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02 22:46:41| 人氣6,264|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四組報告:霍建起導演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

推薦 0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8中國現代小說與電影 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 第四組電影小組報告

 

 

電影組組員

法學系四年級    孫安妤   494610024

心理系一年級    簡宏昱   497315033

心理系一年級    張教煌   497315041

心理系一年級         497315051

機械系一年級B  彭玄文   497420046

經濟系一年級A  傅景樑   497510087

  

 

 

 

 

一、導演介紹:

 

姓名:霍建起

生平:

自幼酷愛繪畫,1976年到農村插隊落戶。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從此,繪畫成為他認識電影、理解電影,以及表達這種認識和理解的重要途徑。
1982
年畢業后到北京電影制片廠當美術設計。同年擔任影片《九月》和《盜馬賊》的美術設計,霍建起從學校走向生活,從單獨繪畫走向群體創作。 1995年霍建起導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贏家》。
    1996
年霍建起開始導演自己的第二部影片《歌手》。該片攝制組保持了《贏家》年輕組合的特點,影片具有質朴凝重的現實感,對當代青年在社會轉型期處於人生和價值兩難選擇的矛盾心態進行了認真的觸及。
以年輕人的思想講述年輕人的故事,霍建起和他的創作組准備著下一次的沖擊。

 

作品:

1995《贏家》

1996《歌手》

1998《那山、那人、那狗》

1999《九九艷陽天》

2000《藍色愛情》

2002《生活秀》

2004《暖》

2005《情人結》

 

霍建起導演獨立執導的第一部影片,《贏家》,該片講的是一個關於體育愛情和殘疾人的故事。影片輕輕抹去了以往蒙在殘疾人題材作品上沉重與辛酸,它沒有著意去寫男主人公常平從一個殘疾人到一個殘奧會冠軍的曲折歷程和他無法擺脫的心理隱痛。相反,故事一開始,常平飛奔出場,不僅超越了殘疾,也超越了健全。從這時起,常平就成了女主人公陸小楊眼裡的英雄,這一主觀視角奠定了影片浪漫輕鬆的風格,而浪漫和輕鬆並不意味著美化和粉飾生活中的痛苦與嚴峻。霍建起從常平的原型孫長亭身上學會了詮釋痛苦的語言。當噩運降臨在一個強者頭上時,他生命的旋律就更加昂揚激越,沒有了挑戰,也就無所謂贏家,這便是《贏家》塑造人物的基調。完整的,充滿戲劇性的故事,流暢優美的鏡頭個性鮮明的人物,生動幽默的語言——霍建起和攝制組的全體演職員為了達到這一創作目標盡了全力。影片上映后在社會上反響強烈。獲得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並且獲得第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提名,霍建起因為該片而獲得了第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導演處女作獎。

 

二、電影故事內容:

 

《那山那人那狗》劇情講述即將退休的鄉郵員(台灣稱郵差),在湖南茫茫的深山中送了一輩子信,馬上要由唯一的兒子接下送信的工作,面對兒子首次出發,老郵員千叮嚀萬交代實在放心不下,於是帶著長年跟隨的忠狗,陪著兒子走一趟送信之旅。

父子倆徒步在壯闊的山林、清翠的田野間,展開前所未有對彼此的認識和了解,年輕氣盛的兒子終於知道數十年來,父親郵差工作的辛苦與意義。老鄉郵員也體會20多年來,妻子終日等待的無奈和兒子長大成人的驕傲,於是那山、那人、那狗構築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一串串人性的感動。

 

山中的第一個山村:

山中的石板路,父子兩一前一後,老二在前面開路,一路上沒什麼話說。從小兒子就特別怕長久在外工作的父親,見了面似乎也親不起來。途中,兒子發現父親不見了,放下郵包回頭找,郵包雖然沒掉,卻被父親痛罵了一頓,因為郵包不是自家的米袋,而是大家寄盼的東西,就像郵務員的生命。

  到了頭一個山村,父親說:「山裡的人一個月沒見縣長沒關係,幾天不見我可不行。」多年來,山裡的人就靠著他傳遞山外的訊息,只要老二一叫,人家就知道郵務員來了。趁著等人的空檔,父親告訴兒子,支局長陪著他走了一趟山路,方才知道走郵路之辛苦,實在不忍老郵務員再抱著腳痛上路,所以一面叫他退休,一面培訓老郵務員的兒子。離開村子時,村人得知老郵務員退休,都來送行。從村人的眼神中,道出了對老郵務員依依不捨之情。

 

寒婆坳:
  下一站到了寒婆坳,父親一一叮嚀送信細節。來到雙目失明的五婆家,老郵務員自懷中掏出了信件,交給五婆,望著空白的信封,兒子心中打了個問號。只見五婆緩緩地拆著信封,抽出一張大鈔,摸了摸,放入胸前的口袋中。然後拿出空白的信紙,交給老郵務員:「唸吧!」「奶奶您好……」千篇一律,唸得五婆都會背了。父親唸到一半,要兒子接著唸,這可得練習,否則有天會穿幫的。自此兒子才漸漸了解父親,父親不只是送信,還送來溫情!

 

侗族
  離開了寒婆坳,來到了侗族的村落,美麗的侗族姑娘放下手邊的工作,迎接著父子倆,知道郵務員會來,鄉人的婚宴特別安排在今晚,酒酣耳熱,老郵務員看著年輕人狂歌勁舞,微醉中,年輕的歲月又重現腦際,曾幾何時,兒子又步上自己的後塵了。

途中,過溪:
  再度上路,兒子建議父親可以搭公車省時省力,父親卻回說:「郵路就是郵路……這樣走踏實。」為了抄近路,得涉過冰冷的山溪,只見兒子頂起了郵包,小心翼翼的涉過了野溪,再走回來,揹起了父親,老二游在前面擋水。老郵務員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憶起當年,兒子坐在自己肩膀上逛市集的情景,曾幾何時,物換星移,如今竟然是兒子來揹他了。兒子則一邊渡水,一邊安慰著父親:「村裡老人說,揹得動爹,兒子就長成了。」到了岸邊,父親忍不住轉身拭淚,兒子則淡淡地說:「你還沒一個郵包重呢!」選了個較平坦之處休息,此時老二啣了根木柴過來:「烤烤吧!老二的一點心意。」多年來,老二陪著主人,總是體貼地找木柴給主人烤火,暖暖身子,兒子感恩的摸摸老二,人狗之間交織著一種和諧互助的情感。再啟程時,兒子終於開口叫父親,說:「爸爸,該出發了。」


山路,體諒:
  接著,父子倆走到懸崖底下,老二招呼了幾聲,山頭的年輕人-轉娃,扔下了繩子,由於通往山頭的路,下雨時沖壞了,父子倆必須抓著繩子攀緣而上,非常危險。老郵務員問轉娃:「風那麼大,怎麼還來?」「這是我的工作,你為我們滾下了山一次,不能讓你再滾下山一次。」「以後換我兒子了!」轉娃回說:「你已為我們滾下山一次,我不能讓你的兒子再滾下山一次。」原來,老郵務員為了替鄉人寫合同,晚了點下山,結果不小心摔了下來,在崖底睡了一夜,驚動了山村大小漏夜找尋。兒子漸漸明白為何父親堅持要走這條郵路,山人的純樸、知恩、感恩,所呈現的就是不分你我如親人般的情感。

接下來的山路,父子倆各自想著心事。此時父親突然問兒子,是否會娶侗族的姑娘?兒子回說:「也許我不會娶山裡的姑娘。」「因為我怕她們像我媽,離開了這裡,一輩子都想家。」兒子的媽曾說過:「山裡的人住山裡,就像腳放在鞋子裡,舒服!」山中的日子,固然清苦,但是心靈卻是富足的。兒子雖然也喜歡山裡的姑娘,可是想到自己的媽,他實在不忍心娶個山裡的女人,卻把她放在山外的牢籠裡。「你媽跟了我,苦等了一輩子。」兒子回說:「你也不容易。」其實老郵務員一輩子都在忙著為別人送信,何曾想過自己?兒子越來越了解父親了,他知道往後父親雖然不上山了,但「心裡照樣會裝著大山,裝著這條郵路。」


最後一個村莊:
  到最後一個村莊前,老郵務員的腳又開始酸痛,「歇一會兒,喝點水,」兒子也放下了郵包整理進出的郵件,一陣風吹來,郵件飛了,此時老郵務員顧不得腳痛,飛也似地向前抓取飛散的信件,老二也衝了過來,父親為了搶信摔了一跤,還好老二一躍,啣住了信函「好險!好險!」郵件又回到了袋中。這一趟郵路,一路走來,兒子、父親、老二共同譜成一首生命的交響曲。

最後一晚夜宿山中,兒子以關愛的眼神交代父親一些家中的大小事務,告訴父親說:「你退休了,可多陪著母親……」此時的兒子,儼然是一家之主的模樣,一再叮嚀父親:「你一定得答應我,不能下田再碰水……」臨睡前,父親一再端詳兒子的睡容,生起的是一股有子萬事足的愉悅,欣喜兒子長大了。


兒子啟程:
  兒子又要再度上山了,這回父親已全然放心,經過最後一次的山中之行,他知道他的抉擇是正確的。那麼苦的工作,要不是心中有個為人服務的理想,誰留得住呢?想當初,他求局長安排兒子接替他的工作,因為他知道虎父無犬子,「他能,他的兒子也能」,把這個工作交給別人他不放心,所有的苦「我和我兒子來承擔吧!」況且兒子經過這一趟山的洗禮,心篤定多了。望著兒子漸行漸遠,父親的心中有心疼,也有安慰。

 

 

三、本片所要表達的主題內容:

 

    那山那人那狗的重點描寫人和人之間的感情,人和山之間的感情及人和狗之間的感情,而又把人、山、狗的關係匯流,成為一部以感情為主的電影。

 

1.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父子:

    首先針對人和人之間的感情而言,主要以兒子和老爸的互動為主,一剛開始兒子說:「我對我父親的情感,往往陌生、恐懼大過熟悉,因為他長年在外,久久才回來一次,對我而言,有時他就像一個陌生人」。

後來兒子和老爸跋山涉水彼此越來越有接觸的機會後,兒子漸漸理解了老爸的心情,他從小就很少主動叫父親一聲,爸,可是後來除了叫他稱謂外,也開始主動關心他老爸的身體健康,有一幕是兒子要涉水過河,後來父親本來作勢要一起涉水渡河,結果兒子對他說不用了,你老了要享福呢,父親聽了欣慰的笑了,開始回憶起兒子的幼年時期。

  故事中常常用時空交錯的手法,即倒敘手法來強化從前和現在的心境不同,用這種反差表示兒子已成長為一個父親得以依靠的大人,而父親也從一個健壯的中年步入安享老年生活的老人。

  兒子在旅途中對老爸的觀感慢慢起了變化,因為父親身為一名跑山的郵差,常常出去一二個月才回家,兒子對父親越來越生疏,從陌生到害怕再到陌生,但經過這段旅程後,從原來的陌生到體諒,後來除了體諒父親的辛苦外也取代了父親從前的位子,成為一個有擔當的郵差。

 

2.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夫妻

    除了兒子和老爸的互動外,另外就是透過兒子的口了解他媽媽的感受,而這些話都是老爸聽在耳裡痛在心裡的話語,從老爸問兒子的一段話就可知,兒子認識了一名住山中的女子,父親看他和那名女子相處良好就問他,你是不是喜歡他,結果兒子的回答出乎意料之外,因為兒子說看到媽的遭遇讓他覺得很辛苦,他不想讓那名女子住在都市一直盼著他回來和想他在山裡的家人,父親聽了從沒想到這些,沒想到因為自己娶了山中的女子反倒讓他受這種苦,這部份是關於他母親的著墨。

 

3. 人與狗之間的感情

再來就是人和狗之間的感情,他們有一條叫老二,因為父親將它視為己出,彷彿是自己的第二個兒子,他每次送信必有老二陪伴,老二和父親之間的信賴感牢不可破,後來換了兒子要送信,老二一開始不肯,還是父親不停哄他叫他陪自己的大兒子去,這條有靈性的狗才去的,在這部電影中,狗也是一個角色,而且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不但象徵著父傳子的意義,也連繫著人和山之間的感情,因為山裡的人和山外的人(父親和兒子)透過這條具有靈性的狗而有了接觸,狗對父親來說不僅是二兒子也是送信的好幫手,因為山中險難多,多虧了老二才能平安的跑山。

 

4. 人與山之間的感情

人和山之間的感情有很多關係,老爸對山中人的掛念,老媽對山中家人的想念和山中人對山外人的想念,老爸和老媽的部分在之前都有做敘述,主要是山中老婆婆的孫子的想念最令人動容,因為婆婆雙眼失明,孫子其實也沒對他想念,反到出山後再也不回來,而老爸就這麼一直照顧著那名老婆婆,送他錢讓她生活,婆婆始終不知道孫子遺棄了他,這部分又帶出一個很重要的主題,以下敘述。

另外一個主題主要是空間造成的問題,山中人和山外人的聯繫僅靠信的往來得知彼此訊息,山的存在反倒形成了人的情感阻隔,一是老婆婆和孫子的阻隔,一是老爸和家人的阻隔,還有山中其他人和山外人的阻隔,這種種的阻隔都是因為「那山」造成「那人」的阻隔,必須透過「那狗」的關係聯繫,這也說明了此部片除了描述人情外,也帶有些許批判意味,說明城鄉之間的差距造成人們的不便,而這不便不僅是身體(移動)的不便,更是精神(情感)上的不便,因此才形成了老婆婆的悲劇和老爸的不得升遷以及兒子和老爸的陌生。

所以也因為「那山」的封閉空間造成山裡人的感情濃厚,而反觀都市人的感情則淡薄,那名出村的孫子完全不理扶養他的山裡老婆婆,山的存在,不但強化了人和人之間的情感,也削弱了人和人之間的情感。

 

不過「那山」也造就了「那人」與「那人」與「那狗」之間濃的化不開的情感,正是山使得兒子能再度認識真正的父親,也是因為那山使得父親得已體會老婆和兒子的感受,山和人、人和人、人和狗這三種感情錯綜複雜,交織出這部「那山」、「那人」、「那狗」。

 

 

四、電影內的象徵內容以及表現手法:

 

在劇中的腳色以及各項物品所要呈現的象徵涵義:

l          母親:代表著父親與兒子之間的溝通橋梁,以及對於這個家庭無限的付出不求回饋,母親曾經對兒子講過:「住在山中就好像穿到適合的鞋子。」母親願意與父親一起相相恩愛得住在一起,而不會再回去那舒適的山中,就算是等了一輩子,也是愛她自己的老公。

l          狗﹝老二﹞:代表著父親傳承給兒子這條郵路經驗,因為有這條忠誠的老二,父親才能在這幾年來在這條郵路安全得為山中鄉民付出,而這條狗也間接的代表著,帶領著父親和兒子踏進這個與世隔絕的山中。

l          信件:是兩個人互相溝通的管道,父親這一生為鄉民當郵差服務,但唯一收到的信件是他妻子給她兒子報喜的訊息,而這封信更代表著他和他兒子親情的開始。另外信件也是父親一生中的責任,他可以為信件不顧自己皮肉上的傷痛,因為信件可能是山中任何一人這一生中重大的轉捩點。

l          郵包:是郵差這一生中擔當的責任,如同父親所說:「這不是你家的米袋。」他是這山中人所有為一訊息溝通的管道。郵包更是兒子最後承擔父親家業傳承的象徵,在最後一幕以重複的手法拍攝兒子背起郵包,更使表現出兒子終於長大可以為父親承擔這份堅辛的工作。

l          錄音機以及播放的歌曲:錄音機是兒子與父親世代的隔閡。在每一個片段所撥放的歌曲更深深有代表著一層涵意。父親與兒子一起爬山那段,兒子所唱的歌代表著他能踏出原本的家鄉為父親勝任這份堅辛的工作,也是開始認識這位原本以為陌生的父親。再跟侗族姑娘一起煮飯所撥放的歌曲,代表著兒子與侗族姑娘戀愛的開始。最後在父親回意每次回到家與兒子相見的情景前,兒子所撥放得更代表著回憶從前那一段溫馨的畫面。

l          郵路:山中鄉民和室外的管道,崎嶇道路暗示著父親和兒子親情從新建立的開始,也是父母親這段甜美愛情的紅線。

l          香菸:父子之間親情交換的一種工具。父親曾經對兒子說過:「不要以為我不常回家都不知道你會抽菸。」這更代表這父親並不是沒有在關心兒子的狀況,而是每次默默的關心,細心的呵護,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有所長大成家立業。

l          五婆:失去兒子,更失去了從小到大疼愛的孫子,對比著這對父子難得德到的親情。雖然他是的盲人,但是他是能體會到所謂的幸福。

l          美麗的侗族姑娘:象徵的兒子愛情的開始,也是相對應於父親與母親的婚姻。

l          婚宴、大紅色的燈籠:象徵著兒子和侗族愛情得出萌。

l          公車:兒子說為什麼這段路部坐公車,父親說:「踏實。」是讓兒子了解到,不能靠著那些東西偷懶,要真正的一步一腳印得做每一件事情,不只是當郵差,更事做人處事的道理。

l          冰冷的山溪:因為這條山溪,沖掉了兒子和父親的陌生感,兒子和父親不再有任何的隔閡感,而是互相得不捨以及依靠。

l          老二撿的火材:父親與兒子之間的親情死灰復燃,也是老二對於這對父子可以付出的心意,或許也是老二對於父子親情從建的喜悅。

l          山頭的年輕人-轉娃:他是以授函的方式得到教育的得到知識,也就是說要不是這條郵路,或許這樣的人才就會隱沒於這山中。而他想要讀的是新聞系,更說明著山中與世隔合資訊短缺的訊息,他多麼希望能為這美麗的山中以給外人得知。最後他說下一是要給這對父子採訪,父親落寞的說:「下次就沒有我了。」暗暗的說著父親對這份工作的不捨。

l          紙飛機:這個紙飛機是在敘述母親說為什麼山裡的人都住山中之後所折,他所講的是母親思鄉,也是敘述著山中的人永遠是山中孩子。

l          兒子脖子上的傷疤和父親的在山中摔倒的經過:互相的隱瞞自己的傷痛,或許是因為都希望對方都不要為自己有所擔心,但最後可以講出,也就代表著兩人可以互相分享自己身傷心靈上的痛,因為他們是互相依靠的父子。

 

電影中的片段所要表現出的象徵涵義:

l            老二這隻忠犬,在第一次兒子踏上郵路回來,事表示著他對於這新郵差得不放心,也代表著父親對這兒子的擔心。而第二次回來,或許跟父親敘述著放心,我可以照料你兒子的,也是老爸放心讓兒子踏出這條郵路的開始。

l            兒子一開始踏出郵路,對於父親的跟隨其實是不在意,或許更是不屑的。他曾說過:「若不是父親說要休息,我也不會說我累。」這更表示出,出生之犢對於新工作和新經驗沒有任何的懼怕。

l            走太快之後不見自己父親的兒子,著急放下郵包回頭找尋,深怕著自己親生父親不見蹤影。雖然心中是不屑自己父親的跟隨,但內心底是依然渴望著有著父親的愛戴與呵護。之後雖然被老爸責罵郵包放下得事情,但對於兒子來說父親比這郵包來的更重要。

l            在第一個村子時,所有的鄉民都目送這對父子往下一個村莊前進,這所描繪出的是父親對這山中所有鄉民的付出是多麼的重大,而將來將是這位比他高的兒子所有勝任的,他給了小孩子一個紀念的東西,更是敘述著他對這些鄉民和這份工作得不捨之情。

l            父親總是對外人說到:「這是我兒子,以後送信就由他來送了。」表示著付對這份工作的不捨和對兒子要勝任這份堅辛工作得不捨,希望著鄉親可以多多幫他照料自己的兒子,也是對自己兒子的驕傲,因為他的兒子終於長大可以頂天立地了。

l            為五婆念空白的信件,是父親為這位年壽已高的付出,也是代表著父親對這山中所有鄉民無限的付出,不再是只有送達郵件,而是為這些人情天加的一分溫暖。另外也是給予兒子一種教誨,讓他知道,工作之間不只是要勝任盡責,更是要懂得如何照顧所有你可以照顧得到的人。

l            兒子:「出門在外的人總是有很多原因願不上想家,倒是家裡的人更牽掛他們。小時候我最愛看我媽笑,而他總是在我爸回來的時候笑的最開心。」以及五婆當上高官而不回家孫子,都是敘述著家中永遠都會掛念著那出門在外的家人,因為她是家中一份子,是自己的親骨肉,部觀他是如何都是用心用一切的關懷。反諷得更是那些得到高官而甚麼都不管的無知之徒,親情是何等的珍貴,又哪是那些功名利祿可比的。

l            和侗族姑娘見面的時候先以狗在稻田裡面奔跑之後才看見來送信的兒子,而這表示著如同侗族姑娘父親的郵差要到來的喜悅,外面訊息來到這鄉村的喜悅,和自己愛情萌芽的興奮感,都是由老二奔跑給他帶來的種種訊息。

l            侗族的囍宴剛好在父子兩人來的當天晚上,是間接表現兒子和侗族姑娘的初戀。另外也是父母親從前愛情故是得回憶。父親一度認為或希望,自己得兒子或許也會像自己一樣,會取的山中的姑娘當作終生的伴侶。

l            母親在家裡門外癡癡的等待父親的回家,象徵著母親對於這份愛情的堅貞,而父親把母親抱起回家中,說明著父親恩愛著母親,因為他長期在外,沒有辦法照顧妻子,使得妻子再為面足足等了一輩子。

l            父親問兒子會不會取個山中姑娘,兒子說不會,因為他怕她會和他母親一樣會想念山中的加,一方面是體諒未來的妻子,另一方面更是表現出來她自己母親得心聲。

l            兒子驕傲的跟父親講說我都已經把信件給整理好了,這時風大把信件吹的到處都是,父親深怕信件的遺失,不顧自己的腳痛去抓回那些被吹散了信件。在父親的眼中這些信件何等的重要,而在兒子的眼中,看見的是父親為這份工作努力的付出,將來他也將要為這份工作努力。

l            在睡前兒子和父親約了一個誓,說好父親不能在下水,回家更不能下水種田。就這樣兒子睡了,父親抽著煙看著兒子,眼中了淚水模糊了視線。父親終於看到自己的兒子長大,從前在外面奔波,只能每一次看著孩子的長大,如今終於可以在這短暫的時間內,陪伴著自己兒子度過一個晚上。對兒子是萬分捨不得她來承擔這份工作,也是對他們父子兩終於找到他份親情,而感動而悲傷。

 

表現的手法以及內涵:

l          對比的手法:

n          在兒子開始他上郵路的開始,父親說:「媽媽媽,叫著麼親。」和之後父親對老二說:「他叫我爸。」表現出來的是父親愧疚於兒子,人為自己長期在外面工作,沒有辦法回家陪伴自己的兒子,如今兒子要為自己勝任這份工作,聽到這一聲爸,可能是他這一生唯一個驕傲。另外對於兒子也是敘述著原本只有母親的愛,陌生的父親,因為這條郵路從新和父親建立起親情。

n          五婆孫子當上了大學生與轉娃只能授函自學對比,展現出雖然都是求學的年輕少年,但不同的適合者會珍惜這份親情。轉娃珍惜這份親情,所以願意放棄在外學習的機會,而已函授方式苦讀,但終究還是得到相當亮眼的成績。相反的五婆的孫子,為的是那個頭銜什麼都放掉了,是到如今連自己的阿嬤都沒有辦法照料,又何必去當高官呢?

n          兒子和侗族姑娘的初遇與父母親兩人的婚姻是互相印照的對比。顯示出在這條郵路上,父親得到了他的真愛,而兒子或許可能也會向他父親一樣,取個山中的姑娘。

n          兒子背父親過河和父親小時候背著自己幼小的兒子,表示著兒子終於長大成人,如同鄉中所說:「村裡老人說,揹得動爹,兒子就長成了。」

 

l          父子之間回憶進行的回溯:
導演利用多次的畫面穿插在電影當中,敘述出以前父子倆和母親的關係。利用這樣的拍攝手法,對比出以前父子之間那生澀感覺,和現在一起趕往郵路所建立起珍貴難得的親情。從前的兒子對於父親有一種陌生而懼怕,但都渴望著有個可以每天陪伴自己的父親。從前的父親總是利用短暫的時間給予自己兒子最他的付出,但終究沒有辦法得到兒子的情。在過去這麼長的一段時間相對於兩人一起走過郵路的時光,那是多麼的長,而郵路是多麼短暫,但因為在這路上,兩人互相諒解體諒,知道對方更了解對方,父子間在已不是陌生人,而是相互扶持的佳人。過去的種種歷歷在目,或許是覺得愧疚當時為何會如此,也許是毀恨當時不好好的珍惜,但當下兩人能互相扶持,那樣才叫做真情。

 

 

五、原著作小說與電影的比較:

 

1. 小說原著簡介:

者:彭見明

1953222生於湖南省平江縣農村;

1970年高中畢業後參加工作,先後任平江縣劇團演員、美
    
工、 縣文化館 副館長、平江縣文聯主席

1986年調岳陽市文化局任創作員、選為岳陽市作家協會主席;

1987年任副研究館員、縣委副書記;

1988年選為岳陽市文聯副 主席;

1994年選為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1996年調任省作協專職副主席、評為國家一級家〈教授〉,享
    
受國務院政府津貼。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
1981
年開始文學創作。


小說《那山 那人 那狗》獲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同名電影獲第十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劇情獎;第七屆中宣傳「五個一」工程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觀眾最喜愛的影片」獎;印度國際電影節「銀孔雀」獎;日本電影最高獎項「每日電影獎」的十部最佳外語片獎第一名

2. 小說簡介:

彭見明出身湖南農家,題材也以鄉村農家見長,風格樸素簡潔,有著沈從文、汪曾琪一般的白描功力。我們從小說中運用方言的文風中,感受到彭見明對於語言的用心,因為他不僅保存了樸素語言的形貌,也營造了一種詩意。這份詩意便是他的作品感動人之所在,顯出彭見明對人與自然的一種深切關懷,他抒情卻不誇張,選擇以內斂的筆法輕描淡寫人的生老病死,足可見得大師風采。

《那人那山那狗》講的是一個山區老郵差的故事,他老了,上頭要他把棒子交給獨子。於是,老郵差陪著兒子走最後一趟路。在短短的篇幅中,彭見明用儉約的風格說了一個充滿純美意像的故事,這在流行魔幻、後設等小說技巧的台灣而言,也算 是一種另類。他中國山水畫般的敘事手法使得我們得以暫時忘卻西方短篇小說傳統的驚奇轉折,品嚐恬淡中蘊藏的豐富文化意含。

 

3. 電影與原著小說的差異:

        原著小說與電影比較起來,故事的主軸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但著重點與結局所表達的意象卻完全不同

小說:小說的是在遞送郵務路途的後半,爸爸就回去了,剩下兒子獨自去完成剩下的郵路,表達出一種“父親沒辦法陪你一輩子,只能帶你走一段路,而剩下的人生,就是要靠自己去打拼了”的感覺

電影:電的結局,是完美的全家團聚然後兒子再重新出發表達出了「傳承的感覺」,且傳承的意味比起原著更為完整

著重點原著的重點大部份是放在父、子、狗三個角色之間的互動並大量的穿插了湖南的風光但是電影的部份礙於技術上以及實現上的困難狗的心境描寫變得很少而且不明確另外湖南風光的部份也被省去了不少倒是在父親的故事和父子的互動上加了不少劇情讓人更深深的體會到父子間互動的那種想關心卻又不知道怎麼做的矛盾,且電影對於父子兩衝突的地(象徵著現代與傳統的衝)有較多的描寫。例如電影就運用了小說所沒有的原素「。在片中山景、傳統的鄉村與收音機裡的流行音樂所產生的強烈對比,那種突兀的不相融可以說父子間的格格不入,互相衝突的情景。

 

 

六、心得感想:

 

法學系四年級    孫安妤   494610024

 

本片內容樸實,情感刻畫手法細膩,令人動容。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很奇妙的,不論是父子、夫婦、村民與郵差,或是人和狗,都有著一種特殊的互動關係,在看似陌生而疏離的表相下,潛藏著含蓄、內歛而又深沉的情感。

從父子對工作的態度,也看出責任傳承的意味,還有位人群服務的精神,兒子最後堅決的踏上自己的郵路,看出他為父親的意念接棒的決心,和初次上山心情截然不同。這是一條漫長艱辛的路,本片帶給我們不同的視角,可以窺探山村各事物的不同風貌。

 

心理系一年級    簡宏昱   497315033

 

導演以簡單樸素的手法表達出父子之間的認識的過程,讓我不禁自問自己是否真正的了解父親,常常認為和父親住一起,一同吃飯,一同生活就是認識了自己的父親,然而我是否向影片中的那為兒子一樣,並非真正認識自己父親的人生:父親的過去,父親和母親交往的過程以及父親對於我的期待,因為我的父親也如同影片中的父親,有個早出晚歸工作,所以當他回到家時並沒有許多的時間能聊聊他的生活和狀況,所以當我看完這部片時讓我開始反省是否能有這麼一天能和父親真正從事一個活動,並在過程中更加了解他,關心他,並且讓父親了解到自己的兒子對於自己的想法和關心。

 

心理系一年級    張教煌   497315041

 

        這部電影,讓我知道親情的重要性。人常說孩子長大了在父母親的眼中依舊是個小孩,父母親扶養自己的小孩到大,不求他們有所回饋,只求他們能給自己一些溫暖,這就是我們偉大的父母親。常常聽見有人出門在外之後,便不知道家是何處,只為了自己的工作金錢而不懂得回家看望年老的父母,這分小小的孝心都沒有又何必講什麼倫理道德。

        一份親情的建立,並不是時間長而短所成長控的,而是互相能信賴能體諒。孩子們能夠深刻客體會到父母親的用心,父母親也能了解到孩子們小小心中的世界,而這樣的關係,便將是甜蜜溫馨。在這反常的社會上,常出現為了金錢等利益和父母親反目成仇,但想想這又何必呢?父母是自己的至親,終生為你付出,若自己把他們當作一時的工具,這樣的心態真是天誅地滅。古人常說孝道為四常之首,所要講的是我們應該要好好學習如何孝順回饋父母,因為有他們才會有今天的自己。在這部電影中,深刻讓我知道,一份親情,那終令人感動和珍貴的感覺,因為它是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都是買不到的。

 

心理系一年級         497315051

 

這一部電影講的是人與人之間內斂卻誠摯的情感,包含夫妻間、父子間、鄉郵員與村民間,其中最聚焦於父子的薪火相傳。片中的父親因長期在外工作,一個月只能回家一次,而與兒子十分陌生,後來因為他的退休及兒子的上任,在交接過程中,培養了濃厚的親情,令人動容。反觀現代社會,許多家長也因忙於事業,而鮮少滿足孩子物質以外的需求,且現在社會環境變遷大,許多人追求的是興趣或專長,不多繼承父業的例子,所以,要如何與家人有更緊密的關係值得我們思索。

 

機械系一年級B   彭玄文  497420046

 

這部電影並沒有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沒有華麗的配樂,沒有聳動的片名,但這部片卻令我印象深刻。電影中有一幕兒子不小心讓手中信件飛走,父親不顧一切的衝上去撿信件,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每一封信件都是一個人的希望,在電影裡老郵差甚至替一個眼盲的老奶奶念了一封空白的信,如同男主角所說得,這舉動是欺騙,但老奶奶卻因此得到了希望。這部電影只用了平淡的劇情,卻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心,劇中男主角與父親之間的互動,雖有衝突,卻也充分的表現出了父子之間的親情。

 

經濟系一年級A  傅景樑   497510087

 

那山那人那狗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可是確讓我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動。很難去描述那種父子之間互動的感覺。很佩服僅是一個平凡的故事卻潛藏了如此豐富的情感:有成長老去的淡淡憂傷、有重新瞭解彼此的喜悅、有對山林居民的深厚感情、有對妻子兒子的虧欠、有對責任理想的執著。也許導演就是要讓這部片貼近真實的生活吧!所以不打算用戲劇性的事故來增添一些悲慘的效果。

我很喜歡裡面兒子心裡想的一句話:「其實我爸的心裡不是沒有家、沒有我媽,往後他不來了,心裡照樣會裝著大山、裝著這條郵路,人的心,其實比腿還累..."人的心,其實比腿還累"......。是啊...這真是貫穿整部電影的一句話,說得太好了...可惜的是我覺得結局稍遜了點,但比起結局,我更喜歡他們跋山涉水的過程。是一部故事單純卻非常真情流露的動人佳片。

台長: 辛金順老師
人氣(6,264)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辛金順老師
觀看這部電影,請注意郵差父子之間的關係。
是甚麼串起了他們的關係?導演如何呈現?
電影中的通過父子之間的回憶進行回溯(flash back),主要是企圖表達甚麼?
信件在這部電影中涵蘊著甚麼訊息?
狗在這電影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如何看待在這電影中有關母親的角色?
請注意送信過程中所遇到的每一個人物,他?們在這電影的主題上形成怎樣的意義結構?
2008-12-10 17:49:27
辛金順老師
第四組同學在電影&quot那山那人那狗&quot的報告上,寫的很用心.
非常好.
2008-12-11 00:45:2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