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24 09:04:45| 人氣2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漫談兩部 新世代電影

影劇觀感   漫談兩部 新世代電影     

  1995年,刊載紐約周興立先生創辦的『電視綜合週刊 

( 以下簡介是『紐約 電視綜合週刊』總編輯另外加註 )

 

簡介方嘯強,曾任電影幕後工作, 包括 : 編劇、導演、剪輯、

導演( 連任兩屆金穗獎之最佳影片 )[ 今日電影 雜誌 ] 特約記者

臺灣刊物的專欄作者 紐約華人報的影劇評論作者。

目前、方先生和家人,旅居紐約。

 

正文(作者按:修改訂正一些字詞,與當初的刊登原文有稍許差異)   總計2

 

  前些時候,連著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臺灣出品的<獨立時代>, 另一部香港出品的<重慶森林>; 這兩部電影的情節都很單調, 手法卻相當新穎, 以及畫面呈現, 都很慨念式、抽象化,帶領觀眾的思維走入個複雜的領域;它們同時展現了一種命題:現代都市的女男關係。兩部影片的劇情也幾乎一致是簡單的愛()情寓言;男女主配角一直繞圈子談同一件事~【生活男女】,卻把多元化又曖昧不清的情感,始終繞著迷霧森林打轉。

無論是金城武V.S林青霞,或王靖文V.S梁朝偉,甚至倪淑君戲謔吳念真還有配角跟這些巨星級主角牽扯不完的情篇幅,畫面琳琅滿目,情節倒是

單一的循環,沒什麼特別。但是、影片內涵及表達企圖,似乎「有話要說」,

卻也可圈可點,不妨漫談一番。

 以下, 先引用一個真實檔案 [ A ]、與一段生活感想 [ B ]、做為文章引言吧:

 

[ A ] 『斯德哥爾摩症』的效應事件,曾印證於1973年、瑞典首都--斯德

哥爾摩某家銀行的劫匪案:當時四個被拘押人質在劫匪淫威壓迫之下,產生

一種莫名的順逆心態;直到警方最終押解該匪徒之時,這些人質居然仍對歹徒表示支持、同情~顯現感恩、愛戴之情,甚至女性人質還芳心傾諾心理學家

總結這種心態: 該批人質在被動、威嚇的情形下,其心理狀態回縮到幼兒時期

卻不自覺;這樣的病態心理,即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症狀。

 

B傳統情愛世界,男勢女卑,但在現代都會即將進入二十世的時刻

,將全然改觀~女男性勢在今時文明法理制約之中,兩性齊步應驗了『新新

人類』的中性詮釋:新女性擺脫傳統束縛,已由弱勢屬性~灑脫獨立而自我

突顯;新男性則於文明洗禮之中, 逐漸脫落古往的剛蠻秉直,代之儒雅溫吞

和一份作態,或許帶點陰柔氣呢!這樣的雙性互調、互顯,預示了都市

叢林的人類,在本世紀末,將迎接中性時代來臨!而『配偶』定義正悄然

進行著『獨立』革命!

  以上 [A][B] 兩組檔案引言之精義,均強烈映示: 港製影片『重慶森林』及

台產的『獨立時代』電影裏; 兩部片的風格廻然不同, 而命題幾乎一致: 城市

人文紊亂顛倒的框架裏,女性主宰情愛世間,男人則迷惘於城區寓所的廚廁

之間,不經意的進行著自我閹割!影片闡訴「新世代」引發了社會轉型,

促使人們驚詫;也讓『當事人』錯愕:這是個甚麼樣的『新世紀』? 能不能

從中逃開? 逃避之後呢?

  兩部影片同時大氣不喘的宣示了水泥森林城市男女的情懷在空洞、

無奈的群體生命之中, 靈魂再一次迷失在高樓聳立的寓言世界裏。就影片

格局看: 『獨』片, 始終是偽裝著真實”, 而『重』片一昧在真實地偽裝

雙雙搭著統一步調-- 冷視人群擦肩之際,齊聲預言大都會 ~ 情、緣、愛、

~這場大型電玩的遊戲規則>新女性截然是主控玩家,甚至凜然裁決男性

角色GAME OVER

兩部影片的男性角色顯然淪入 [ 陽萎 ] 格局~在情失落的縫隙裏殘喘,

成為社會的游離份子;有些則依附在女強勢的羽翼之下,勉力撐著所謂

男性尊嚴而「承歡膝下」。影片中、那些男主角更是一齊呈現出『斯德

哥爾摩』症狀,他們展現了棄嬰情懷~智退化,倒回童心態;佝在櫥

廁一角,撫弄布玩偶或食品罐頭,一面喃喃自憐 ();而『獨』片的失意

男角,更需藉酒瓶代替奶瓶;向女友涕泣的求情場面就像害怕將要斷奶的

嬰兒,完全拋棄以往傳統男性的「尊嚴」特質。對於該特質,『重』片更

以男主角身為警察的映像語言,顯現某些市民褓姆的「威儀雄風」已經

變質;而這些男人於女性主導的情愛規則裏,隱然被「閹割去勢」,在這

廣袤的都市森林中,難以『獨立』

  縱觀『重』片的導演:王家衛,持續其『旺角卡門』以來的影像風格:

特有的畫面抽格動感、「時間賦格」的場景推移手法;至於劇情,則沿續了『阿飛正傳』獨有的店鋪邂逅「情」節、重複獨到的『警民情意結』;以

維持王家衛獨家的感性系列作品。

  反觀『獨』片的導演:楊德昌,完全推翻自己過往慣用手法;以前的作品

總把演員擬定為時空棋局的影子,通常只突顯導演的自我格調;這次卻把影片生命還給了演員,讓她()們發揮、展現空間。然而,該片的影像語法及魅力

,比楊導自己以往的作品,銳利度削弱了;主要是倚重對白過多, 全片像演話劇, 且語不成調、內容乏味,一反『楊導風格』言簡意賅的犀利映像。這部影片如此庸俗的運鏡和空泛表現,似乎與該片劇中人在某場戲裏的一句

對白相呼應:『跟一般人一樣,沒什麼不好』! 於此,一語道出楊導這回的

創作心境>與侯孝賢當年拍尼羅河女兒的向外告白:『這是一部很商業的

電影!』互為共鳴、廻響? 或以影片的空洞內涵呈現出時代精神流失?

亦或人文思忖然?這部有些不知所云的電影似乎哀悼現代城市人的迷惘

悲情;仿佛引導人們直視<>價值觀:所謂『獨立』,或許只是自私的

代名詞罷了!

這兩部命題一致的電影, 總結作者手法風格及企圖, 可以這樣說:

王家衛, 仍然是王家衛;楊德昌,已經不是楊德昌了。

 

 

台長: taimaly
人氣(2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