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19 13:23:25| 人氣968|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三組報告:凌叔華的小說"楊媽"



組長:企管一 張依霖

歷史一 林席安   歷史一 佘美瑩  

社福一 陳雅惠   社福一 莊宜萍

會資一 廖志豪   會資一 沈子崴  

物理一 郭建緯   電機一 鮑鵬宇

數學一 李佩珊

 

 

 

一、作者介紹(莊宜萍 社福一A

        凌叔華,原名凌瑞棠,筆名叔華、瑞唐、瑞棠、SUHOA、素心,原籍廣東省番禺縣,1900325日生於文化古城北京的一個仕宦與書畫世家。閨秀派小說名家的凌叔華,其創作整整佔據了她的一生。《酒後》是她第一篇具有影響力的小說,可以說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她的作品除了短篇小說集《花之寺》、《女人》、《小哥兒倆》及散文集《愛山廬夢影》外,還有短篇小說自選集《凌叔華選集》,《凌叔華選集》(梅子編,1979年)、《凌叔華小說集》、《凌叔華小說集《凌叔華散文選集》,十二篇獨幕劇、英文著作《古歌集》,又名《古韻》,及一些零篇散文。

  魯迅為凌叔華寫下的這幾句評語,言簡意賅,充分肯定了它的社會價值,他說「凌叔華的小說使我們看見和馮沅君、黎錦明、川島、汪靜之所描寫的絕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態的一角,高門巨族的精魂。」(魯迅《(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則說她的「《中秋晚》是可以跟魯迅的《祝福》相媲美的」,而且「整個說起來,她的成就高於冰心」,「一開始就顯示出一種較成熟的感情敏銳的觀察力,潛力也大。做為一個敏銳的觀察者,觀察在一個過渡時期中國婦女的挫折與悲慘遭遇,凌叔華是不亞於任何作家的。」

凌叔華的作品主要是集中兩個焦點。第一、集中在其對於特定階層婦女,即閨秀面對時代轉移的變貌和不被注意的心靈幽微的角落。其二、則是母性發揮所及的如《小哥倆》等以兒童為主角的小說作品。這樣一位不以離經叛道或吶喊為旗幟的作家,其作品中竟出現連現今都尚未被廣泛討論的同性戀題材,《說有這麼一回事》不能不令人眼睛一亮。

此外,凌叔華的繪畫在國內外也有著很高的聲譽。她既善工筆,又善寫意,墨跡淡遠,秀韻入骨,曾被國內外的名家所稱道。莫羅瓦說她是一位多才多藝「心靈剔透」的中國女性。她的畫屬於「文人畫」。所謂文人畫是畫家借畫中的事物來表現自己的靈魂、思想感情的一種畫法。也因她擅於繪畫,她的文章作品也有著淡淡的藝術氣息。
       1990522
九十高齡的凌叔華病逝於北京。

 

   二、文章大綱(佘美瑩 歷史一)

文章的開始是描述主角楊媽到高府應徵女傭的工作,太太一眼就喜歡上眼前穿著整齊的楊媽,楊媽唯一要求就只有一個月的一天假,為了是尋找失聯已久的兒子,於是太太馬上就答應了。高家的家務事就像為楊媽安排一樣,一件件的用不著吩咐,都有條有理的做了,有許多其他女僕不做的,他依舊不言不語的攬來做,應此得到主人家的讚嘆。

一晚,男主人發現楊媽夜裡都在做針線活,起初以為楊媽是為了錢才在外攬其它活,先生並與太太討論給楊媽加薪來幫助她不要讓它累壞身體,結果在太太詢問後發現楊媽在夜裡做的針線活是為了他兒子,說什麼也不肯加薪,太太見楊媽如此堅持,惟有作罷。楊媽依舊拿者衣服在每一個月的一天假裏漫無目的的尋找兒子;過了幾個月,楊媽又告假出外尋兒子時,楊媽的堂妹來到高府,太太從她那裏得知楊媽的過去,楊媽遭受姑太和婆婆的欺凌,丈夫又是個沒出息的人,當楊媽的丈夫去逝後,姑太隨即出嫁便把家中值錢的東西都帶走,留下楊媽母子倆人生活困苦,而楊媽的兒子從小被寵壞毫無出息,且不顧母親反對跑去當兵。

太太好心勸告楊媽不要再理會他的兒子,但寵兒成性的楊媽頻頻找藉口為兒子説話,說什麼也聽不進,太太擔心她,與先生商量如何幫助楊媽。經先生友人的幫忙而得知楊媽兒子可能在甘肅,但生死不明,太太並不想告訴楊媽這個消息,擔心楊媽一人跑到甘肅去,卻不小心讓楊媽聽見了,隔天才發現楊媽失去蹤影及拿著棉襖跑去找兒子,就這樣一去不回。

 

三、文章解析(李佩珊 數學一)

◎ 解析1

兩千年來在父系統治下的女性她們不只是喪失了主體性而且還成為封建傳統文化下的奴隸。凌叔華的很多小說都刻劃了她們的麻木、庸俗,反映女性自甘墮落、無可救藥的一面。她們的存在,不僅對女性的改造,而且對整個國民劣根性的改造都是一種警示。

《楊媽》的主角,是一位從農村出來當女傭的婦女。她勤勞善良,靠幫傭賺錢養活自己,供養兒子,希望兒子有出息。但兒子卻非常不爭氣,常常惹事生非,還與流氓為伍,找楊媽就是要錢,給慢了還不高興,最後乾脆不告而別,拋棄親媽媽而去。就是這麼一個兒子,楊媽卻深深「癡愛」著,到處打聽、尋找,到報上登啟事,夜夜給他縫製棉衣,最後還不顧體弱多病,踏上尋找兒子的路途。楊媽的母愛或許執著、綿長、令人感動,但卻令人困惑且不解。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她活著一點都不為自己,只是為兒子。兒子不管是好是壞,在她看來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他是她的兒子,是她感情寄托的對象。也許,楊媽只有通過對兒子無止境的溺愛,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才能確立自己生存的價值。

但是這種靠依附別人而顯現出的影子般的「價值」又到底有多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呢?在傳統的男權社會,女性的生存環境根本不可能為她們提供做一個有自主意識、獨立人格的人的可能性,為了保全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女性只能把自己的全部生存目標定位在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上,母性就成了她們生命的全部立足點。都說母愛是無私的,或許在這無私的背後就是無我;特別是盲目的母愛,是一種徹底的拋棄自我、喪失獨立人格的行為。通過楊媽的故事,作者或許也想告訴我們,『母性』,不應該成為女性成長途中的障礙。

千百年來,女性已經習慣於用男性的審美和價值標準來規範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嬌弱柔媚、蘊藉含蓄成為女性自我形象塑造的標準。這種傳統的女性性別角色特徵一方面來自現實生活中男權中心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和控制,另一方面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積澱於人們的意識之中,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文化心理,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和行為。小說對女性形象和情感的弱化,突出了女性的溫柔和順從,由人物傳達出了一種缺乏獨立精神的依附心態,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潛意識中男性文化視角的外化,說明作者確實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傳統文化的影響。

◎ 解析2

作為一個首先覺醒的知識女性,凌叔華深受五四新思想的影響,拿起筆,用小說參與社會實踐。她寫自己熟悉的社會和熟悉的事,探索著歷史轉型時期女性的生存狀態和生存價值。但同時,本是大家閨秀的她又擺脫不了大家庭中浸染的閨秀氣,擺脫不了傳統文化對她的影響。猶如憑欄唱晚的詩人,她一方面讚美五四大潮的洶湧澎湃、一往無前,另一方面又傷感過去的一切如滔滔東流水一去不回頭。這種矛盾心態使她筆下的人物既體現了新時代的風采,又不可避免地夾帶有舊時代的文化氣息。當然,這不是作者一個人的問題,這是舊時代帶給一代新女性的集體無意識癥結。而凌叔華,雖然因襲著傳統的負擔,卻在新舊文化的縫隙處開闢了一地屬於自己的女性天地:訴說女性的自我,呼喚女性的成長,並創造了一種適合女性表達的敘事方式。凌叔華對新文學,尤其是女性文學的貢獻是獨特而不可替代的。

 

四、心得報告(鮑鵬宇 電機一)

這篇文章雖然讀起來和緩平淡,但是在讀後心裡卻是充滿著一種五味雜陳的感覺,這與作者在寫這篇小說時所運用的手法有關。首先,開頭先以主僱對談的方式來介紹這故事的主角,談話中流露出楊媽的忠厚老實和愛子的一股兒傻勁。後來,又運用先生誤會楊媽在外接攬其他工活兒做為插曲,加以映證楊媽的愛子心切。接著,堂妹與太太的對話雖然有些三姑六婆在談論八卦的感覺,但是卻勾勒出楊媽身世的悲淒,因此感動了太太與先生,使他們基於同情願意幫助楊媽來打聽她兒子的消息,故事也在此轉折。

當我讀到這裡時,內心有種替楊媽感到高興的感覺,因為我心想最後結局應該是母子相聚、兒子成功歸來的歡喜結局,但是當我翻到故事的最後一頁……完了!?看來作者並無歡喜結局這打算,而是希望讀者能夠自己想像接下來的發展。但是我們可以合理或說肯定的認為楊媽去找他的兒子了。

自古以來的父權社會中,總是充滿著「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的觀念,因此造成楊媽這種馴服於人、忠厚老實的慣性。故事中有一個重要的意象是楊媽替兒子織的棉襖,那棉襖就像是母愛的象徵,一點一滴、一針一線地溫暖孩兒的心,縱使楊媽的視力、體力都不好,還是死板板要替那不孝順的兒子織,為什麼呢?因為這就是母愛,母愛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天性,一種可以犧牲一切的天性。

 

台長: 辛金順老師
人氣(968) | 回應(6)|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佘美瑩 歷史系-498120054
文章大綱


文章的開始是描述主角楊媽到高府應徵女傭的工作,高太太一眼就喜歡上眼前穿著整齊的楊媽,楊媽唯一要求就只有一個月的一天假,為了是尋找失聯已久的兒子,於是高太太馬上就答應了。高家的家務事就像為楊媽安排一樣,一件件的用不著吩咐,都有條有理的做了,有許多其他女僕不做的,他依舊不言不語的攬來做,應此得到主人家的讚嘆。



  一晚,男主人發現楊媽夜裡都在做針線活,起初以為楊媽是為了錢才在外攬其它活,高先生並與高太太討論給楊媽加薪來幫助她不要讓它累壞身體,結果在高太太詢問後發現楊媽在夜裡做的針線活是為了他兒子,說什麼也不肯加薪,高太太見楊媽如此堅持,惟有作罷。楊媽依舊拿者衣服在每一個月的一天假裏漫無目的的尋找兒子;過了幾個月,楊媽又告假出外尋兒子時,楊媽的堂妹來到高府,高太太從她那裏得知楊媽的過去,楊媽遭受姑太和婆婆的欺凌,丈夫又是個沒出息的人,當楊媽的丈夫去逝後,姑太隨即出嫁便把家中值錢的東西都帶走,留下楊媽母子倆人生活困苦,而楊媽的兒子從小被寵壞毫無出息,且不顧母親反對跑去當兵。
高太太好心勸告楊媽不要再理會他的兒子,但寵兒成性的楊媽頻頻找藉口為兒子説話,說什麼也聽不進,高太太擔心她,與高先生商量如何幫助楊媽。



  經高先生友人的幫忙而得知楊媽兒子可能在甘肅,但生死不明,高太太並不想告訴楊媽這個消息,擔心楊媽一人跑到甘肅去,卻不小心讓楊媽聽見了
,隔天才發現楊媽失去蹤影及拿著棉襖跑去找兒子,就這樣一去不囘。
2009-11-22 21:47:49
李佩珊 數學一 498210035
解析1:
兩千年來,在父系統治下的女性,她們不只是喪失了主體性,而且還成為封建傳統文化下的奴隸。凌叔華的很多小說都刻劃了她們的麻木、庸俗,反映女性自甘墮落、無可救藥的一面。她們的存在,不僅對女性的改造,而且對整個國民劣根性的改造都是一種警示。
《楊媽》的主角,是一位從農村出來當女傭的婦女。她勤勞善良,靠幫傭賺錢養活自己,供養兒子,希望兒子有出息。但兒子卻非常不爭氣,常常惹事生非,還與流氓為伍,找楊媽就是要錢,給慢了還不高興,最後乾脆不告而別,拋棄親媽媽而去。就是這麼一個兒子,楊媽卻深深「癡愛」著,到處打聽、尋找,到報上登啟事,夜夜給他縫製棉衣,最後還不顧體弱多病,踏上尋找兒子的路途。
楊媽的母愛或許執著、綿長、令人感動,但卻令人困惑且不解。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她活著一點都不為自己,只是為兒子。兒子不管是好是壞,在她看來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他是她的兒子,是她感情寄托的對象。也許,楊媽只有通過對兒子無止境的溺愛,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才能確立自己生存的價值。
但是這種靠依附別人而顯現出的影子般的「價值」又到底有多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呢?在傳統的男權社會,女性的生存環境根本不可能為她們提供做一個有自主意識、獨立人格的人的可能性,為了保全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女性只能把自己的全部生存目標定位在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上,母性就成了她們生命的全部立足點。都說母愛是無私的,或許在這無私的背後就是無我;特別是盲目的母愛,是一種徹底的拋棄自我、喪失獨立人格的行為。通過楊媽的故事,作者或許也想告訴我們,『母性』,不應該成為女性成長途中的障礙。
千百年來,女性已經習慣於用男性的審美和價值標準來規範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嬌弱柔媚、蘊藉含蓄成為女性自我形象塑造的標準。這種傳統的女性性別角色特徵一方面來自現實生活中男權中心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和控制,另一方面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積澱於人們的意識之中,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文化心理,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和行為。小說對女性形象和情感的弱化,突出了女性的溫柔和順從,由人物傳達出了一種缺乏獨立精神的依附心態,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潛意識中男性文化視角的外化,說明作者確實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傳統文化的影響。
2009-11-23 15:08:44
李佩珊 數學一 498210035
解析2:
作為一個首先覺醒的知識女性,凌叔華深受五四新思想的影響,拿起筆,用小說參與社會實踐。她寫自己熟悉的社會和熟悉的事,探索著歷史轉型時期女性的生存狀態和生存價值。但同時,本是大家閨秀的她又擺脫不了大家庭中浸染的閨秀氣,擺脫不了傳統文化對她的影響。猶如憑欄唱晚的詩人,她一方面讚美五四大潮的洶湧澎湃、一往無前,另一方面又傷感過去的一切如滔滔東流水一去不回頭。這種矛盾心態使她筆下的人物既體現了新時代的風采,又不可避免地夾帶有舊時代的文化氣息。當然,這不是作者一個人的問題,這是舊時代帶給一代新女性的集體無意識癥結。而凌叔華,雖然因襲著傳統的負擔,卻在新舊文化的縫隙處開闢了一地屬於自己的女性天地:訴說女性的自我,呼喚女性的成長,並創造了一種適合女性表達的敘事方式。凌叔華對新文學,尤其是女性文學的貢獻是獨特而不可替代的。
2009-11-23 15:09:54
電機一B 鮑鵬宇 498415030
小說-------心得部分

這篇文章雖然讀起來和緩平淡,但是在讀後心裡卻是充滿著一種五味雜陳的感覺,這與作者在寫這篇小說時所運用的手法有關。首先,開頭先以主僱對談的方式來介紹這故事的主角,談話中流露出楊媽的忠厚老實和愛子的一股兒傻勁。後來,又運用高先生誤會楊媽在外接攬其他工活兒做為插曲,加以映證楊媽的愛子心切。接著,堂妹與高太太的對話雖然有些三姑六婆在談論八卦的感覺,但是卻勾勒出楊媽身世的悲淒,因此感動了高太太與高先生,使他們基於同情願意幫助楊媽來打聽她兒子的消息,故事也在此轉折。當我讀到這裡時,內心有種替楊媽感到高興的感覺,因為我心想最後結局應該是母子相聚、兒子成功歸來的歡喜結局,但是當我翻到故事的最後一頁....完了!?看來作者並無歡喜結局這打算,而是希望讀者能夠自己想像接下來的發展。但是我們可以合理或說肯定的認為楊媽去找他的兒了。自古以來的父權社會中,總是充滿著「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的觀念,因此造成楊媽這種馴服於人、忠厚老實的慣性。故事中有一個重要的意象是楊媽替兒子織的棉襖,那棉襖就像是母愛的象徵,一點一滴、一針一線地溫暖孩兒的心,縱使楊媽的視力、體力都不好,還是死板板要替那不孝順的兒子織,為什麼呢?因為這就是母愛,母愛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天性,一種可以犧牲一切的天性。
2009-11-23 19:10:46
鮑鵬宇 電機系1B 498415030
小說-----心得部分
這篇文章雖然讀起來和緩平淡,但是在讀後心裡卻是充滿著一種五味雜陳的感覺,這與作者在寫這篇小說時所運用的手法有關。首先,開頭先以主僱對談的方式來介紹這故事的主角,談話中流露出楊媽的忠厚老實和愛子的一股兒傻勁。後來,又運用高先生誤會楊媽在外接攬其他工活兒做為插曲,加以映證楊媽的愛子心切。接著,堂妹與高太太的對話雖然有些三姑六婆在談論八卦的感覺,但是卻勾勒出楊媽身世的悲淒,因此感動了高太太與高先生,使他們基於同情願意幫助楊媽來打聽她兒子的消息,故事也在此轉折。當我讀到這裡時,內心有種替楊媽感到高興的感覺,因為我心想最後結局應該是母子相聚、兒子成功歸來的歡喜結局,但是當我翻到故事的最後一頁....完了!?看來作者並無歡喜結局這打算,而是希望讀者能夠自己想像接下來的發展。但是我們可以合理或說肯定的認為楊媽去找他的兒了。自古以來的父權社會中,總是充滿著「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的觀念,因此造成楊媽這種馴服於人、忠厚老實的慣性。故事中有一個重要的意象是楊媽替兒子織的棉襖,那棉襖就像是母愛的象徵,一點一滴、一針一線地溫暖孩兒的心,縱使楊媽的視力、體力都不好,還是死板板要替那不孝順的兒子織,為什麼呢?因為這就是母愛,母愛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天性,一種可以犧牲一切的天性。
2009-11-23 19:11:29
辛金順老師
婦女,是中國父權社會系統下的空洞能指.兩千年來,在父系統治下的女性,
成了歷史的盲點,她們不只是喪失了主體性,而且還成為封建傳統文化下的奴隸。


《禮記‧郊特性》:「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
婦女一旦沒有經濟獨立的能力,就只能寄食於人,這樣會造成其人格上的屈從和馴服.

《禮記。大戴》:「婦人,伏於人者也。」
《禮記。喪服傳》:「婦,服也。」



因此在男性社會秩序下,婦女/女性在父,夫,子的人倫中成了奴役的他者,
凌叔華寫《楊媽》這篇小說即在這基礎意識中去展開其之敘述的。
2009-11-23 23:34: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