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02 17:46:21| 人氣1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Career 雜誌:青年貧窮時代來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薪資追不上物價,收入抵不過負債

「台灣錢淹腳目」的繁華盛世不再,面對低底薪、高物價、高負債的時代, 台灣年輕世代的處境不斷惡化,搶救青年貧窮,刻不容緩。

  幾乎每十個剛從學校畢業, 23、24 歲的年輕人,就有一個人找不到工作。

  即使頂著碩士的方帽子,薪水還是連 3 萬元都不到。

  辛苦了一年,薪水漲不到 1%,但巷口便當卻從 70 塊漲到 80 塊,一口氣貴了 10%;以前加滿一缸油只要 900 元,現在卻要 1,300 元!

  老一輩的人追求銀子、房子、車子、妻子(外子)、孩子「五子登科」,但眼下這個情勢,年輕人只要沒有負債、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誰還敢做幾子登科的大夢?

老一輩倒吃甘蔗,新生代先樂後苦

  飯碗難找、起薪甚低、加薪免談,但物價卻「漲」聲不斷,儼然預告了「青年貧窮時代」的來臨。

  若不論個人際遇,從大環境來看,三、四年級生的成長經驗猶如倒吃甘蔗,或許年少時期生活困苦,但出社會時整體經濟環境正在起飛,不愁沒有工作機會或伸展舞台,特別是四年級,在他們生命中的黃金時期,剛好恭逢台灣錢淹腳目的經濟起飛年代。

  五年級到六年級中段班搭上了高度成長的末班車,他們在民國 80 年代進入社會,經歷過房地產與網路狂飆、股市上萬點、失業率不到 3% 的美好時光,當年,每個大專畢業以上青年平均都有 4 ~ 5 個工作機會。

  這批少壯世代,在就業市場卡位還算是時候,因為之後景氣便急轉直下,民國 89 年,股市由 1 萬多點狂瀉到 4,000 多點,台灣經濟告別高成長期,至今尚未恢復元氣。

  而六年級尾、七年級的社會新鮮人,受父母庇蔭,成長於物資充裕的盛世,從不知貧窮的滋味,但當 90 年代踏出社會以後,卻得面對嚴酷的大環境:更少的工作機會、更低的起薪、更高的物價、更五光十色的物質陷阱。

  不少主管抱怨七年級生不若老一輩任勞任怨,但在批判他們是「草莓族」的同時,或許也應該公平地審視彼此的「起跑點」,從就業機會、起薪、物價與薪資調整幅度等條件來看,他們所面對的世界,可能比四~六年級生更艱辛許多。
青貧現象 1-踏破鐵鞋無飯碗

  若以大學畢業到退役的年紀(23 ~ 24 歲)為基準,每隔 5 年追蹤比較一次,可以發現,當今七年級社會新鮮人面臨的就業環境,遠比三到六年級生來得嚴酷許多。

  民國 68 年,這個年齡層的失業率僅 2.87%;到民國 78 年,差不多是五年級中段班出社會時,他們的失業率是 3.89%;到了民國 88 年,六年級前中段班出社會時,這個族群的失業率已經爬到 5.67 %。

  到民國 91 年,23、 24 歲社會新鮮人的失業率急遽暴增,攀升到 10.20% 的高水位,每 10 個年輕人就有 1 個找不到工作,接下來兩年也都超過 9%(92 年 9.62%,93 年 9.02%)。

青貧現象 2-新鮮人起薪節節敗退

  生活成本不斷提升,但七年級社會新鮮人的底薪卻在走回頭路,比近 10 年前的薪資水準還要低!

  根據行政院勞委會「初任人員薪資水準」統計, 93 年社會新鮮人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僅有 23,910 元,甚至比起 9 年前(民國 84 年)的起薪 24,014 元還要少。

  而學歷也不再是薪資保障。對四、五年級生,甚至六年級中段班以前的人來說,學歷算是就業市場的有利籌碼,然而,隨著政府廣開大學、研究所之門,學歷快速貶值。

  雖說各行業社會新鮮人的平均薪資,的確隨教育程度提升而遞增,但從勞委會的統計來看,碩士以上的社會新鮮人,平均月薪也不過 29,281 元而已,連 3 萬塊都不到。

  經濟問題,也讓青年不敢成家。不但結婚對數年年下降,平均初婚年齡也不斷上升,30 歲以前能完成終身大事的男性只有五分之一。
青貧現象 3─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

  這年頭,除非是在公家機關工作,否則別想指望年年可以調漲薪水。薪水爬升極慢,但物價飆漲起來卻毫不留情,等於實質薪資縮水。對於身家不多的年輕人來說,要應付生活就已經相當辛苦,想累積財富那就更困難了。

  觀察近 10 年來的實質薪資成長率(每月平均薪資成長率扣掉物價年增率),除了民國 86 年和 88 年有 4.07%、2.67% 的顯著增加外,其餘年度的增幅都微乎其微,民國 91 年甚至出現負成長。

  而今年的實質薪資增長,希望更渺茫了。截至 5 月底止,每人經常性薪資成長率僅有 0.89%,但物價上漲率卻高達 1.74%,這意味著實質薪資水準不增反減,呈現 0.8% 的負成長,是歷年同期最大衰退幅度。

  除了居高不下的油價,接二連三的天災,也讓民生物價水漲船高,偏偏這些都是很難撙節的開支。今年 7 月的食物類價格,比去年 12 月足足高出一成以上,而交通成本、醫療費用也同步喊漲,相形之下,薪水就更薄了。

  而民眾的痛苦指數(痛苦指數=失業率+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也達到高峰。去年經濟成長率還算差強人意,但民眾的痛苦指數達到 6.06%,創下第二次能源危機以來的新高。

  今年 1 到 7 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 1.92%,是近 9 年來的新高,再加上上半年失業率 4.14%,合計痛苦指數也是 6.06%,和去年打平。

  隨著原油價格持續上漲,經濟部預估,物價將會漲破 2%,加上畢業季後,社會新鮮人傾巢而出,失業率還會攀升,民眾的痛苦指數恐怕還會再創顛峰。

  其實,純就物價指數年增率來看,比起 1980 年第二次能源危機時,高達兩位數字(19.01%)的物價漲幅,目前不到 2% 的數字還算小兒科;但可別忘了,當年薪資調漲幅度也相當戲劇性,超過 20%。只要薪資漲幅追得上物價,就能維持生活品質。

  不過,現在的狀況卻剛好相反,薪資漲幅追不上東西變貴的速度,也難怪民眾大吐苦水。

  由主計處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來看,去年台灣家庭儲蓄跌破 12 年新低,連 20 萬都不到。去年還是近幾年來經濟成長率較好的一年,但民眾卻存不了多少錢,主因就是收入追不上消費成長。

  更令人憂心的是,目前油價已經飆破 60 美元,專家警告,若漲到 80 美元,第三次能源危機一觸即發,極有可能出現「停滯性通貨膨脹」,導致經濟成長停滯,物價及失業率卻上升的痛苦情境。
青貧現象 4-被債務透支的人生

  說來弔詭,在這樣一個凍薪時代,奢華,卻正在流行。

  年輕族群處在物價蠢動的加薪冰原期,花起錢來卻毫不手軟,從而加劇「青貧化」現象。

  根據金管局統計,截至今年 6 月底為止,國內流通的信用卡張數高達 4,538 萬張,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為新台幣 4,735 億、預借現金餘額為 186 億元,若再加上現金卡 3,000 億元的動用金額,總計築起一座超過 7,900 億元高循環利息的卡債高台。

  六七年級生,佔了辦卡族群的一半以上,對這座高築的債台「貢獻」良多。法國佳信銀行針對七年級生的調查發現,平均每位七年級負債人,居然債務高達 23 萬元!若以社會新鮮人的起薪 2.4 萬元計,即使是不吃不喝,也得花 10 個月才能還清卡債。

  難怪專家表示,五年級理財談「資產管理」,六年級理財要談「薪資管理」,到了七年級談理財,當務之急變成「負債管理」。

擺脫青貧,必須自立自強

  若指望勞退新制上路以後,個人退休生活可以獲得保障,恐怕得三思。根據勞委會提供的網路試算系統,假設目前月薪 2.4 萬元,即使每年調薪 3%,且個人退休金投資報酬率達到 6%,持續工作 30 年,退休後每個月也僅能領到 14,325 元退休金,比法定最低基本工資還低,絕對不敷生活所需。

  青年們若想搶救眼前的貧窮,進一步想圓人生的「五子登科」夢,甚至為未來退休鋪路,就必須自求多福,盡早開始理財,先從理債開始,並妥善規劃收入,進行儲蓄投資,才能高枕無憂。

台長: sunnyfang
人氣(1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文章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自己都無法把人做好的人,要如何來領導別人 ?
此分類上一篇:一輩子及三小時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