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1-20 00:20:20| 人氣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2年四月隨筆文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2年 4月28日(sun) 就要畢業了~:)
這些天,很是忙碌。
再過幾個星期,就要停課了!
接著就是畢業考,考完後也沒多少課,
之後應該就會有更多時間利用了。
趕緊利用僅剩的時間把事情給一一完成,
很多自己預設的目標,
也讓最後的大學生活有個美好句點和難忘過程。
天氣很熱,想到很多事!
去年的暑假,去去年的暑假,
再去去年的暑假,...聯考結束後的那個暑假,
呵呵~只是時間不會回到過去!也不需要回到過去!
我認為在當下這一刻好好享受和運用,這就夠你回味感覺了。
在還沒脫離學生身分前,仍想極力抱有這當學生的權利和幸福。
畢業後,那就要有不一樣的改變和作為。
表現出個人專長和特質,來取得競爭優勢。
嗯...就要畢業了~:)



2002年 4月24日(wed) 時代選擇,選擇時代
國之將亡,必也妖孽。
時局動盪不安,英雄匪寇群起而興!
讀史,鑑往可知來。
宏觀空間時間的清楚概念,
讓一切事物變化,顯得平淡無奇。
世易時移,所有眼前的事物只是換了型態再次發展罷了。
我覺得這個時代很棒!雖然很亂~
科技開創無限可能,人類追求各種極限,
會有如果假設的念頭,但我覺得在這當下是最美好的永恆。
所有很棒的年代都想嘗試經歷,但絕對要能夠自由抽離。
當個純粹的旁觀者,會比較灑脫自然放的開。
雖然這樣經歷的感覺會不純然,但至少我可以清靜思考。
再做下一步的理性判斷、能量運轉。



2002年 4月23日(tue) 深感
要活得不失自信、不失尊嚴和格調。
個人生活融入社會集體,無奈挫折終難避免。
要懂得生存之道,有所進、有所退,
眉頭深鎖之餘,腰桿絕對要挺直,
身段柔軟之時,格調絕不可妥協。



2002年 4月22日(mon) Subject: 清大電機教授一篇短文
-----------------------------------------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
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
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
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
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

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
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
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以聯考為例:
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
一向穩上建國的乙不小心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
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
好像甲,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
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
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
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
僥倖考上的人畢竟只是僥倖考上,
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
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
絕不會因為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
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
所以,三年後乙順利的考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
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
而乙又有什麼好傷心?
同樣的,今天念清大動機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念成大機械的高,可是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的好?
仔細比較甲與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不會因為一時的際遇而終止增或減。
聯考排名只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部同學談生涯規劃,
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再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
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考研究所。
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
剩下的只有片段的"際遇",
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光榮或悲哀的)時刻!
但是,容許我不厭其煩的再重複一次:
生命的真相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這是偶發的際遇無法剝奪的),而不是一時順逆的際遇。
如果我們能看清楚這個事實,
生命的過程就真是"功不唐捐",
沒什麼好貪求,也沒什麼好焦慮的了!
剩下來,我們所需要做的無非只是想清楚自己要從人生獲得什麼,
然後安安穩穩,誠誠懇懇的去累積就是了。
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從一進大學就決定不再念研究所,
所以,大學四年的時間多半再念人文科學的東西。
畢業後工作了幾年,才決定要念研究所。
碩士畢業後,立下決心:從此不再為文憑而唸書。
誰知道,世事難料,當了五年講師後,
我又被時勢所迫,整裝出國念博士。
出國時,一位大學同學笑我:
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回國了,你現在才要出去?
兩年後我從劍橋回來,覺得人生際遇無常,莫此為甚:
一個從大一就決定再也不鑽營學位的人,
竟然連碩士和博士都拿到了!
屬於我們該得的,哪樣曾經少過?
而人生中該得與不該得的究竟有多少,我們又何曾知曉?
從此我對際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
當講師期間,有些態度較極端的學生會當面表現出他們的不屑;
從劍橋回來時,卻被學生當做不得了的事看待。
這種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實都是好事者之言,
完全看不到事實的真相。
從表面上看來,兩年就拿到劍橋博士,這好像很了不起。
但是,在這"兩年"之前我已經花整整一年,
將研究主題有關的論文全部看完,並找出研究方向;
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時間做控制方面的研究,
並且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中發表論文。
而從碩士畢業到拿博士,期間七年的時間我從不停止過研究與自修。
所以,這個博士其實是累積了七年的成果,
(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學門的時間,也至少有五年),
根本也沒什麼好驚訝的。
常人不從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來看待生命因積蓄而有的成果,
老愛在表面上以斷裂而孤立的事件誇大議論,
因此每每在平淡無奇的事件上強做悲喜。
可是對我來講,每當講師期間被學生瞧不起,
以及劍橋剛回來時被同學誇大本事,都只是表象。

事實是:
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時點點滴滴的累積。
拿碩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時刻裡這些成果累積的外在展示而已,
人生命中真實的累積從不曾因這些事件而終止或加添。
常有學生滿懷憂慮的問我:
"老師,我很想先當完兵,工作一兩年再考研究所。這樣好嗎?
""很好,
這樣子有機會先用實務來印證學理,
你念研究所時會比別人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
""可是,我怕當完兵又工作後,會失去鬥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
""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
""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會像念大學時一樣茫然,
因此念的不甘不願的。
""那你還是先去工作好了!
""可是。。。。。。。

我完全會可以體會到他們的焦慮,
可是卻無法壓抑住對於這種話的感慨。其實,
說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兩年研究所加兩年工作,
以便加深知識的深廣度和獲取實務經驗。
先工作或先升學,
表面上大相逕庭,
其實骨子裡的差別根本可以忽略。
在"朝三暮四"這個成語故事裡,
主人原本餵養猴子的橡實是"早上四顆下午三顆",
後來改為"朝三暮四",
猴子就不高興而堅持改回到"朝四暮三"。
其實,先工作或先升學,
期間差異就有如"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
原不值得計較。
但是,我們經常看不到這種生命過程中長遠而持續的累積,
老愛將一時際遇中的小差別誇大到攸關生死的地步。
最諷刺的是:
當我們面對兩個可能的方案,而焦慮的不知何所抉擇時,
通常表示這兩個方案或者一樣好,
或者一樣壞,
因而實際上選擇哪個都一樣,
唯一的差別只是先後之序而已。
而且,愈是讓我們焦慮得厲害的,
其實差別越小,愈不值得焦慮。
反而真正有明顯的好壞差別時,
我們輕易的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可是我們卻經常看不到長遠的將來,
短視的盯著兩案短期內的得失:
想選甲案,就捨不得乙案的好處;
想選乙案,又捨不得甲案的好處。
如果看得夠遠,人生常則八,九十,短則五,六十年,
先做哪一件事又有什麼關係?
甚至當完兵又工作後,再花一整年準備研究所,又有什麼了不起?
當然,有些人還是會憂慮說:"我當完兵又工作後,會不會因為家累或記憶力衰退而比較難考上研究所?"
我只能這樣回答:一個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兩個可能:或者他不夠聰明,或者他的確夠聰明。

不夠聰明而考不上,那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假如你夠聰明,還考不上研究所,那只能說你的決心不夠強。
假如你是決心不夠強,就表示你生命中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其重要程度並不下於碩士學位,而你捨不得丟下他。
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無須感到遺憾。不是嗎?"
人生的路這麼多,為什麼要老斤斤計較著一個可能性?
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運:
高中考兩次,高一念兩次,大學又考兩次,
甚至連機車駕照都考兩次。
畢業後,他告訴自己:
我沒有人脈,也沒有學歷,只能靠加倍的誠懇和努力。
現在,他自己擁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數千萬。
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不順利,而在事業上順利,這是常見的事。
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被名校拒絕而連帶失去他的才華,
只不過要另外找適合他表現的場所而已。
反過來,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太順利,
也難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創業,而只能乖乖領薪水過活。
福禍如何,誰能全面知曉?
我們又有什麼好得意?又有什麼好憂慮?人生的得與失,

有時候怎麼也說不清楚,
有時候卻再簡單不過了:
我們得到平日累積的成果,
而失去我們不曾努力累積的!
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別人比成就,
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
功不唐捐,
最後該得到的不會少你一分,
不該得到的也不會多你一分。
好像是前年的時候,
我在往藝術中心的路上遇到一位高中同學。
他再南加大當電機系的副教授,被清華電機聘回來給短期課程。
從高中時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願上台大電機後,
四年都拿書卷獎,相信他在專業上的研究也已卓然有成。
回想高中入學時,我們兩個人的智力測驗成績分居全學年第一第二名。
可是從高一我就不曾放棄自己喜歡的文學,音樂,書法,藝術和哲學,而他卻始終不曾分心,因此兩個人在學術上的差距只會愈來愈遠。
反過來說,這十幾二十年我在人文領域所獲得的滿足,
恐怕已遠非他所能理解的了。
我太太問過我,
如果我肯全心專注於一個研究領域,是不是至少會趕上這位同學的
成就?我不這樣想,
兩個不同性情的人,註定要走兩條不同的路。
不該得的東西,我們註定是得不到的,
隨隨便便拿兩個人來比,
只看到他所得到的,
卻看不到他所失去的,
這有什麼意義?
從高中時代開始,
我就不曾仔細計算外在的得失,只安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不喜歡鬼混,願意花精神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
我不能放棄對人文精神的關懷,會持續一生去探討。
事實單單純純的只是:
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時生命中真實的累積,
而不在乎別人能不能看到我的成果。
有人問我,既然遲早要念博士,當年念完碩士早出國,
今天是不是可以更早升教授?
我從不這樣想。
老是斤斤計較著幾年拿博士,幾年升等,
這實在很無聊,完全未脫離學生時代"應屆考取"的稚氣心態!
人生長的很,值得發展的東西又多,何必在乎那三,五年?
反過來說,有些學生覺得我"多才多藝",生活"多采多姿",好像很值得羨慕。
可是,
為了兼顧理工和人文的研究,
我平時要比別人多花一倍心力,
這卻又是大部分學生看不到,也不想學的。
有次清華電臺訪問我:
"老師你如何面對你人生中的困境?"
我當場愣在那裡,怎麼樣都想不出我這一生什麼時候有過困境!
後來仔細回想,才發現:
我不是沒有過困境,
而是被常人當作"困境"的境遇,
我都當作一時的際遇,不曾在意過而已。
剛服完兵役時,
長子已出生卻還找不到工作。
我曾焦慮過,卻又覺得遲早會有工作,報酬也不至於低的離譜,
就不曾太放在心上。
念碩士期間,家計全靠太太的薪水,省吃儉用,
但對我而言又算不上困境。
一來,精神上我過的很充實,
二來我知道這一切是為了讓自己有機會轉行去教書(做自己想做的事)。
三十一歲才要出國,而同學正要回系上任教,
我很緊張(不知道劍橋要求的有多嚴),卻不曾喪氣。
因為,我知道自己過去一直很努力,
也有很滿意的心得和成果,只不過別人看不到而已。
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從不在乎外在的得失,
也不武斷的和別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內在真實的累積。
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確實了解到: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有劇烈的起伏。
同時我也相信:
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
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增加。
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
那麼人生於你也會是寬廣而長遠,
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困境",
也沒有什麼好焦慮的了。
------------------------------------
這是朋友傳寄給我的文章,看了很有感覺。
放在這和大家分享也寫了點自己的想法!
------------------------------------
嗯~
很受用很棒的文章!
自己也曾反覆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妳我也可能曾經面對過這樣的掙扎。
即將畢業的我,也早已決定順其自然地畢業!
不是要當兵,就是先工作一段期間。
我不會討厭唸書充實自己,
但我已經不想為了追求文憑而急著考取研究所。
相信工作一段期間後,我會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猶豫不決惶恐不定,這是難免的必經過程。
人生正如這篇文章教授所言,
這是個長期累積的過程,
不會因為單一事件而毀滅或解救一個人的一生。

淡然處之,自若面對。
我現在的心情就是這樣!
很高興看到這封文章更加確定自己所想無誤,所做正確。
:)



2002年 4月22日(mon) #*%$@
壓力來自於絕對的自我要求。
你會想著做很多事,有著很多的理想和計劃,
時間對你來說,永遠不夠用。
玩樂對你而言,只是生活上聊備一格的小事。
甚至對你來說,有點浪費時間。
不過,逼自己太緊會感到有些疲倦和煩心。
會什麼事也不想做,寧可兩眼無神地發呆坐著。
需要這樣的方式讓自己喘息放鬆一下!
做到了極端就會有著極端的反應,沒有太多人瞭解你,
而你需要更加認識自己。去做適度的調合~




2002年 4月21日(sun) 創意思考
你(妳)覺得什麼算是創意?!
讓你產生共鳴和感覺的是創意?還是...?
有些廣告訴求很簡單,卻讓人印象深刻覺得有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百事可樂國外的廣告,
廣告情節是這樣的。
一個小孩子來到自動販賣機前,打算要買飲料。
先後投了錢買了兩罐可口可樂,之後又投了錢買了罐飲料。
你們知道他買的是什麼嗎?!百事可樂耶~
(因為沒有畫面,所以說大家要發揮一下想像力!)
小孩子身高不高,之所以先投了錢買兩罐可口可樂是為了要放在地上讓自己墊高,然後好方便按上方按鈕的百事可樂。最後小孩子拿到了百事可樂就走了,只剩下那兩罐可口可樂還放在地上。

這是個很有趣的創意表現方式!
先是捧了對方幾分鐘,讓消費者誤以為可口可樂很棒,
結果到最後咧~竟是被丟置一旁,小孩開心地拿著百事可樂走了。
廣告中沒說可口可樂不好,還曾一度讓消費者認為是不錯的呢!
只是結果卻讓人意外且印象深刻。

曾聽過老師說:
有助於他人的創意是最好的創意。
我喜歡這種簡單又有力的廣告!
創意常來自我們的生活中,
需要我們細心觀察並靈活運用。



2002年 4月20日(sat) 禮拜六...
禮拜六,一個提醒自己該下山走走的第一天。
如果今天不下山,那禮拜天一定要離開這裡,
不管去哪裡,總之不應該繼續待在山上就是了。
今天下了山,去看我高中同學Kevin的畢業展,順便聚聚聊聊。
他是上大學後依舊時常聯絡有交集的朋友,
這是很難得的情誼,真的!
大家也即將畢業,要進入另一階段的旅程。
細數自己還可規劃利用的在校時間,剩不到70天!
可以完成的事有限,我現在只求盡最大的力,剩下的就看著辦囉~
依舊習慣週末的午後,這般的生活步調,
喝咖啡看點書聽音樂打球,生活很簡單也很平淡,
不覺得無聊乏味,精神上倒是充實滿足不已呢!:)



2002年 4月17日(wed) 從nike運動精神看品牌認同
一分鐘六十秒的2002年NIKE最新廣告,
你看到多少運動在裡頭?!
慢跑、冰上曲棍球、高空跳傘、籃球、網球、足球、
飛盤、跳水、跳遠、滑雪、馬拉松、自行車、高爾夫球。
沒有對白,只有流暢舒服的音樂襯底。
一氣呵成地藉由剪接串連出NIKE的運動精神。
品牌形象讓NIKE賣的不只是商品。
價值已超越商品所能帶來的利益。
運動精神,Just Do It。
對於消費者來說,認同就這樣隨著品牌價值而衍生移轉。
行銷人員,不必再說公司的商品有多棒有多少功能!
因為這些都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認同這抽象概念,久未讀書的筆者暫時無法說清剖析。
姑且用個簡單的問題來做測試:
「你覺得你是哪一國人?!」
先不論各位的答案為何,這牽扯到國家認同的問題,
就像廣告裡頭談到的品牌認同一樣!
當你的答案模擬兩可、難以說清的時候,
認同的強度就顯得淺薄虛弱,
一旦市場上有了新品牌或者新事件發生,
你極有可能轉向做其他的選擇。

NIKE說Just Do It,
Reebok說了什麼?!adidas又說了什麼?!...
為什麼我們會對NIKE的Just Do It印象深刻?
為什麼我們記不住其他品牌說了些什麼?
這是個很值得深思玩味的大問哉。
品牌印象若未能在消費者心中佔有一席之地,
我想,要在市場中當個領導品牌,恐怕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衍生閱讀>>>
1.品牌思維(Duane E. Knapp著 袁世珮/黃家慧譯 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
2.品牌管理(Kevin Lane Keller著 吳克振編譯 華泰文化)




2002年 4月17日(wed) resume
早上快六點才睡,
因為一直在弄個人履歷的報告。
其實我不全當作報告在做,
做好一點,完整一點,
也可順便當作應徵工作的履歷和作品集。
參考了些設計書籍和雜誌,
弄得像是歌手音樂專輯一樣,
粉有感覺地:)

整理了思緒和經驗,
透過這履歷小冊,
可以讓人大致瞭解我。
面對於此,
我是充滿了恐懼卻又相當自信。



2002年 4月17日(wed) 不能再拖了~
亞卓市掛了好久!
留言版和這隨筆之前的資料暫時無法取得備分。
希望趕快修好~
不過,拖了幾天等了好久,
真怕自己愈來愈懶的寫文字隨筆,
這就不好了!
雖然這邊有擾人的廣告,
但至少這還是可以正常運作的。

嗨~我親愛的朋友們!
我要開始每天累積隨筆文字了。:)



2002年 4月 3日(wed) 符碼複製>重組>再現

生活在充滿符碼的世界裡,我們整天的工作就是將符碼作複製重組再現的工作,說來似乎挺可怕!挺弔詭的!首先,先把符碼所代表的意義學好認清就夠你花上大半輩子時間!然後再這一過程中,我們的生活意義即體現於這重組再現的蒙太奇趣味當中。此過程,將持續進行下去!


2002年 4月 3日(wed) 春假學習計劃
放假是為了做更好的學習計劃和休息利用!
連續的假期讓我可以安排一整日的訓練計劃,
也順便趕緊消化很多累積的工作和資訊。
做累了就出去打個球,動一動筋骨流一流汗。
春假是畢業前最長的一個假期。
算一算時間,實在沒有太多理由隨意浪費蹉跎!
勉勵自己努力再努力!用心再用心!

可以體會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感覺!很棒很爽~:)


2002年 4月 2日(tue) Taiwan Colors Music角頭音樂

我喜歡這樣的音樂個性,角頭音樂一直讓我覺得有台灣人音樂的驕傲。今天收到角頭音樂寄來的鳥雜誌春刊,封面是在介紹恆春兮這張新專輯唱片。很意外地角頭音樂這般照顧讀者樂迷。之前過年我還收到張43寄來的明信片賀卡咧!有些驚喜也有些興奮。

角頭音樂出廠的唱片有著特殊的尺寸,放在唱片架上總是格外明顯突出。裡頭的設計風格和類型也常讓我仔細端詳了好久。我欣賞這樣堅持做音樂的獨立品牌,這是場恆久的市場革命!

台長: 分子
人氣(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