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18 14:06:23| 人氣3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杜鵑窩莫啼

精神疾病的正式學名為「社會適應不良症」。

真正成因醫學上仍然不清楚。除了器質性精神病之外,對病人所做的腦部檢查幾乎都十分正常,與常人無異。可知的是精神病人的腦部內分泌不平衡,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缺乏或過多,如多巴胺。

然而醫學界已漸漸撥雲見日,理出頭緒。

精神病其實是心理先生病,影響到生理內分泌。很多書倒因為果,為了給精神病易懂的詮譯,而只說是生理。這種病相當類似彈簧的彈性疲乏,與電腦的安全模式,是人的心智在遇到致命危機,逃避痛苦的防衛機制,也是一種過渡。

一,家族遺傳。

大家或許不知道,精神病是有遺傳性的。有家族病史,下一代往往有得病的可能外,家族裡有人酗酒、智能低、藥物成癮,亦使血親蒙受風險。然而身上有這樣的體質因子不一定會發病,需要社會與個人的因素配合,也就是說精神病往往非單一條件,而是各種因素互相作用觸發。

二,人格特質

人格中,自我要求高、抗壓性低、調適能力差、悲觀等負向特質,皆是容易得病的高危險群。

三,家庭問題。

在古典心理學中,流傳著一個古老的說法,那就是精神病人其實是家庭問題的犧牲品,代罪羔羊。許多病人背後的家庭皆非常混亂,有糟糕的父母與感情糾葛。

四,人際關係問題。

患者可能長年遠離人群,不為社會所接納,成為眾人眼中古怪孤僻的人。許多殘障者、與藝術工作者、媒體人物,皆有比常人得病高的可能。

五,幼時心理傷害,早年人生挫折。

追溯患者的心路歷程,可以發現有被虐待、被拒絕、被隔離、被欺負的經驗。許多心中的創傷,潛入潛意識,而埋下往後發病的地雷。另外,即使是成人,遭遇事業失敗、感情與婚姻的挫敗、天災人禍等重大打擊時,都容易演變成精神上的問題。

六 環境壓力,心理障礙。

高壓力的工作,如醫生、政商名流,可能自我控制低、情緒常走極端、和想法脫離現實,有不符合邏輯與常規的反應和看法。

人的自我,可以分為:人我、超我、和本我。

人我指的是社會層面與動物性的我,超我指的是道德層面與精神上的我,本我是佛洛依德所提出,是人可以自主,選擇的那個我。在自我之中又有潛意識與意識上的我,所謂精神疾病,是太多太多的垃圾被壓抑,從意識層面被丟到潛意識裡,這兩者之間的聯結出了問題。

在社會講求多元化,高壓力,又瞬息萬變的今天,人類的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解構主義哲學家傅柯曾著有「文明與瘋狂」一書,現在全世界的精神科醫生都同意:所謂創意,是一種接近瘋狂的產物。

英國與日本都是都市化高又先進的國家,有九成的英國成人有身心問題,有六成的青少年感到與社會隔離。日本現在有數十萬的「閉居症候群」,因為大家已經忙到只管上班下班,幾乎與世隔絕。當代人類學者李維史陀,曾預言二十一世紀,地球村會成為「次部落化」。意思是說在資訊發達,人與人正對面接觸減少的今天,人們看似往來頻繁,文明卻促成了疏離與分化,會讓人們身體雖近在咫尺,其實心靈相隔卻遠在天邊。

在以前農業時代,農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相當多的時間與家人朋友談心,也單純得多。反而是現在看似進步,卻失掉了健康的本意。

如果拿一個絕對的標準來看,其實人人都有精神病,所謂心理學上完全正常健康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是程度多寡的問題而已。報章媒體對精神病的不明所以的妄加報導,只會加深人們的誤解,把精神病「汙名化」「貼標籤」。

在歐美人的心目中,有問題找心理醫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精神疾病與生理疾病一樣只是一種病,並非見不得人或特別嚴重的事。台灣人在精神衛教上落後歐美很多年,卻也即將步上先進國家之林,這樣的轉變,是必然會出現的現象,也是台灣該學習的方向。

其實,精神病院與監牢有時只有一箭之遙。不同的只是,監牢關的是加害人,精神病院關的是被害人。社會上當然存在人吃人的事,被害者原本精神正常,一被害而驚嚇到,變成病人。他可能成天懷疑有人要害他,事實上他真的被人害過,醫學上卻判定他有被害妄想。以前越戰,國共內戰時剩下來的老兵,曾殺過許多人,而天天被良心讉責,受不了而發瘋。有的病人是假病,他一直在逃避某一樣不能逃避的東西,用盡各種方法和理由都要逃開,別人看來不合情理,是病。很多病人皆是信教的教徒,而有的信得不好,怪力亂神,或一心一意要往宗教裡面鑽,導致生病。他們會不會是被鬼神附身,有靈界的力量在干預?答案是未知數。

去研究每一個精神病人的病史,常發現他們有過令人搖頭嘆息的悲慘遭遇。他們可能被強暴,被虐待,是某些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有可以關進監牢的爛父母,有缺點不能容忍的配偶。你或許以為他們智力不高,但同樣的也有大學畢業生和讀博士的精神病人。

每個人有每個人對事情的解讀不同,個性和處理方式也不同。當有些人處在非常艱困危險的環境下,當然會想自殺,當然容易憂鬱,憂久了變成一種病,就變憂鬱症。

所以精神病其實是心理與生理,還有環境交相影響的結果。生理上有遺傳因子,就容易發病,環境有挫折,壓力太大,使心理難過,無法從苦境脫出,精神自然就失常。心理本身傾向有心理障礙,有偏激的想法,有極端的情緒,影響到生理內分泌,久了內分泌失調,就變病。其實很多精神病人皆非常心地善良,只知道任勞任怨,什麼都為別人著想而很少想到自己。社會歧視精神病實是一大謬誤,精神病就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需要長期服藥控制,而控制穩定就和正常人無異。精神病會傷人的不到四分之一,而且你不侵犯他他絕不會侵犯你,報紙新聞亂報導,缺乏衛教常識,而把所有砍人、突然傷人的案子通通報成瘋漢,彷彿精神病人是不定時炸彈。其實他們一點心機都沒有,正常人才可怕。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精神疾病列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兇手之一。在未開發的國家,與原始部落裡,精神病比率低得可憐。反而是越進步、人口越多的國家,有在看精神科的人多得嚇人。美國三大藥廠,最大的收入來源,最大隻的金雞母都是抗憂鬱劑。

精神出問題,文章上比較文雅的說法是「崩潰」。精神病不一定要一輩子吃藥,精神病靠病人自己的信心,自我治療,打敗心魔之後,一樣可以斷藥。許多人害怕看精神科,都是因為社會對精神病有誤解,彷彿看這科是見不得人的事。精神科有一整個醫療團隊,醫師、護士、心理師、職能師、社工師。精神病乃史上投入最大醫療資源的疾病,勝過癌症。癌症會死,精神病不會死,而且精神科的藥比其他科貴很多。

二十一世紀有人說是憂鬱的世紀,這個世紀人們還是得面對那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

台長: 張真橙
人氣(3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