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12 16:13:02| 人氣18| 回應0 | 上一篇

台灣文學卅年 九歌「點將」菁英榜~轉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時電子報 丁文玲台北報導  2008/06/12

老字號文學出版社九歌在創社卅周年之際,邀集文學評論家李瑞騰、小說家蔡素芬、散文家阿盛、詩人白靈,花了超過一年的時間,分評論、散文、小說、詩這四種文類,以一九四五年後出生的台灣作家,各列出卅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名單,收錄他們的作品成七大冊《台灣文學卅年菁英選》。


這套書瀰漫濃厚的點將意味,也呈現九歌行過卅年台灣文學路,頗具編纂文學史的企圖。被點將的作家必須具備「家」的特質,不但必須具備專業水準,作品也必須成流成派或獨樹一格。當然,四位主編如何替自己最鍾愛的文學領域,選出最「菁英」的創作者,是件必須精準拿捏分寸的工作。


李瑞騰形容期間猶如星光大道的選秀,有人抗議主編給的評論或介紹,有人對主編選的作品不以為然,甚至有人「拒絕領獎」。還有些知名作家過去一向被各選集當成「保送」名額,卻因最近十年來創作質量不足,被《台灣文學卅年菁英選》麻辣的刷下英雄錄。


蔡素芬透露,某些小說家作品不多,或中年之後又寫出佳作,例如賀景濱、王定國…等人,「我就堅持要將他們納入卅家。」此外,她認為小說必須帶有一些引人入勝的色彩,因此她並不排斥娛樂傾向的小說。


被選出來的散文家年紀最輕的是卅六歲的徐國能,最長者則是蔣勳、奚淞。但即使是徐國能,創作時間也已長達廿年左右。至於某些作家寫作跨文類,則以表現最傑出的文類入列。例如楊照從評論改列小說,王浩威與龔鵬程從評論轉為散文,龍應台則非評論而是散文家。


李瑞騰表示,國內的評論還是過於學術化,較少為大眾書寫,要使評論成為一種普及而有影響力的文學,「普通讀者」的閱讀口味應該成為寫作的標準之一,才不致於讓評論成為學者在象牙塔裡的遊戲或贈答。


備選出來的卅位評論家幾乎全在學院任教,包括陳芳明、林瑞明、孟樊、須文蔚…等。女性評論家遠少於男性,包括了范銘如、劉亮雅、梅家玲、彭小妍…等,也多擅長性別與女性文學題材。

台長: 台灣復文
人氣(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