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29 12:13:20| 人氣953|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二組報告: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和你在一起”

   

第二組 組員

 

組長:資工一 謝憶得  

 資工三   黃柱園    資工三   施竣茗  

機械一   楊子慶    資工一   張庭毓  

 資工一   姜俞任    資工一   游智翔   

機械一   羅偉綸

 

 

 

一、導演簡介


陳凱歌
1952年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

1984年開始執導影片。

 

執導的影片:
§《黃土地》

1985年獲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英國第二十九屆倫敦及愛丁堡國際電影節薩特蘭杯導演獎,

第五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西方文化技術交流中心電影獎。


§
《大閱兵》

1987年獲加拿大第十一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義大利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大獎。


§
《孩子王》

1988年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影視委員會特別獎、

比利時1988年電影探索評獎活動的探索影片獎、

第四十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教育貢獻獎。


§
《霸王別姬》

1993年獲第四十六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陳凱歌的作品從不同領域,以不同方式對歷史和文化進行反思,具有風格化的視覺形象, 新穎的畫面結構,寓言化的電影語言和深沈的批判力量。

 

 

二、內容大綱

劉小春年幼時就拉小提琴,十三歲即擁有不少令人稱羨的琴賽獎狀。但是礙於沒有社會地位,只能參加一些鄉下的比賽。他的父親劉成是一個普通的廚師,深以小春為傲,對兒子寄予深切期望和其天真的野心。為了讓小春可以成就他音樂的天分小春和父親於是離開家鄉的北方小鎮,前往北京參加比賽。

剛下了北京車站,那都市激昂的氣氛讓鄉下來的父子倆印象深刻,然而正值青春期的小春在車站門口被一個年輕女人(莉莉)的臉蛋和身體以及豪放的行為所吸引。由於與她的邂逅,小春接觸到之前毫無概念的另一種世界。

在小春比賽完後,劉成在廁所無意間聽到老師的大名,一心想讓小春成名的他,便立即衝去拜托老師請求他收小春為學生,起初老師不肯,原因:他無法讓小春成名,但後來江老師還是接受了小春,跟他成為亦師亦友的音老師但後來劉成強迫小春離開了無法擔保他演奏事業成功的老師,並在教授的掌控下繼續追尋成功的路程。這位新老師嚴格、苛求,擺佈控管,特意將小春和他得意女弟子林雨湊在一起,讓兩人競爭。而教授魏了全部占有小春的心,去了琴行買了小春親生父母留給他的唯一遺物,根本不顧小春的難過!

在這段辛苦的過程中,教授指出小春的音樂缺點,並且打一個比方,聰明的小春一聽便知道這並不只是個比方,是個對他來說有著天大的身世之謎,讓他決定回到父親身邊,但是自私的教授,並沒有讓小春這們容易就離開他的控制,而是利用小春的同情心,讓他留下來參加國際比賽。

終於在比賽的前夕,教授終於指定小春參加選拔賽,不甘心的林雨決定教授把琴買走的事情告訴小春,來挽回他參加比賽的最後一絲希望,而小春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二話不說馬上跑去北京車站找他父親,此時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比賽,而是可以與他父親相聚,在車站裡,小春拉出了對他父親的感恩,也為結局拉下完美的句號。

 

三、電影手法及意象表達:

(一)表達與劇情分析-1

導演在這部電影裡透過音樂是「有感情的」這件事作為一個關鍵點來貫穿整部電影,想要抓住觀眾的心,就算演奏的技巧在怎麼完美、毫無瑕疵,一個東西沒有感情,那麼它就是一件死的,唯有透過感情去滲透他人的心,才能讓別人去感受你的想法。我想不只是音樂、不管做任何的事情都是一樣的。

透過林雨和劉小春的對比,為何最後是小春參加比賽的關鍵在於他的音樂是有感情的,是能抓住人心的,而教授和江老師的差別在於老師能給小春情感
,雖然余教授知道感情這件事,但他卻給不了,另一方面,也因為江老師能給情感但卻給不了成功,由劉成的一點誘利的私心下而換了老師,這也讓江老師體認到新的啟發,並給了小春最後一堂既溫馨又充滿回憶的課。

透過北京城和江南小鎮呈現了一個是繁華且人來人往的大都市,另一個則是雖鄉下卻富滿人情味的純樸小鎮。最後一幕由火車站父子倆的不捨而重逢呼應了兩人當初在火車因緣際會下的第一次見面,音樂在這部影片中都選了與心境適合的曲子,像莉莉在等男友卻被放鴿子時,就演奏了悲傷的曲子;在最後與爸爸會面時,為了表現內心的亢奮,所以選擇了此曲: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而導演在此時透過「蒙太奇的手法」想表達出:林雨和小春分別在比賽中及火車站同時演奏同一首曲子下,更加強了情感的重要性。最後兩個人同樣是投入了感情去演奏,但兩個人為的卻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形成了強烈對比,顯示出感情對小春的重要性,也告訴我們比成功還要堅強的就是和家人之間的感情!

  

(二)表達與劇情分析-2

音樂在這部影片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場景時音樂充分的烘脫了影片的情節與氣氛。影片剛開始時小春跑去催產時所配的音樂給人一種輕快的感覺,催產時小春拉小提琴給產婦催產,音樂激情帶勁,也體現了小春的琴藝之高,為影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少年宮的比賽上小春拉的小提琴引起了老師的注意,小春得了第五名,這也為以後小春與老師之間的師生情做了前提。

在小春與父親剛搬進胡同裡時,小春因音樂再次重遇莉莉,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不僅滿足了莉莉的要求同時也傾訴了小男生初懂的情愫。

小春開始求學於老師,老師讓小春擦譜子,是小春懂得了手中無琴卻心中有琴,擦譜子時所配的小提琴曲以及小春翻譜子的手讓小春與音樂融為一體人樂合一,也使得小春與老師之間的關系有了很大的轉變

小春求學於老師的過程中,小春的父親為了能讓小春有個好的前提能獲得成功,就要給小春換老師,在老師給小春上最後一節課時,一下邋遢的老師有了很大的轉變,幹淨的衣服整齊的屋子,老師的鋼琴與小春的小提琴之間的和鳴,柔和的光射進室內照在老師和小春的臉上,柔美的音樂,柔美的場景,用音樂說出了小春與老師之間的師生情與不捨。

後來小春求學於教授,為了讓小春參加比賽讓小春的音樂充滿感恩,教授說出了小春的身世,也解釋了小春與小提琴之間的淵源,小春參加比賽前的一次試演與指揮家和樂團之間的合作以及演奏後眾人的掌聲說明了小春的成功為小春的參賽奠定了基礎。

最後由於林雨拿出了小春的小提琴,以及林雨說出的她對音樂的感覺她需要成功,使得小春放棄了比賽去車站尋找自己的父親,在車站,小春演奏了自己將要參加比賽的曲目,激情的歌曲以及穿插的畫面用音樂演奏出一個父親對小春的愛對小春的付出,使得影片達到高潮。

音樂在影片中處於靈魂地位,沒有了音樂這部影片就是去了它應有的色彩,本片的開頭與結尾都是小春拉小提琴的場景,只是兩次拉琴的心情決然不同,片尾小春的用琴聲說出了自己對父親的感激,也用這首激昂的音樂給本片的情感做了一個終結。

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僅有好的情節還要有好的音樂,真情與藝術的結合,這部電影能成為一部好的電影是實至名歸的。

 

四、心得

由父親劉成身上看到是一個企圖心,雖然不是自己親生的兒子,但是他比親生父親還用心,因為了解自己所要的就是讓劉小春成功,讓他可以當知道自己的身分,而不自卑的活下去,當遇到了老師,就覺得他一定能教給小春很多,所以緊追不捨,但最後江老師雖然能交給小春技術以及感情,卻沒有辦法帶給他成功,在一次因緣際會下看到了演奏廳中的教授,劉成為了讓小春成功,而把他送去給教授學習琴藝,但是小春已經跟老師有了難分難捨的感情,老師也曾經跟他說過,不開心就不拉琴,他為了抗議他不想換老師,決定把琴賣掉,而去買一件皮衣送給莉莉,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情,僅僅十三歲,不怕斷送自己的前途,不怕父親的責備,就這樣賣了他唯一的一把琴。

由此可知,劉小春是個看似溫柔,卻又有自己主張和想法的一個人,但當莉莉知道衣服是小春買的,而不是他花心男朋友買的時候,他馬上去找教授,一方面是不想讓自己成為一位罪人,一方面則是希望小春可以成功。

教授是個自私自利的人,但是在劉成,莉莉的推薦下,他也對小春起了興趣,決定聽聽小春的琴藝,在他聽到琴藝之後,雖然臉上沒有做太多,多餘的表情,但內心已經把小春當成可以替他賣命的用具了,為了讓小春成功,教授做了很多不則手段的事情,例如趕他父親走,不讓他回家,把他的琴給買走,這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可以多們的自私自利,而跟只想開心拉琴的小春,成了強烈的對比!

最後小春選擇了家,在所謂成功與家之間,他選擇了親情,這對小小年紀的小春來說,是很難能可貴的,有的人一輩子都在不擇手段追求榮華富貴,這又強烈的描寫出小春的純真,這使我了解到,我們不該不擇手段的追求成功,其實成功一直依賴者更堅強的基礎,那就是愛,因為了有父親的愛,小春才可以拉出這樣好的琴聲,因為有了老師的愛,他才可以進步的如此神速,因為莉莉的愛,才可以讓小春開心的拉琴。而劇中也提到了,在教授家裡,小春說:「他沒有以前拉的好」,那是因為他見不到老師,莉莉以及他父親劉成,失去了愛,小春再也拉不出那動了的琴聲,雖然在片尾一場國際大賽,明明出賽的是林雨,可是彷彿,劉小春才是比賽的人,他比的是人性,比的是氣度,看似失敗,其實他才是最後的成功者。

 

台長: 辛金順老師
人氣(953)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第2組作者
導演簡介:
陳凱歌
1952年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1984年開始執導影片。
執導的影片:
§《黃土地》於1985年獲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
 節銀豹獎,英國第二十九屆倫敦及愛丁堡國際電影節薩特蘭杯導演獎,第五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西方文化技
 術交流中心電影獎
§《大閱兵》於1987年獲加拿大第十一屆蒙特利爾國際電
 影節評委特別獎,義大利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大獎
§《孩子王》於1988年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
 獎、聯合國教科文組
 織國際影視委員會特別獎、比利時1988年電影探索評獎
 活動的探索影片獎、第四十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教育貢
 獻獎
§《霸王別姬》於1993年獲第四十六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
 棕櫚獎。

陳凱歌的作品從不同領域,以不同方式對歷史和文化進行反思,具有風格化的視覺形象, 新穎的畫面結構,寓言化的電影語言和深沈的批判力量。
2009-11-09 21:55:55
第2組內容大綱
內容大綱:
劉小春年幼時就拉小提琴,十三歲即擁有不少令人稱羨的琴賽獎狀。但是礙於沒有社會地位,只能參加一些鄉下的比賽。他的父親劉成是一個普通的廚師,深以小春為傲,對兒子寄予深切期望和其天真的野心。為了讓小春可以成就他音樂的天分小春和父親於是離開家鄉的北方小鎮,前往北京參加比賽。剛下了北京車站,那都市激昂的氣氛讓鄉下來的父子倆印象深刻,然而正值青春期的小春在車站門口被一個年輕女人(莉莉)的臉蛋和身體以及豪放的行為所吸引。由於與她的邂逅,小春接觸到之前毫無概念的另一種世界。
在小春比賽完後,劉成在廁所無意間聽到江老師的大名,一心想讓小春成名的他,便立即衝去拜托江老師請求他收小春為學生,起初江老師不肯,原因:他無法讓小春成名,但後來江老師還是接受了小春,跟他成為亦師亦友的音樂老師但後來劉成強迫小春離開了無法擔保他演奏事業成功的江老師,並在余教授的掌控下繼續追尋成功的路程。這位新老師嚴格、苛求,擺佈控管,特意將小春和他得意女弟子林雨湊在一起,讓兩人競爭。而余教授魏了全部占有小春的心,去了琴行買了小春親生父母留給他的唯一遺物,根本不顧小春的難過!

  在這段辛苦的過程中,余教授指出小春的音樂缺點,並且打一個比方,聰明的小春一聽便知道這並不只是個比方,是個對他來說有著天大的身世之謎,讓他決定回到父親身邊,但是自私的余教授,並沒有讓小春這們容易就離開他的控制,而是利用小春的同情心,讓他留下來參加國際比賽。
  終於在比賽的前夕,余教授終於指定小春參加選拔賽,不甘心的林雨決定于教授把琴買走的事情告訴小春,來挽回他參加比賽的最後一絲希望,而小春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二話不說馬上跑去北京車站找他父親,此時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比賽,而是可以與他父親相聚,在車站裡,小春拉出了對他父親的感恩,也為結局拉下完美的句號
2009-11-09 21:56:39
第2組表達與劇情分析-1
電影手法及意象表達:
導演在這部電影裡透過音樂是「有感情的」這件事作為一個關鍵點來貫穿整部電影,想要抓住觀眾的心,就算演奏的技巧在怎麼完美、毫無瑕疵,一個東西沒有感情,那麼它就是一件死的,唯有透過感情去滲透他人的心,才能讓別人去感受你的想法。我想不只是音樂、不管做任何的事情都是一樣的。
透過林雨和劉小春的對比,為何最後是小春參加比賽的關鍵在於他的音樂是有感情的,是能抓住人心的,而余教授和江老師的差別在於江老師能給小春情感
,雖然余教授知道感情這件事,但他卻給不了,另一方面,也因為江老師能給情感但卻給不了成功,由劉成的一點誘利的私心下而換了老師,這也讓江老師體認到新的啟發,並給了小春最後一堂既溫馨又充滿回憶的課。
透過北京城和江南小鎮呈現了一個是繁華且人來人往的大都市,另一個則是雖鄉下卻富滿人情味的純樸小鎮。最後一幕由火車站父子倆的不捨而重逢呼應了兩人當初在火車因緣際會下的第一次見面,音樂在這部影片中都選了與心境適合的曲子 像莉莉在等男友卻被放鴿子時 就演奏了悲傷的曲子 在最後與爸爸會面時 為了表內心的亢奮 所以選擇了此曲: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而導演在此時透過蒙太奇的手法想表達出林雨和小春分別在比賽中及火車站同時演奏同一首曲子下更加強了情感的重要性。最後兩個人同樣是投入了感情去演奏 但兩個人為的卻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 而形成了強烈對比 顯示出感情對小春的重要性 也告訴我們比成功還要堅強的就是和家人之間的感情
音樂在這部影片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場景時音樂充分的烘脫了影片的情節與氣氛。影片剛開始時小春跑去催產時所配的音樂給人一種輕快的感覺,催產時小春拉小提琴給產婦催產,音樂激情帶勁,也體現了小春的琴藝之高,為影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少年宮的比賽上小春拉的小提琴引起了姜老師的注意,小春得了第五名,這也為以後小春與姜老師之間的師生情做了前提。

  在小春與父親剛搬進胡同裡時,小春因音樂再次重遇莉莉,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不僅滿足了莉莉的要求同時也傾訴了小男生初懂的情愫。

  小春開始求學於姜老師,姜老師讓小春擦譜子,是小春懂得了手中無琴卻心中有琴,擦譜子時所配的小提琴曲以及小春翻譜子的手讓小春與音樂融為一體人樂合一,也使得小春與姜老師之間的關系有了很大的轉變
2009-11-09 21:59:07
第2組表達與劇情分析-2
小春求學於姜老師的過程中,小春的父親為了能讓小春有個好的前提能獲得成功,就要給小春換老師,在姜老師給小春上最後一節課時,一下邋遢的姜老師有了很大的轉變,幹淨的衣服整齊的屋子,姜老師的鋼琴與小春的小提琴之間的和鳴,柔和的光射進室內照在姜老師和小春的臉上,柔美的音樂,柔美的場景,用音樂說出了小春與姜老師之間的師生情與不舍。

  後來小春求學於教授,為了讓小春參加比賽讓小春的音樂充滿感恩,余教授說出了小春的身世,也解釋了小春與小提琴之間的淵源,小春參加比賽前的一次試演與指揮家和樂團之間的合作以及演奏後眾人的掌聲說明了小春的成功為小春的參賽奠定了基礎。

  最後由於林雨拿出了小春的小提琴,以及林雨說出的她對音樂的感覺她需要成功,使得小春放棄了比賽去車站尋找自己的父親,在車站,小春演奏了自己將要參加比賽的曲目,激情的歌曲以及穿插的畫面用音樂演奏出一個父親對小春的愛對小春的付出,使得影片達到高潮。
  音樂在影片中處於靈魂地位,沒有了音樂這部影片就是去了它應有的色彩,本片的開頭與結尾都是小春拉小提琴的場景,只是兩次拉琴的心情決然不同,片尾小春的用琴聲說出了自己對父親的感激,也用這首激昂的音樂給本片的情感做了一個終結。
  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僅有好的情節還要有好的音樂,真情與藝術的結合,這部電影能成為一部好的電影是實至名歸的。
2009-11-09 21:59:54
第2組心得
心得:
由父親劉成身上看到是一個企圖心,雖然不是自己親生的兒子,但是他比親生父親還用心,因為了解自己所要的就是讓劉小春成功,讓他可以當知道自己的身分,而不自卑的活下去,當遇到了江老師,就覺得他一定能教給小春很多,所以緊追不捨,但最後江老師雖然能交給小春技術以及感情,卻沒有辦法帶給他成功,在一次因緣際會下看到了演奏廳中的余教授,劉成為了讓小春成功,而把他送去給余教授學習琴藝,但是小春已經跟江老師有了難分難捨的感情,江老師也曾經跟他說過,不開心就不拉琴,他為了抗議他不想換老師,決定把琴賣掉,而去買一件皮衣送給莉莉,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情,僅僅十三歲,不怕斷送自己的前途,不怕父親的責備,就這樣賣了他唯一的一把琴。
由此可知,劉小春是個看似溫柔,卻又有自己主張和想法的一個人,但當莉莉知道衣服是小春買的,而不是他花心男朋友買的時候,他馬上去找余教授,一方面是不想讓自己成為一位罪人,一方面則是希望小春可以成功

余教授是個自私自利的人,但是在劉成,莉莉的推薦下,他也對小春起了興趣,決定聽聽小春的琴藝,在他聽到琴藝之後,雖然臉上沒有做太多,多餘的表情,但內心已經把小春當成可以替他賣命的用具了,為了讓小春成功,余教授做了很多不則手段的事情,例如趕他父親走,不讓他回家,把他的琴給買走,這都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可以多們的自私自利,而跟只想開心拉琴的小春,成了強烈的對比!

最後小春選擇了家,在所謂成功與家之間,他選擇了親情,這對小小年紀的小春來說,是很難能可貴的,有的人一輩子都在不擇手段追求榮華富貴,這又強烈的描寫出小春的純真,這使我了解到,我們不該不擇手段的追求成功,其實成功一直依賴者更堅強的基礎,那就是愛,因為了有父親的愛,小春才可以拉出這樣好的琴聲,因為有了江老師的愛,他才可以進步的如此神速,因為莉莉的愛,才可以讓小春開心的拉琴。而劇中也提到了,在余教授家裡,小春說:他沒有以前拉的好,那是因為他見不到江老師,莉莉以及他父親劉成,失去了愛,小春再也拉不出那動了的琴聲,雖然在片尾一場國際大賽,明明出賽的是林雨,可是彷彿,劉小春才是比賽的人,他比的是人性,比的是氣度,看似失敗,其實他才是最後的成功者。
2009-11-09 22:00:57
辛金順老師
觀看這部電影時,要看出導演是如何通過一個關鍵點(或以一個意象做為象徵),去貫串整部電影.這個關鍵點是甚麼?導演如何在電影中通過這關鍵點去展開其之敘事?
注意角色之間的比較.這樣的比較具有甚麼涵意?
注意空間的比較和修辭展現.(如江南小鎮和北京城)、火車站等。
注意音樂在這一部電影中的敘述.
導演通過最後一幕蒙太奇手法,想表達甚麼?
2009-11-09 23:23:2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