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09 12:19:01 | 人氣1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育兒經換個方法跟寶寶說「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現在,小寶寶一定是精力旺盛、動作出奇的快吧!剛剛才看他爬來爬去,一下子又看到他想要動手摳「插座」。為了喝止孩子,我們常「啊~」的叫了起來,寶寶通常會回頭看看你,就轉過身去尋找其他好玩的東西了。
其實,早在寶寶8個月大時,遇到不確定的情境,寶寶就會先觀察父母的情緒反應,然後再用這些訊息來調整自己的行為,這種叫做「社會參照」。所以,爸媽的表情或聲音,能夠傳達許多訊息,也是寶寶判斷事情安全與否的重要依據。
這時期,由於寶寶的好動,會讓我們不得不使用「不可以」這個指令,不過,我們要有節制且謹慎的使用「不可以」這句話,由於小寶寶階的探索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歷程,所以千萬不要過份的制止,讓孩子的探索動機因而減少,如果我們是經常濫用它,寶寶可能也養成聽而不聞的習慣!所以當他要接觸危險物品或前往不安全的地方時,可以說聲「不可以」,並且移開他的手,之後,看著他的眼睛溫柔而堅定的再說一次-「不可以」,把他抱離那危險的情境就是這年齡孩子最好的處理方式。

10個月開始,寶寶懂得的語彙更多,他也開始會搖頭、搖手了。這個時候他還不是非常了解「不」的意思,但是他已經可以大概掌握到,哪些事情是做對了、哪些事情是不應該做;當你搖著頭對他說「不可以」的時候,他八成就猜到他自己做了什麼「傻事」。


了解是建立規則的第一步
在教養的歷程中,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事情,是很重要也很有效的方式。從孩子的角度看這個世界,我們就不難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行為。尤其,還不會語言表達的寶寶,更是需要爸媽能夠猜透他的心思。當我們了解寶寶的能力、寶寶的需要時,也才能夠適切的站在寶寶的位置,依照他的習慣、他的方式,設定適合他的作息與規則,減少寶寶可能遇到的障礙、與困難,也不會有過度的期望。


把「不行」變成「可以」
在寶寶探索動機最強的時期,「不行」的使用,真的必須很小心。我們要讓寶寶學會的是某些動作、某些行為、某些地點是危險的、是不適宜的,而不是探索的行為本身。像是寶寶爬樓梯,是他對自己大肌肉的挑戰與訓練,我們可以對寶寶說:「寶貝,太快囉,很危險,要慢慢的、一步一階的走喔。」當然,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帶著寶寶不斷重複正確的、適宜的動作,同時不斷給予鼓勵與信心,有了正向的示範,喜歡模仿的寶寶,同樣能繼續探險,也能學會好的行為模式。


把「不行」說清楚
在這個時期,寶寶的頑皮,是理所當然的,他是透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學習;我們過強的情緒反應或是處罰責備,其實是不必要也對寶寶不公平。但是,語氣堅定、原則明確,是很重要的,尤其在與安全相關的行為發生時。當我們在阻止寶寶的同時,可別忘了,記得把話說清楚,並且讓他能夠體會到這個原則的堅決、不可動搖,讓他知道這是沒有商量的;也許剛開始你會因為這樣有點罪惡感,或是擔心寶寶心理受傷,事實上,你將發現,再繼續堅持一下下,寶寶就明白你的意思,默默的放棄、走開了。是的,他知道了,可是他一定會再出現相同的行為。別生氣,這是考驗你的耐心囉!再對他耳提面命一次吧。


自在探索才能學會自制
重要的是,與其一再的阻止寶寶、造成親子之間不斷的拉鋸戰,倒不如積極的提供寶寶一個清潔、安全無虞的環境,讓他可以在充分自在的情境中探索,用說理、示範引導,減少他挫折、或是發脾氣的機會;行為規範的建立,不一定是透過錯誤嘗試、或是制約的方式,在「可以」多於「不行」的環境下,寶寶作息正常、情緒穩定、有自信,他能夠從爸媽的態度、爸媽的應對與行為模範中,更容易學習自制、學習調整自己喔!

台長: sunnysweetie
人氣(1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