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2-01 16:36:03| 人氣50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河洛、河洛郎、河洛文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河洛、河洛郎、河洛文化
http://classic-blog.udn.com/superson2/20129468



臺灣有「河洛郎」、「河洛文化」之說。「古河洛,即今河南」。「河」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洛」即今黃河中段南麵之支流--洛水;「河洛」,泛指黃河與洛水交匯之流域。其正點,在郾師二里頭。依今日地域觀念,黃河兩岸,鄭州、洛陽、安陽,皆堪稱河洛腹地。當年「河洛郎」從這裏出發。通常,一個廣有影響的區域性文化概念的確立,總是依附於強大的國家政治力量。河洛地區是上古中國政治、經濟中心,司馬遷《史記》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

河洛文化發乎夏,成於周。其準確定義為夏商周政治覆蓋之下河洛地區的文化現象。河洛文化,是中國文化之源頭。中國方塊字起源於甲骨文,甲骨文集大成之地在河南安陽。中國最早的圖書--「河圖洛書」,出自河南,今河南孟津有「上河圖村」、「下河圖村」、「圖河故道」,洛寧有「洛出書處」古碑兩通。

中國最早文學經典--《詩經》,最早的政治學經典--《禮記》,最早的歷史學經典--《尚書》,最早的哲學經典--《易經》,最早的地理民俗學經典--《山海經》,最早的倫理學經典--《道德經》等等,所有這些最古老的文化經典,全出自中原地區。此外,河南汝州出土的彩繪陶缸「白鸛獻魚圖」,距今6千年,堪稱丹青鼻祖;河南舞陽出土的賈湖骨笛,距今8千年,首開樂壇先河。因此,古今華人,或大陸,或臺港澳,或海外,無論走到哪,只要講中國話,用中國字,行中國禮俗,認中國宗親,食中國飯萊,便是認同了「河洛」,認同了「中原」。

中原「河洛郎」南遷,史載有三

西晉「永嘉之亂」,中原板蕩,北方人民大舉南遷。其時,中原衣冠八姓 --陳、林、黃、鄭、詹、邱、何、胡,舉族遷入閩越。

唐高宗年間(669),河南固始人陳政率府兵3600人入閩,鎮壓漳泉一帶蠻獠叛亂;之後,其子陳元光又率固始58姓軍校攜眷增援。

唐朝末年,中原政治矛盾尖銳,群雄割據,王潮、王審知兄弟由河南固始起兵,響應黃巢起義(874),輾轉南下,進入福建。正是隨著大批中原「河洛人」的到來,閩南由一片蠻荒漸趨繁榮。隨著閩南的開發,得益於社會自然張力的作用,「河洛郎」二次遷徙,渡海抵臺。人到哪,文化跟進到哪。據有關專家考證,今臺灣古老戲種「南音」和「木偶」,正是由河洛地區所傳承,被譽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



周文順(鄭州大學教授、港臺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華夏經緯網
2008-06-13





台長: 中生
人氣(50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中國台灣政經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