳,準備明日「遊山玩水」囉。

 

一早,其實也沒多早。到百合部落園區已經六點半了,跟著張仁傑的卡車來到隘寮溪畔才發現,原來繁仔寮就在三地門邊而已!本來就在這裡,只是開了大馬路加上好久沒來因此忘了!

 

潘明原問說:「上霧台是左邊還是右邊?」「左邊到賽嘉應該是右邊!」「右邊又有叉路!」「還是右邊吧?」

 

真的好久沒來了,坐在副駕駛座當「人肉GPS」真的有點信心不足!

 

在檢查哨,張仁傑說:「路只有一條...」他要先走了,要我們小心慢慢開。

 

路當然只有一條,不過八八風災之後,這條路不知成了怎樣的路?

 

檢查哨的警員碎碎唸的說:「路不好走啦,這種轎車恐怕爬不上去!」

 

潘明原在辦登記,個人和林炎煌卻是忙著「隨手亂攝」山崩石落的場景尚未出現眼前美景先拍個痛快。

 

行程踏上佳暮而來!說真的雖然去過霧台、好茶,但是「佳暮」這個村名,直到百合部落園區動土才弄清楚有這個部落名稱。

 

一路山清水秀,今天雲層不厚但陽光也不強,山的崚線隨著山嵐霧氣起伏,隱隱約約若隱若現。林炎煌說:「好景色不拍,對不起老天。」就這樣一路走走停停,只是抬頭可見遠山含笑,低頭看路可是崎嶇難行!怎會這樣?這是路嗎?

 

路是人走出來的沒錯!但怎是碎石路呢?大小不一尖銳突出大小石頭,讓車輛走起來巔跛不已,這不是原來的路吧?當年來時,雖然路不寬也有碎石崩落卻不是這種狀況,當然這是八八風災造成的餘殃災況。

 

路,已不是原來的路了。

 

到了新佳暮又是叉路,一條往上一條往下。該走那一條?其實十多年前來時,也曾在這兒躊躇過、也問過。不過,此刻真的沒有信心說往上或往下。

 

張仁傑來電說:「走下面那條路才對!我看到你門了!」看到?在那兒呀?

 

「我在對面啊!」對面山腰有個村落,但是對面隔著深深的山谷呀!原來這兒是新佳暮「對面」是舊佳暮

 

往下繞過碎石滿佈的谷底,往上時遇見一位原住民朋友趕緊問路,前面叉路那邊往舊佳暮?

 

您道這位大哥怎麼說?

 

「哈!這裡是工地啦,往上就是啦!」

 

好在叉路一條往上一條往下。

 

終於進了舊佳暮,車子直行進了一所廢棄國小的操場。張仁傑和他的頭目老婆柯銀花,已在此候駕多時了。

 

整個舊佳暮靜悄悄。只見到兩位原住民朋友還住這兒,真是「人聲寂靜」呀!處處可見的是,百合花和百步蛇的圖騰,「蛇」與「花」都是栩栩動人。

 

據說,這些圖騰只有頭目的家才能使用,張仁傑指引了大頭目的石板屋讓我們見識見識。果然簷下鏤刻者好幾尾「百步蛇」心裡想著:「這蛇若是真蛇?有人敢住嗎?」

 

大頭目的石板屋果真傳統,完全由石板堆疊,連屋頂也疊蓋著石板。各色的圖騰花飾讓人眼花撩亂,只可惜竟然加上了不鏽鋼的鐵窗,這也太突兀了吧!

 

傳統真的可以改變,也可以變化應用。傳統又是什麼呢?大頭目的石板屋隔壁人家蓋的西洋樓沒有石板,屋面貼的是磁磚。若不說這兒是霧臺鄉佳暮村(舊),這完全是平地漢人的建築呀!除了屋頂的碟型天線還噴上百合圖案外,幾乎找不到任何一樣原住民傳統圖騰。

 

這一戶人家應該是突破傳統的石板建築,黑黝黝的建築是鋼筋混泥土的建構,地板、牆面以平地漢人的建築方式,貼上大理石板一般方正大尺寸的石板,再鎖上不鏽鋼長鏍絲釘,最後漆上黑漆。能說它不是石板屋嗎?

 

好幾處歐風建築也都如此建構,這算是傳統的突破嗎?只不過是否也像平地的房子打地基呢?傳統石板堆疊的房舍應該沒有打地基吧?

 

記得二十年前上霧台時,進到朋友的石板屋,他曾說過祖先就立葬埋在大廳石板坐椅的下方,那個位置也是將來新娘坐的位置。此事若為真,那石板屋應該沒有打地基。

 

事隔二十多年的今天,似乎沒再聽說有人如此埋葬祖先。或許有也說不定,或許這正是原住民無法放棄祖靈遷居山下的牽絆吧?天曉得我亂猜的!

 

其實,在舊佳暮大頭目的家門前往新佳暮眺望,這方的山下就看得許多屬於教徒的墳墓,所以什麼是原住民的傳統?傳統又是什麼?

 

這兒有許多以機械切割方正的石板,張仁傑與妻子所找的石板則是切割後,丟棄在廢棄國小後方的的廢材。

 

張仁傑要這將這些廢材運回永久屋布置庭院做成石板椅,上星期曾和他聊過,將來可以大家圍坐在院子裡看星星聊天說故事,張仁傑還說可以泡茶。

 

泡茶?原住民的傳統應該不是泡茶。三個月的人文薰陶讓酒精飲料變成泡茶,看著柯銀花原本紅汁斑斑的雙唇潔淨了許多,仍然咀嚼的嘴裡可是白色的口香糖!

 

從這兒遠眺新佳暮山清水秀山巒疊翠,可惜右方正是八八水災後崩塌的地方,黃色礫石中有塊白色的色塊那是什麼呢?穿過長鏡頭,視覺上它似乎是一棟房子的屋頂?

 

雲層突然變厚了,雖然當地人說這還不至於下雨,基於大雨中癱路難行,大家商量後還是決定提早下山。

 

回到新佳暮,遇見了張仁傑在岡山上班回來整理屋子的姪子,也遇見了賴義仁和陳玲美的夫婿柯正光。

 

今天新當選的村長宴客,許多八八臨工和入住鄉民都趕回來了。就像昨天入住,許多外地的族人親戚也都趕來祝賀一般相當的熱鬧。

 

早上上來是若走上方的路,盡頭正是柯正光的家,再往前則摔落谷底了。在舊佳暮看到的那塊白色的色塊,正是柯正光的對門鄰居,也是張仁傑親戚的房子。

 

八八風災時,山坡坍塌了整棟房子也跟著崩塌。還留在上方的房子正如大陸的懸空寺一般地基外露,只是開門無路可走,兩座窗戶正如吃驚瞪大的雙眼一般,驚恐無助!

 

這樣的土地該是休息的時候了吧?路一再開挖土方一在崩塌,有必要再挖嗎?

 

扒開房舍前的花草地基就掏空外露,門前的小路已經出現裂縫,誰能保證下一戶坍到山谷中的房子,不是這一戶或那一戶呢?

 

生命誠可貴生命沒了,山河再美麗也只留給活人看,傳統再珍貴或許也無法傳襲吧?(99.08.07

台長: Tellme
人氣(1,982) | 回應(1)|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走在慈濟路上 |
此分類下一篇:記「觀月橋畔」開張
此分類上一篇:山南山北走一回

(悄悄話)
2013-11-28 12:43:52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