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15 02:54:49| 人氣2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近代水墨畫(文/ 詹益承 圖/桂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近代水墨畫(1911-1949)   近代的中國是動盪不安的,古老帝國面臨西方現代化的衝擊。 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二百多年的清帝國,也終結了兩千多年的君王專制統治。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用「民主」與「科學」強烈摧擊傳統文化。這股以東西方美術交融為特徵的新美術運動潮流,衝破了千年來文人畫一統天下的局面。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衝突與激盪,是中國近代水墨畫所面臨的尷尬局面,卻也是中國水墨向現代化轉型的必經過程。   中國的近代水墨畫,大致上可劃分出傳統與革新兩種風格面貌。延續傳統路線者,追求畫面上詩、書、畫、印四者的完美結合,受清代碑學書法影響,畫風多帶有金石味,如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等。另一批受西方美術訓練出身的畫家,也投身水墨創作,將西方繪畫的觀念帶入中國水墨畫中,試圖融合中西,對傳統水墨進行改革,如留日的高劍父、留法的徐悲鴻及其學生蔣兆和等。   這個衝突與試驗的時代,中國水墨畫在傳統大師的投注下,在美術史上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以書法、畫法、篆刻三者的交互為用,開創出一番新的局面。而致力於水墨畫改革者,則從美術教育方面著手,創辦美術學校,引進西方繪畫的觀念技法,對現代水墨畫的後來發展貢獻極大。傳統與現代,並非是絕然劃分的,而是彼此學習與吸收,以彼之長補己之短,或是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國水墨畫的近代發展是在這樣的擺蕩中前進的;但也唯有適切的調和二端,才能繼承傳統,再開創新局。 吳昌碩(1844-1927)   初名俊,後改俊卿,字昌碩,一作昌石,號缶廬,晚號大聾,浙江安吉人。吳氏是由清入民國橫跨兩個朝代的藝術巨擘,書法專攻〈石鼓文〉,筆力雄強,氣勢渾厚,結體自成一家;篆刻追溯秦漢璽印、齊魯封泥、漢魏六朝瓦當文字,用鈍刀鑿刻,古峭渾厚,蒼勁樸拙,擺脫浙、皖派而自成面目;學畫較晚,然博取徐渭、八大、石濤、李鱔、趙之謙諸家之長,兼取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酣墨飽,氣勢雄強,有金石氣。〈紅梅圖〉*以篆書筆法畫梅樹枝幹,集中於畫面右方直撲而上,梅枝則似瀑布般由上方傾洩而下,激起一片的紅色水花;濃黑的墨線與艷紅的梅點交織成一幅生氣勃勃的畫面。 齊白石(1864-1957)   原名純芝,字渭青,後改名璜,字瀕生;以號行,別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老人、齊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齊氏是近現代中國的藝術大師,不論書法、篆刻、繪畫均造詣極高,創新格局。論畫常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擅畫花鳥蟲魚,筆墨縱橫雄健,造型簡練質樸,神態活潑,色彩鮮明強烈;亦畫山水、人物,取材自民間,日常物品乃至農具皆可入畫,化平凡為不平凡,充滿鄉土溫馨情趣。代表作有〈蝦〉、〈蟹〉、〈燈鼠〉、〈搔背圖〉、〈不倒翁〉、〈農具〉、〈岱廟圖〉等,不勝枚舉。 黃賓虹(1864-1955)   名質,字樸存,亦作樸丞,號村岑,別署予向、虹廬,中年更號賓虹,以號行。祖籍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工畫山水,上追唐宋,馳縱百家,屢經變革後自成面目。平生遍遊山川,重視寫生,積稿盈萬。中年嚴於用筆,晚年精於用墨。若說吳昌碩、齊白石是近代花鳥畫的大師,則黃賓虹為近代山水畫大師當之無愧。他是典型的「以書法入畫」,說他的山水是「畫出來的」,不如說是「寫出來的」。黃賓虹非常講究筆墨,將之歸結為「五筆七墨法」,同時在自己的藝術中力行實踐。〈峨嵋洗象圖〉筆墨紛披,看似雜遝,然愈疊愈厚,也愈疊愈見分明;惲南田所謂「古人位置,極塞實處,愈見虛靈」,在此圖中正是這樣的表現。從對藝術本質的探究來看,黃賓虹與西方的塞尚相當接近。 高劍父(1879-1951)   原名崙,字爵廷,後改劍父,廣東番禺人。早年師事居廉,後留學日本東京藝術學校,二十歲歸國。辛亥革命後,從事美術教育,創辦春睡畫院、南中美術院。擅畫山水、花鳥、走獸,也做人物畫,高氏在中國畫傳統技法基礎上,融合日本和西洋水彩畫法,著重寫生,兼用「撞水」、「撞粉」等技法以強化景物。繪畫題材上,講究實景寫生,以生活形象反映現實。〈臥獅〉一畫,用筆明快瀟灑,以無精打采的獅子比喻當時積弱不振的中國;〈菠蘿蜜〉*則充分展現畫家高度的純熟技法與掌控,以撞水、撞粉法將禽鳥與水果的質感表現的相當出色。 徐悲鴻(1895-1953)   徐悲鴻是畫家,也是美術教育家。早年曾留學日本,後至法國,接受過紮實的學院訓練,以細膩描繪的寫實功夫見長,從他的素描及油畫作品中可看出。徐悲鴻的地位來自於他對中國美術現代化的影響力,大過於其繪畫表現的創造力。對於中國水墨畫的改良,他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採入者融之」的主張,大力提倡寫實主義,使藝術易於理解,發揮社會作用。然而,徐氏對西方印象主義之後的現代繪畫流派大加貶抑,對中國美術的現代化多元發展卻是一種阻力。〈泰戈爾像〉以寫實手法描繪印度詩人泰戈爾,焦點集中在詩人凝視深思的眼神,畫家用嚴謹的線條仔細刻畫出詩人的形象,背景是一片樹林濃蔭,以寫意渲染的方式表現,企圖融合中西繪畫的優點;然而,這卻也正是徐氏的最大缺點:畫面前後景突兀而不夠協調。但徐悲鴻的嘗試與努力,確是為中國水墨畫的現代化開了先鋒。

台長: 王雯玉(小王子老師)
人氣(2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校園社團(社團、班級、校友會、同學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