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30 09:24:33| 人氣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技術自主化 發展精密機械關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降低高單價設備進口依賴 創造具全球競爭力機械產業

劉信宏(工研院IEK產業分析師

從歷史的觀點來看,台灣的產業脈動牽動著國內機械工業的發展,下一波助力從何而生,是精密機械業關心的議題。

建立研發設計中心 留住產業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台灣曾是紡織、機械配件、金屬製品的重要生產國家,一直到電子製造業崛起,台灣電路板、電子被動元件與電路板組裝曾傲居全球首要,如今半導體製造與平面顯示器生產也都居主要角色。台灣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基地,全球IC資本設備支出的350億美元中,我國每年平均有8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占全球23%。全球LCD設備市場約100億美元中,我國約有4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有40%的市占率。因此,長久以來以機械設備進口做為資本形成的途徑,成為台灣企業經營的重要策略。

根據統計,2006年台灣機械進口值約5,982億元,約占我國總進口的11%,是國內相當重要的進口項目,顯見國內資本形成中仰賴進口設備的比重相當高;其次,台灣機械產值(一般機械)約為5,926億元,占我國製造業比重約為5.4%,但我國機械設備產值中的出口比重高達77%,對國內市場的挹注相對薄弱,歷年來我國機械設備市場的自給率(國產化)約18.5%左右。

除半導體與電子資訊產業的製程能力外,維持我國設計與製造能力優勢的重要來源是精密模具的生產能力,台灣產業若要根留台灣,將台灣建立成研發與設計中心,台灣市場對精密加工機械與設備的需求將會提高。因此,單從內需市場來看,國內精密機械市場規模相當於國內機械廠商一年的產值,如果再加上企業移動所帶來的外溢效果,對我國機械工業整體產值的貢獻將有極大的助益。以概略估算得到台灣機械產業對國內GDP的貢獻約維持在1.3%左右,若我國將國內市場設備自給率提高到50%,對國內整體GDP的成長將可提高1.5~2個百分點。

提升設備自主化 帶動發展

若再從產業生產技術的角度來看,台灣企業擅長於生產製造,在技術引進之初大多是依照技術來源的設計與規劃,同時為達到快速量產的規模,多重金採購國外設備,然而一旦市場到達穩定的競爭態勢,且技術掌握度提高,設備當地化供應就成為重要課題。若從指標分析的角度來看,根據歷年半導體與平面顯示器產業的技術係數的趨勢來看,我國這兩大產業的技術係數逐年下降,技術係數的意義是每生產一元的產品所需要的設備投入是多少元,由技術指標快速下降的趨勢顯示,我國在這兩大產業的製程技術日益成熟,技術自主化程度提高,對於高單價進口設備的依賴程度降低,設備需求轉而尋求替代來源的程度增加,這樣的發展趨勢其實可以在過去許多產業中找到相同的軌跡,同時也為台灣創造出具全球競爭力的機械工業,如工具機、塑膠射出機、木工機等。

因此,現在與未來台灣有哪一個產業能提供這樣的條件,讓台灣在未來科技發展中提供我國設備自主化提升的良好機會,也帶動我國精密機械推陳出新的新活力,是未來我國機械工業發展關鍵要素之一。




【2007-04-25/經濟日報/G1版/自動化工業周刊】

台長: TaiwanBright
人氣(8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