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02 23:03:18| 人氣1,0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以法為贈禮:真正的給予(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的“存在”是由兩個部份組成的:一是身體,一是心,就這兩部
份而已。所謂的“身”,能被我們肉眼所見,而“心”,相反地,是非物
質的部份,只能被“內在的眼”或“心眼”“見”到。身和心這兩者,都
經常處在混亂的狀態中。

  “心”是什麼?心並不真的是什麼“東西”,依照傳統上的說法,心
就是那個能夠去感覺或意識的;那感覺、接受,以及經驗一切法塵的就稱
作“心”。當下這個時刻就有心——當我正在對你們說話時,心自認到我
正在說什麼;聲音透過耳朵,你們知道我在說什麼。那個經驗到這些的,
就叫做“心”。

  心,並沒有任何的自我或實體,也無任何的相狀,它只是在“經驗心
理活動”,如此而已!如果我們能教導這顆心擁有正見,它就不會有任何
的麻煩出現,它將能平靜自在。

  心是心,法塵是法塵,法塵並不是心,心也不是法塵。為了能讓我們
清楚瞭解我們的心和在我們心中的法塵,我們說,能接受法塵突然“啵”
地闖進來的,就是心。

  當心和它的物件兩者互相接觸時,會升起感覺。這其中,有些是好的
感覺,有些是壞的感覺;有些是冷的感覺,有些是熱的感覺。各式各樣都
有。而如果不用智慧去處理這些感覺的話,心就會被擾亂!

  禪坐是開展“心”的方法,能使心成為“智慧升起”的基礎。這裏頭
,“呼吸”是生理的基礎,我們稱作“安那般那沙地”(anapanasati)或“
觀呼吸”,在這裏,我們以呼吸當作我們心理的物件。我們以呼吸做為禪
修的物件,只因它最簡單,而且自古以來它就是禪修的核心。

  當我們遇到好的禪坐機會時便盤腿而坐:右腿放在左腿上面,右手放
在左手上面,保持背部直挺,然後對自己說:“現在我要放下一切的負擔
和煩擾!”不要有任何的事使你掛慮了,在這個時候,把一切憂慮都拋開
吧!

  現在,將注意力放到呼吸上,開始吸氣和呼氣。這時——在做觀察呼
吸的當下,不要刻意的使呼吸拉長或縮短,不要使它變強或變弱,只要依
正常速度,自自然然的進出就可以了。等到“正念”和“自我覺醒”從心
中生起時,便能清楚明白這吸氣與呼氣了。

  放輕鬆,什麼都不要去想,不須想東想西,唯一要做的事是將注意力
放在吸氣和呼氣上,其他一概不管!保持正念,專注在呼吸的一進一出上
,注意每一個呼吸的開始、中間和結尾。吸氣時,氣的開始是在鼻端,中
間在心臟,結尾在腹部。呼氣時,正好相反,氣的開始在腹部,中間在心
臟,結尾在鼻端。開展對呼吸的覺知:一在鼻端,二在心臟,三在腹部。
而後,反過來是:一在腹部,二在心臟,三在鼻端。

  投聚“注意力”在這三點上將可解決你一切的煩憂;只要不想其他的
事,保持你的注意力在呼吸上。此時或許會有別的念頭進入心中,它會想
到其他的主題而分散了你的心,但可別理它,只要再次的持好呼吸當作你
專注的物件就行了。心,也可能會陷入研判和探討情緒當中,但是,繼續
去修行吧,繼續不斷地在每一個呼吸的始、中、末上保持分明。

  最後,心將會無時無刻在這三點上了知呼吸。當你如此修行了一段時
間之後,心和身就會習慣於這種工作。疲勞將消失,身體會感到更輕安,
而呼吸也會變得越來越細密。“正念”和“自覺”將能保護住心,而且好
好地看守它。

  我們如此這般的修行,直到心變得平和、寧靜,直到它成為“一”為
止。所謂“一”是指“心”全神貫注於呼吸上,不從呼吸上分離開來。心
將不再混亂而能夠輕鬆自在,它將會知道呼吸的始、中、末,而且保持繼
續不斷地專注在呼吸上。

  當心變得平靜時,我們就把注意力只集中在鼻端的出入息上,而不必
再隨著呼吸的上下,到達腹部又回來;只須專注在呼吸進來與出去的鼻端
就可以了。

  這就叫做“靜心”,讓心放輕鬆而且平靜。當寧靜升起時,心會“停
止”,它會與它單一的對象——呼吸,一起“停止”。這就是我們所熟知
的——使心寧靜,而智慧就能夠生起了。

  這是一個開始,是我們修行的基礎,不管身在何處,都要試著每天去
練習。無論是在家中,在車子裏,躺著或是坐著,都必須不斷地、很小心
地去覺知和看守住這顆心。

  這稱作“心理訓練”的,必得在四威儀中練習;不單是坐著,站著、
走著、躺著的時候也都要練習。重點是,我們必須知道,每一刻的心境究
竟是如何?而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隨時保持正念和清明。心,
是快樂或痛苦?是混亂?是祥和?以這種方法去認識心,使心變得寧靜,
而當心變寧靜時,智慧就會升起。

  有了寧靜的心,便可去觀察這禪定的對象——身體,從頭頂到腳底,
然後又回到頭頂;一遍又一遍地去做。注意察看頭髮、體毛、指甲、牙齒
和皮膚。在這禪坐中,我們將會看到整個身體是由四種“元素”所組成的
,那就是地、水、火、風。

  我們身體堅硬、固體的部份,形成地大;液體和流動的部份,形成水
大;體內上下通行的氣體形成風大;而身體裏頭的溫熱,就是火大。

  四大結合在一起,組成了我們所謂的“人類”。當身體敗壞成為它所
組成的各個部份時,便只剩下這四種元素了。佛陀教導我們說,沒有眾生
,沒有人類,沒有泰國人,沒有西方人,沒有個人,最終,就僅僅是這四
大而已!我們以為有個人或有眾生,而事實上卻什麼也沒有。

  無論是分解成地、水、火、風,或是組成所謂的“人類”,一切都是
無常、苦、無我。它們都是不穩定、不確定的,而且一直在變化的狀態中
——每一個刹那都不安定。

  我們的身體是不穩定的,不斷地在改變和變化中:頭髮改變,指甲改
變,牙齒改變,皮膚改變,每件事物都在改變,無一不變!

  我們的心也是一樣,經常地在改變當中:它不是“我”或是實體,它
不是真的“我們”,不是真的“他們”,雖說它或許會那麼想。也許它會
想到自殺,也許它會想到快樂或痛苦——各種各類的事!心,是不穩定的
。如果我們沒有智慧,相信了我們的這顆心,它將會不斷地欺騙我們,而
我們便會在苦樂之間不時的打轉了。

  心,是個常變化的東西;身,也是變遷不定的。它們同樣都是無常,
都是痛苦的來源,都是“無我”。這就是佛陀所指出的:身和心既不是眾
生,也不是個人,也不是自我、靈魂、我們、他們。它們僅僅是元素——
地、水、火、風,四大元素而已!

  一旦“心”看清了這點,它會去除對自我的執著——執著“我”是漂
亮的、“我”是善的、“我”是惡的、“我”在痛苦、“我”擁有、“我
”這個或“我”那個,你將能經驗到和諧一致的境界,因為你會看出全人
類基本上是相同的,並沒有“我”,有的只是元素而已。

  當你沉思默想,而且瞭解到無常、苦、無我時,你將不再去執著有一
個“自我”,有眾生,有我、他或她了。認識到這點的“心”,將會升起
nibbida——厭離和倦怠,它將會把一切事物看成無常、苦和無我。

  而後,心會“停止”,心成了“法”!貪、嗔、癡將一點一點的逐漸
減少和降低,最後剩下“心”——純淨的心。這就叫做“修習禪定”。

  因此,我請你們接受這一份“法”的禮物,願你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學
習和思惟。請接受這一份來自巴蓬寺和國際叢林寺院的“法教說”——當
作是一種授予你們的傳承。這裏所有的僧眾,包括你們的兒子和老師們,
予你們這個法供養,讓你們帶回法國去。它將提示“心靜”的法門,幫助
你們的心得到平靜而不混亂。你們的身體或許會在混亂當中,但是你們的
心卻不會;世人或許會被迷惑,但是你們自己卻不會;甚而,即使你們的
國家處在紛擾不安當中,你們也不會被困惑了。因為心會有所“見”,心
是“法”!這就是正道,正確的道路。

  願你們永遠記得這些教法!
  祝福你們健康快樂!


【注釋】

 (注一) 法塵: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之一。指為“意識”所緣
之諸法。經中常將煩惱比喻為塵垢,因此等諸法能染汙情識,故稱法塵。

 (注二) 業處:又作行處。即業止住之所。為成就禪定之基礎,或修習禪
定之物件。此系南傳佛教重要教義之一。修習禪定時,必須選擇適應自己
性質之觀想方法與物件,俾使禪定發揮效果。此種觀想之方法,因緣、物
件即是業處。


   .法性.
  果園早已存在
  果實早已成熟
  每件事物都已完備而且圓滿
  所缺的只是那些分享果實的人
  那些有足夠信心來實踐的人


<本文取自阿姜.查「以法為贈禮」,中譯本取自網路
<圖片取自網路

台長: Demian
人氣(1,0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