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8-14 21:07:16| 人氣3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常被誤診的髂靜脈壓迫綜合症 對岸跨海求醫解跛行之苦


住歸仁的陳女士賢伉儷及陳偉華主任(左)


江女士賢伉儷及陳偉華主任(左)


 病人江女士(右5)及陳女士(右4)特別前來參加記者會感謝陳偉華主任(左5)心臟外科團隊



(CITY BEING 樂活城市新聞/記者古婷婷台南報導) 

  38歲上海李姓女士,去年底因子宮頸癌行子宮全切除術,並完成化療及電療之療程。李女士於療程後併發了左下肢腫脹,於北京就醫後給予口服及靜脈注射溶栓藥物,並無明顯改善,反而越來越漲痛。面對毫無進展的病程,其親屬覺得非常不捨,決定尋求第二醫療建議,藉由多方面的評比後,選擇跨海慕名至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就診,陳偉華主任檢查後發現李女士的左髂靜脈發生病變,出現嚴重狹窄,經血管內超聲檢查證實為慢性深部靜脈栓塞併左側髂靜脈阻塞,經靜脈支架治療後,李女士下肢腫脹完全改善,也順利返回職場工作,術後半年返回台灣覆診狀況良好。


        

  陳偉華主任也說同樣的78歲江女士,也發生了左腳腫合併有靜脈曲張表徵,且左足踝發生了鬱積性皮膚炎造成紅腫痛。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很容易被當成靜脈曲張治療,但治療後卻沒有完全改善。江女士求診安南醫院陳偉華主任,經由非侵略深層靜脈回流及血管超音波檢查,發現江女士應該也是罹患了左側髂靜脈阻塞,經導管手術證實並完成最新型靜脈支架置放,解決困擾江女士已久的問題。


 

   陳偉華主任強調,下肢足部慢性傷口成因並非只有動脈阻塞,常常當淋巴系統及靜脈回流系統阻塞,一樣會發生腳腫、靜脈曲張、足部潰瘍反覆發作,難以癒合。由於傷口多集中在需要負擔全身重量的下肢,傷口的疼痛、發炎、異味及不良於行,對病人日常生活產生很大的不便,如處理不當,最終截肢的命運並不罕見。兩位女士罹患的髂靜脈狹窄阻塞疾病,在臨床上也稱為髂靜脈壓迫綜合症,發生率不低,為動脈疾病的五倍,一般女性又比男性多三倍發生率,主要發生原因為髂靜脈生理結構受到髂動脈長期壓迫產生慢性阻塞造成。其中左側髂靜脈較好發,但研究顯示右側髂靜脈一樣可能發生相同問題。如果髂靜脈受到壓迫,使靜脈回流受阻和下肢靜脈高壓,導致下肢靜脈瓣膜功能關閉不全,引起肢體水腫、淺靜脈曲張,繼而會導致髂股靜脈血栓的形成。因此如果沒有早期發現,常常會在接受手術後、長時間不動(經濟艙症候群)及服用口服避孕藥或重大創傷後,發生急性下肢靜脈血栓,導致血栓型的下肢靜脈阻塞產生,進而增加肺動脈栓塞風險及治療難度,使得病患必須曝險於高劑量溶栓藥物治療及增加治療的複雜度。


 

  陳偉華主任指出,一般來說診斷這類疾病並不容易,因為斷層掃描以及血管攝影診斷率只有六到七成,必須搭配血管內超音波及採取多面相的影像重建才能確診,因此臨床經驗及判斷非常重要。一但確診,目前針對生理性壓迫造成的病變,只能採用靜脈支架治療,但由於靜脈大小差異很大,精確的血管大小測量必須使用血管內超聲(IVUS)方能達到最佳效果,避免支架因為尺寸不對發生早期栓塞問題。目前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統計過去治療 153位個案,平均追蹤兩年,再復發率不到10%,與歐美最好的醫學中心成績相當,目前更成立了亞太心血管介入培訓中心把經驗分享給亞太國家,希望未來有更多這類困難患者受惠於這類治療。 

台長: 古 秀 美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